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省隴南市康縣把握新時代黨員教育培訓的新任務、新要求,構建一體化培訓機制,實施精準化教育培訓,推行多維化培訓方式,充實專業化師資力量,不斷提升基層黨員教育培訓質效。
康縣堅持以系統觀念貫穿培訓全鏈條,以創新機制彰顯發展優勢,持續高質量推動黨員教育培訓工作。圍繞黨員教育培訓規劃落實,持續用好用活縣內教學資源,建立以縣委黨校為主陣地,康縣隴南根據地紀念館、鄉鎮黨校和現場教學點協同運轉的“1+3”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模式,打造“縣級示范培訓引領、縣級重點班次帶動、鄉鎮全員兜底覆蓋”的黨員干部教育培訓體系,推動基層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全面開花”。目前,康縣已建成紅色教育基地2個,打造長壩鎮花橋村、山根村,王壩鎮何家莊村和岸門口鎮朱家溝村等一批可觀、可研、可學的現場教學基地,形成了完善的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矩陣。
為推動培訓任務精準化,康縣堅持問題導向、目標思維,精準組織“菜單式”培訓;全縣各單位根據培訓要求和培訓內容推薦參訓學員,組織部門從嚴審核把關,確保班次和參訓學員對口。緊扣主業主責設計課程,在完成理論教育、黨性教育等必學內容的基礎上,按照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黨員干部特點和需求,精準設計前沿理論、熱點問題、案例分析、操作實務等專業化課程,確保每期培訓班都聚焦主題、緊跟形勢、實用有效。
康縣積極探索和改進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方式,激發黨員干部持久活力,利用中國干部網絡學院、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等平臺開展線上培訓,依托“學習強國”“甘肅黨建App”等載體打造“指尖課堂”;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緊抓東西部協作的機遇,邀請清華大學、蘭州大學、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等幫扶單位(對口地區)的專家來康縣授課10余場(次);選派160余名黨員干部赴清華大學、青島等地培訓學習,汲取先進經驗,彌補能力短板;探索推行“課堂+基地”“理論+實踐”“講授+研討”的培訓模式,組織參訓學員深入重點項目、基層一線實踐鍛煉,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康縣統籌縣內優質資源,根據培訓需求,按照“黨校教師+領導干部”“專家教授+鄉土人才”“先進典型+文化學者”的模式,通過內部培養、外部引進、兼職聘用等方式,儲備政治理論、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技能技術、先進模范和鄉土人才等六大類培訓講師48名,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確保各級各類黨員干部聽得懂、學得好;全面推行開放式、共享式培訓服務,由縣委組織部開發的《美麗鄉村建設“康縣模式”——康縣十年磨一劍,建設美麗鄉村案例》被評為隴南市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優質課程,被推薦為甘肅省干部教育培訓好課程。(李虎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