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12年前毅然選擇返鄉創業的經歷,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苗兒灘鎮鳳溪村的“90后”村黨支部書記魯敏至今仍十分感慨?!?013年以前,我在浙江開了一家理發店謀生,生活還算過得去。但父輩和土地打交道的身影,始終在我心里揮之不去?!濒斆艋貞浀?。思鄉之情讓他最終選擇放下手中的剪刀,返回家鄉拿起鋤頭種糧食。
鳳溪村是一個典型的“空心村”,村民大多外出務工,產業基礎薄弱,留守的村民主要靠種地為生。魯敏回憶,有一年,村里僅有的兩頭耕牛被偷,為了不誤農時,魯敏的父親直奔縣城購買了一臺新農機,和幾位村民一起從最基礎的按鈕操作學起,一步步嘗試農業機械化作業?!翱粗篙厒兊囊律辣缓顾?,雙手沾滿油污,眼里卻閃爍著光亮,我更加堅定了種糧的信心,并且下定決心要挺起腰桿做農業?!濒斆粽f。
返鄉后,魯敏在父親和其他村民的協助下,創辦了龍山縣幫富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并組建起專業的農機作業服務隊,不僅服務自己流轉的300多畝農田,還覆蓋了周邊農戶的400多畝散田。2019年,面對大米銷路受限的困境,合作社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建立了80余畝的稻魚共生種養基地,推出“500元稻花魚生態套餐”——精心種植的200斤生態大米,搭配稻田里自然生長的10斤稻花魚。通過精準對接城市中追求健康食材的家庭,幫助村里種植的大米開拓了消費市場。
2021年,鳳溪村“兩委”換屆期間,魯敏經推選成為村黨支部書記。如今,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帶動下,鳳溪村采取“黨建+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串起產供銷鏈條,帶領村民蹚出了一條農業機械化和水稻綠色種植的發展新路徑。魯敏深知,糧食要穩產豐產離不開科技的支撐。他積極參加農業技術培訓,嘗試引進新品種,并開展試驗示范種植?!白鲛r業不能急功近利,必須一步一個腳印?!濒斆艚榻B,為村里引進的水稻新品種需要在當地氣候、海拔條件下試種一年,驗證其適應性和品質后,再謹慎推廣給農戶。隨著一步步探索實踐,如今,合作社從統一優選良種、機械化插秧到集約化管理、統一品牌銷售,形成了從種到銷的“一站式”全鏈條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2024年,幫富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收入達到40余萬元,帶動鳳溪村及周邊農戶人均增收500余元。
魯敏介紹,下一步將通過黨建引領,推動全村水稻實現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運營,同步探索“耕種體驗+農產品深加工+電商”發展模式,讓更多村民共享現代農業的發展紅利。(劉港華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梁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