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廣州訊 (通訊員 穗祖軒)“現在一個號3天內都有效,省時省力又省錢,真是實實在在的便民舉措!”聚焦群眾關切,近期,廣州在就醫方面推出“一次掛號管三天”醫療服務,優化就醫流程,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廣州以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以推進“民生微實事”為抓手,堅決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持續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深入查找民生堵點,共辦理“民生微實事”項目5.06萬個,整治破解民生難題,把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利民之舉、惠民之策。
全市各級黨組織對近年來紀檢監察、巡視巡察、審計監督、信訪反映等情況進行梳理排查,作為查擺問題重要來源,逐一列出清單、臺賬管理、定期過篩、動態銷賬。
“以前東坑橋很矮,下雨就過不去,重建東坑橋,人人都歡迎,但進度一直不理想?!睆幕瘏^城郊街道城康村村民陳澤修介紹。針對危橋重建進度慢等突出問題,該街道強化全過程、全鏈條監督,推動工程如期完工?!艾F在下雨天再也不犯愁了!”陳澤修欣慰地說。
著力解決小區電梯故障頻出等問題,開展老舊小區電梯維修項目,讓居民幸福感有效提升;瞄準群眾“帶娃難”痛點,推進公建民營普惠托育園建設,讓優質托育服務惠及更多家庭;持續開展就業創業指導進校園、進社區服務,將崗位推薦、職業指導等送到群眾家門口……小切口、實舉措、準發力,廣州將一個個“問題清單”變成“成效清單”,一幅幅民生愿景化為幸福實景。
民生實事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發言權?!澳銈冇X得這個民生項目是否辦到了心坎上?”“這個項目是否按計劃推進?”“項目實施過程是否擾民?”“項目成效如何,是否滿意?”在廣州,“四個是否”是一個個“民微觀察團”最常問的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作風建設檢驗標準,各級黨員干部堅持一錘接著一錘敲,以“民心之尺”丈量問題整改進度,著力推動作風頑疾清倉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