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自己在家,遇到問題經常不知道怎么解決,現在社區的網格員三天兩頭就到家里來一次,各類問題和困難都能得到及時反饋。有時候上午剛發現的問題,下午就解決完了,辦事效率很高。老人生活得舒心,我們在外工作也很安心!”日前,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小東門社區居民李女士高興地說。
近年來,尉氏縣堅持黨建引領,在織密網格、數智賦能、落實保障上積極探索實踐,進一步加強基層網格建設,及時收集、解決群眾訴求,逐步提升縣域社會治理水平。
織密網格,讓治理問題“浮”起來。尉氏縣按照“規模適度、界限清晰、無縫覆蓋、便于管理”的原則,調整完善了網格設置。其中,針對相對規模較大、物業成熟的城市住宅小區,統籌考慮相對完整性和工作便利性,設立了158個網格,每個網格覆蓋300~500戶;農村以行政村為基礎,按照村民小組分布、村落布局設立了381個網格,未集中安置的村改社區,以自然村或行政村為基礎劃分網格;針對學校、醫院、大型企業等人員密集、功能特殊的區域,設立了68個專屬網格,保障專屬區域的有序運行。吸納鄉鎮(街道)干部、村(社區)“兩委”干部、老黨員、退休干部、熱心群眾等多方力量加入網格治理隊伍,全縣共配備了600余名網格員、1358名志愿者,形成了“資源融合—需求對接—服務閉環”的基層治理新模式。2025年以來,通過開展“敲門行動”,全縣網格員共采集和完善戶籍信息2090條,登記走訪巡查記錄5394條,實現網格服務與群眾需求的有機銜接。
數智賦能,讓治理工作“快”起來。為提升社會治理的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尉氏縣進一步優化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系統平臺,充分發揮治理平臺的科技支撐作用,將網格工作通過平臺安排部署、推動落實,提高指揮的科學化、高效化。平臺涵蓋了社會治安、鄉村振興、污染防治等14大類、56大項、314小項職能任務,網格員入戶走訪采集事件信息并實時上報,縣綜合指揮中心及時在后臺調度指揮、分析研判,形成自下而上的四級事件處置流程。比如鄰里糾紛、堆放提醒等簡易事件由網格員直接處置解決;業主投訴、環境整治等復雜事件由村(社區)聯合相關部門協調解決;攤販無序經營、大面積停水停電等較大事件由鄉鎮(街道)處理;公共安全隱患、群體性矛盾苗頭等重大事件,由縣綜合指揮中心根據分類派發給相應職能部門。2025年以來,系統平臺共收集各類事件1918件,按時辦結率達到98.3%,及時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有力推動了網格員從“基層末梢”向“智治前哨”轉變。
落實保障,讓治理效能“高”起來。尉氏縣通過明確、細致的激勵保障措施,充分調動網格員的工作積極性,強化其履職盡責意識和發現問題能力。結合新形勢發展需要,組織開辦縣鄉兩級網格員專題培訓班,圍繞信息采集、矛盾調處、隱患排查、為民服務等內容,引導全縣網格員以培訓促學習、以學習促提升,共培訓人員1100余人次,進一步提升了網格員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逐步打通網格員隊伍晉升通道,對于年度考核優秀、在網格工作中有重大貢獻的網格員,同等條件下在晉升提拔、職稱評定、全縣事業編招考中優先考慮。同時,將服務意識強、業務能力好、任職意愿強的網格員納入村(社區)后備干部人才庫進行重點培養,優先選派到高?;蛳冗M發達地區外出學習,培養成熟后按相關程序充實到村(社區)“兩委”干部隊伍中,鼓勵他們在鄉村治理、社區服務中發揮作用,發揮好網格員隊伍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在網格中錘煉人才、從基層中選拔骨干”的良性循環。
“下一步,我們將直面基層治理的難點問題,全面推進黨員干部下基層解難題、為群眾辦實事,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政治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實現黨建和基層治理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蔽臼峡h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慶勇說。(黃留寶 劉夢卿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王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