“我們小區是個老院子,一直沒物業,電動車亂停、飛線亂拉、雜物亂堆,不僅環境不好,安全隱患也很大?!苯?,說起小區的變化,家住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建南社區的居民李保國坦言,“自從有了小區鄰里服務站,選聘了站長、樓院長,大伙都自發參與到小區治理中,現在小區新建了電動車棚、安裝了充電樁,和之前相比簡直大變樣!”
作為西安市中心城區,碑林區是典型的老城區,轄區內78.6%的小區建于2000年前,基礎設施薄弱、物業服務跟不上、群眾矛盾糾紛多,社區治理面臨挑戰。近些年來,碑林區立足區情實際,以小區黨支部為中心,創新打造119個小區鄰里服務站,通過優化功能設施、下沉服務力量、促進鄰里共治,將基層治理觸角延伸到居民家門口,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破解老城區治理難題的新路徑。
小區建起鄰里服務站
不久前,水文一社區80歲的李惠玲老人來到院子里的小區鄰里服務站,在站長吳金生的幫助下,不到10分鐘就辦好了高齡補貼的申報?!耙郧稗k這事兒得拄著拐杖跑社區,現在在家門口就辦好了!”李惠玲說。
碑林區以老舊小區為重點,以覆蓋500戶左右居民為服務單元,按照“有組織、有陣地、有人員、有經費、有制度”的“五有”標準,積極盤活小區門房、物業用房等“金角銀邊”,建成119個小區鄰里服務站,因地制宜嵌入養老托幼、休閑娛樂、家政維修等服務功能,讓群眾下樓就能找到組織、享受服務。將小區鄰里服務站作為近距離了解民情的“探頭”,將群眾訴求分類納入實事、好事、難事“三張清單”,統籌解決房產證辦理、天然氣開通、子女托管等一批群眾關心在意的“大事小情”。
“以前遇到點事,不知道去哪兒說、該找誰解決?!奔易∥锾疥犘^的居民張國政說:“現在小區鄰里服務站大門常開,天天有人在崗,我們有了說話的地方,也知道該找誰反映問題,心里感覺特別有底!”
“三長”補齊力量短板
家住南院門106號院小區的居民趙會新是一名有44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小區黨支部書記兼小區鄰里服務站站長。自去年上任以來,他帶著7名樓院長,先后幫助街坊鄰里解決了200余件矛盾事項。今年7月,趙會新多方協調資源,僅用一周便修繕了小區年久失修的排水系統,徹底解決了雨天積水問題,居民紛紛點贊:“以后有困難就找趙站長,準沒錯!”
老舊小區治理難,難在力量不足。碑林區把“有人管事”作為小區鄰里服務站建設的主要目標,堅持內部挖潛、外部引援,組建小區鄰里服務站站長、樓院長、服務長“三長”隊伍,由小區黨支部書記擔任站長,選拔居住在小區、群眾基礎好、服務意愿強的黨員群眾擔任樓院長,選派機關黨員、社區工作者、社區民警擔任服務長,有效彌補了治理力量不足的短板,實現了老舊小區從“無人問”到“有人管”。
如今的碑林區,每一個老舊小區都活躍著“三長”的身影,他們常態化開展“進家門、訪家情、問家難、知家需、拉家?!钡摹拔宓郊摇被顒?,及時掌握群眾訴求、安全隱患和矛盾風險,履行黨建聯絡員、信息收集員、政策宣傳員等“八員”職責,已成為老舊小區治理的“中堅力量”。
“四鄰工作法”協商共治
8月1日,仁厚社區星幣傳說小區鄰里服務站組織開展了“碑鄰里 常相聚”惠民演出活動。精彩的魔術表演引發居民陣陣驚嘆,秦腔聯唱醇厚悠揚,馬戲表演逗得孩子們歡笑雀躍?!斑^去鄰里之間比較陌生,現在我們通過睦鄰議事會、小區鄰里節等載體,讓大家拉近了距離,很多事情都能相互協商、相互幫忙解決?!鄙鐓^黨委書記王梅說。
碑林區充分發揮小區鄰里服務站建在小區,“三長”住在小區的“人熟、地熟”優勢,全面推行鄰里事項鄰里議、鄰里問題鄰里治、鄰里矛盾鄰里解、鄰里活動鄰里辦的“四鄰工作法”,搭建睦鄰議事會、小區板凳會等議事協商平臺,創設“小紅船直播間”、“民情氣象站”等服務載體,組建以“三長”為骨干的糾紛調解服務隊,常態化開展“碑鄰里 常相聚”小區鄰里節活動,積極營造“熟人社區”氛圍,引導群眾從“生人”到“熟人”再到“親人”轉變。
“我們建設小區鄰里服務站,就是想通過打造一個陣地、固化一支隊伍、建立一套機制,把老舊小區治理好,把群眾服務好?!眳^委組織部副部長陳文君說。
小區鄰里服務站運轉以來,已累計為小區居民提供家電維修、代買代辦、日間照料等個性化服務2300余次,協調解決停車管理、物業服務、環境整治等小區治理難題1400余件,組織開展鄰里活動490余場,全區信訪發生率、公安接警率均明顯下降,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本報通訊員 許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