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秦皇島訊 (通訊員 周天晴 程澤)“和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研究生黨支部結對,不僅幫助我們社區的獨居老人學會了使用智能手機,還為小朋友開設了科普課堂,社區越來越有活力了!”近日,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海建里社區黨委書記張立云說。
作為秦皇島市主城區,海港區內有燕山大學、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等8所高校。為更好推動高校資源下沉社區,近些年來,海港區通過健全組織體系、搭建服務平臺、強化治理協同,積極推動高校學生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聯建共建,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針對聯建活動對接不精準等問題,構建“組織部門牽頭、街道黨工委配合、社區黨組織與高校黨支部結對”三級組織架構,明確職責分工,夯實聯建基礎。推動10個街道26個社區黨組織,以“一對一”“一對多”等方式,與8所高校35個黨支部簽訂共建協議,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聯,有效激發區域黨建新活力。
堅持專業對口、服務對路,推動高校資源下沉、社區資源反哺。一方面,搭建學生實踐平臺,遴選10名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思政導師”,開展現場教學,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學真知、長才干。另一方面,搭建社區提質平臺,選聘高校學生黨員擔任“黨建助理”“科技特派員”,走進社區開展科普、法律等服務,推動智力資源和專業力量持續注入基層。
各社區“一居一策”制定聯建方案,推動實現“1+1>2”的協同效果。組建“社校聯動”青年宣講服務隊,舉辦“紅色故事會”“紅色播音計劃”等宣講會。面向“一老一小”群體,開展“我在社區有親人”等暖心活動。打造“微實事工作坊”,通過入戶訪談等渠道收集各類民生需求,結合高校學科優勢和學生特長,精準匹配服務項目6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