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沈陽訊 (通訊員 遼組軒)沈陽市推動住宅小區設置“自行車換乘驛站”,采取“平臺企業贊助、物業服務企業管理、網約配送員使用”模式,打通快遞員、網約配送員配送“最后一米”;阜新市引導新就業群體通過“隨手拍”反映小區飛線、環境衛生、道路破損等民生訴求1361件,化解率達99%……近年來,遼寧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把握“先把服務做進去,再把作用帶出來”工作理念,整合行業、屬地、平臺企業等各方資源力量,推出一系列有效服務,讓新就業群體說話有人聽、難事有人辦,不斷增強黨在新就業群體中的號召力凝聚力。
研究制定《遼寧省關愛服務新就業群體十一條措施》,在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強化職業培訓服務、規范平臺經營行為、健全訴求辦理機制等方面明確具體措施。以職業傷害風險較高的出行、即時配送和同城貨運行業為重點,在全省開展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截至目前,已規范快遞行業全日制職工簽訂勞動合同43643份,建立新就業群體“一站式”調解組織112家,處理新就業群體勞動爭議案件1106件,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個性化義診服務70余場。
圍繞破解快遞員、網約配送員在日常工作中“進門難”等實際困難,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8家省直部門聯合印發措施,加強“友好場景”建設,暢通物業服務企業溝通協商渠道,探索“一次備案、動態管理、長期有效”方式,持續優化配送人員園區出入管理。
整合銀行網點、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公共資源,全省累計建設“愛心驛站”6261個、高速服務區“司機之家”72個、“婦女之家”和“婦女微家”2636個,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培訓場所及休息、充電、就餐等綜合服務,累計服務新就業群體超76萬人次,免費提供車輛停放、充電服務近90萬臺次。同時,聯合高德地圖標注全省愛心驛站、暖心食堂等友好場景,在滴滴、餓了么網約配送員等接單器端實現一鍵觸達、指尖上定位。
先后成立省級層面互聯網行業黨委、快遞行業黨委、交通運輸行業黨委、小個專綜合黨委(網約配送行業黨委),構建起權責清晰的管理服務體系。實施流動黨員“安家工程”、“掃碼報到”行動,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納入黨組織管理或建立臨時黨支部,累計排查新就業群體黨員1.51萬名,新建新就業群體黨支部800余個。
探索推動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有效途徑,鼓勵新就業群體在上報隱患、反饋問題、收集民情、參與協商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吸收6539名快遞員、網約配送員擔任社區兼職網格員,積極搭建“隨手拍”“隨手清”“隨手報”等社區治理載體平臺,推動新就業群體充分發揮“城市移動探頭”作用,幫助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引導新就業群體黨員增強責任意識,在本職崗位和關鍵環節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和示范帶動作用。全省共組建789支新就業群體志愿服務隊,在城市社區、商圈市場廣泛設立黨員先鋒崗、社會公益崗、城市宣傳崗、民生服務崗,推動新就業群體黨員帶頭就近就便參與志愿服務,成為展現城市形象的靚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