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廈門訊 (通訊員 廈組軒)曾經的福建廈門市湖里區禾山街道圍里社區巷道堵塞、“蛛網”遍布,是城市邊緣地帶,在黨建引領城中村改造過程中,通過硬件改造、景觀提升、業態升級,如今成為潮流消費新地標。
近年來,廈門市加強黨建引領,通過建機制、促落實,搭平臺、促融合,提升城中村現代化治理水平,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將城中村現代化治理納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重點項目,推進城中村現代化治理三年行動,區、鎮(街)黨政“一把手”直接聯系47個重點城中村,全市210名處級以上干部包聯108個城中村,完善“鎮(街)黨(工)委—村(居)黨組織—網格黨支部(小組)”三級聯動體系,建立“月總結、季盤點”調度機制。圍繞道路提升、市政提升、產業提升等10項治理內容,采取試點先行、分步實施的方式,因村制宜生成城中村治理項目931個。建立賽馬比拼機制,采取現場觀摩、亮曬點評等方式,開展項目建設拉練提速活動,整頓提升班子作用發揮不充分、項目進度相對靠后的3個城中村黨組織。把黨建引領城中村治理納入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干部一線考核等內容。
建立專班駐點工作機制,選派12名干部擔任城中村第一書記,684名鎮(街)干部帶領村“兩委”委員、村民小組組長撲在一線、包戶動員,做好政策解釋、違章拆除等工作。完善“大黨工委”“大黨委”聯席機制,鏈接共建單位、項目建設單位等資源力量,協調解決難點、堵點問題77個。深化精準“雙報到”,推動396個機關和國有企業黨組織、5813名在職黨員到城中村報到,幫助協調解決“一老一小”等民生問題776件。針對外來人口多、流動性強、居住密集等實際,優化調整664個城中村網格,配備1559名網格員,常態化開展入戶走訪活動,動態采集和更新人員變動、安全隱患等網格信息。完善“一網統籌、多網融合”管理服務體系,依托“廈門網格通”“近鄰思明”等信息化平臺,統籌整合黨建、綜治、城管、民生等網格職能,打造城中村智慧管理平臺。用好數據歸集分析功能,對接集中充電點、智能井蓋等重點部位,建立部門聯動、快速反應機制,城中村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別下降23.51%、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