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g08gg"></li>
<li id="g08gg"></li>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able id="g08gg"></table></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t>
    <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li id="g08gg"></li>
  • <li id="g08gg"></li><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頻道|黨建數據庫
    首頁 > 正文

    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創新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

    解了“事結”又化“心結”

    作者:本報記者 張天培
    發布時間:2025年07月10日 08: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個震樓器,一段手機鬧鈴聲,激化了一場鄰里糾紛。

    家住北京市東城區東花市街道廣渠門北里社區的李女士報警稱,最近被樓上凌晨4點的手機鬧鈴聲搞得神經衰弱、心煩意亂,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報警電話里,李女士情緒激動,言辭激烈。東城公安分局東花市派出所副所長孟書樵馬上前往了解情況。

    原來,李女士經常因為樓上的走路聲、挪東西碰出的聲響而心煩意亂。最近甚至在房間里用上了震樓器,一旦覺得樓上出現什么聲響,李女士就會架起震樓器“報復”樓上鄰居。樓上鄰居也不甘輕易被“折磨”,每天凌晨4點鐘,手機鬧鈴準時響起,還刻意把手機放在地板上。雙方矛盾不斷激化,誰也不肯讓步。

    孟書樵首先嚴肅告知李女士,隨意使用震樓器的行為已經涉嫌違法。李女士隨即意識到錯誤,表示不再使用震樓器。樓上鄰居也表示將立即停止報復性設置鬧鈴的行為,并在孟書樵幫助下將家里的桌椅、硬物加裝海綿防護墊。經多次調解,雙方最終握手言和。

    長期從事糾紛調解工作,讓孟書樵對化解鄰里矛盾頗有心得:群眾之間,很多矛盾其實都是來自一個“心結”,化解矛盾既要依法依規,也要講情講理。小矛盾如果沒有及時化解,鄰里之間的芥蒂就會變深,最后導致問題尖銳、矛盾激化,讓糾紛變成一個“死結”。

    “矛盾一發生,一定要盡快化解掉,需要其他部門參與的,我們積極協調,推動共同解決。只有老百姓打心底里對矛盾的調處認可了,‘心結’打開了,才能真正做到‘事了’?!睎|花市派出所政委馬春陽說。

    在東城區,類似東花市派出所調解矛盾糾紛的典型經驗還有很多。走進天壇公園,掛著“祈和驛站”矛盾調處中心牌匾的四合院映入眼簾。打造庭院式的“矛調中心”,讓老百姓在放松舒適的環境中把問題解決。這是東城公安分局的一項創新舉措:將矛盾雙方請到天壇公園來,讓雙方置身美麗風景中,品上一杯熱茶,把對立情緒先緩和下來,更加有利于促進矛盾爭議順暢解決。

    從“等群眾上門”到“請群眾上門”,從嚴肅壓抑的調處室,到富有人文關懷的驛站,不僅是創新調解辦法,更是轉變調解理念。東城公安分局法制支隊副支隊長張克揮介紹:“‘祈和驛站’實行常駐制+輪駐制+隨駐制,常態化整合矛盾糾紛調處的公、檢、法、司、婦聯等力量資源,通過處理‘某一件事’和‘一事一議’,總結‘某一類事’的相關規律,提高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效率?!?/p>

    從2024年起,東城公安分局深入推進社區民警專職化建設,專職社區民警由“下社區”變為“在社區”,耐心傾聽群眾訴求,用心化解矛盾糾紛?!拔覀兣Π选鲃影l現’前置,把‘多元參與’嵌入機制,把‘小問題’解決在萌芽。通過‘祈和驛站’建設、完善‘在社區’工作機制、整合多方資源力量,更多傾聽群眾的聲音,從源頭化解潛在風險,不斷織密基層治理‘防護網’。與此同時,不斷提升民警的發現能力、分析能力與溝通能力,真正做到把群眾的煩心事一件件理清、把看似瑣碎的小事做細、做實、做暖?!睎|城公安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李雁斌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0日 19 版)

    国产av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