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清晨,金色的陽光灑在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瑞金新村小區廣場上,70歲的李靜奶奶看著孫子玩跳房子游戲?!耙郧斑@個廣場地面開裂,跑道坑坑洼洼,現在大變樣了,平整的地面、嶄新的跑道,讓我們老小區的檔次提升不少?!?/p>
這份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源于南京市“雙結對、雙促進”行動中多方力量的匯聚共治。緊盯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難題,2023年以來,南京市持續開展“雙結對、雙促進”行動,以黨建聯建為紐帶,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與街道普遍開展掛鉤聯系、雙向結對,實現機關黨建、國企黨建與街道社區黨建互聯互動、雙向促進。目前,1069家市、區兩級機關單位共同參與,3200余個基層黨組織與2965個社區、小區黨組織聯建共建,通過組織化結對、項目化攻堅、常態化下沉,不斷提高基層治理效能,交出了一份民生溫度與發展速度兼具的答卷。
組織化結對——
從松散聯建到上下貫通
“需求有人接、服務有人送,我們工作起來干勁更足!”聊起社區治理,玄武區紅山街道北苑社區黨委書記吳小燕信心滿滿。
北苑社區雖屬玄武區,但小區中心路46家商鋪的產權,仍歸棲霞區邁燕公司。今年社區實施小區出新改造,方案涉及跨區協調,難題怎么破?“雙結對、雙促進”機制給出答案——在街道結對單位市審計局牽頭下,職能部門與產權單位聯合走訪調研,很快拿出整治方案:街道聯合棲霞區商務局,對道路、外墻、店招做系統設計;北苑社區攜手區屬國企百子物業組建“街管家”自治團隊;玄武區城管、商務等部門進一步導入資源,既留住網紅街煙火氣,也讓老街巷煥新顏。
作為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社區是最活躍,也是最復雜的基層“細胞”,卻常因資源匱乏困住腳步。為破解以往基層結對松散、資源不均、跨域協同難的問題,南京市搭建“市級統籌、區級匹配、網格落地”三級網絡。由市委組織部會同多部門梳理機關資源與基層需求,統籌組織118個市級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街道黨組織掛鉤,推動下屬黨組織與社區“一對一”或“多對一”共建;優化區級機關與街道掛包關系,將聯建機制延伸至小區黨支部,讓資源輸送不繞路、需求響應不脫節。
項目化攻堅——
從辦“一件事”到解“一類題”
最近一段時間,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又多了件暖心事。實驗室危廢處置曾是高校與管理部門的“老大難”。在“雙結對、雙促進”行動中,市生態環境局與棲霞區仙林街道精準結對,針對這一難題,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深入高校點對點幫扶。如今,南京大學引入智能收納柜,實現危廢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在其帶動下,仙林片區7所涉危廢高校均建成無廢實驗室?!艾F在做實驗安心多了?!蹦暇┐髮W研究生戴明感慨。
“雙結對、雙促進”行動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轉變過去“給錢給物”“一錘子買賣”的單向輸出模式,引導結對雙方每年商定至少1個攻堅項目,真正把基層想干、但依靠自身力量難干的事辦好,把市級單位一直想試、但尚未明確試驗田的工作做好,形成共解難題、互惠互利合作機制。
兩年來,全市圍繞營商環境、安全治理、民生服務等領域,先后實施257個攻堅項目,協調各類資金2.4億元,辦成院落消防安全整治、地鐵周邊電動車管理等一批實事項目。同時,推動從辦好“一件事”到解決“一類題”轉變,由市級部門在結對街道先行試點探索,“應急消防一體化工作站”機制優化、“15分鐘醫保服務圈”延伸服務網點建設等工作經驗,已在全市復制推廣。
常態化走訪——
從避免“走秀”到下沉“走透”
“今天的任務,主要是走訪獨居老人、檢查小區消防設施,咱們分頭行動?!弊罱?,市委統戰部機關黨員深入瑞金新村社區開展“一日網格員”活動,廣泛走訪收集居民意見建議。
簽約式結對不是終點,常態化下沉才是關鍵。在“雙結對、雙促進”行動中,南京市專門建立一套清單化管理、常態化參與、雙向評議機制——市級機關部門編制年度基層治理重點任務清單,指導街道同步建立需求清單和資源清單,讓下沉有方向;市級單位明確1名班子成員牽頭負責結對工作,每季度至少開展1次共建活動,機關黨員通過擔任一日網格員、認領群眾微心愿、結對困難家庭等方式,扎根基層一線。通過實地走訪、電話隨訪等形式,一對一了解街道社區黨員干部對共建單位的定向評價。
目前,累計5200余名市級機關黨員“進網入格”,走訪困難群眾4392戶,解決訴求1800余件。(本報通訊員 王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