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北京豐臺區聚焦鍛造一支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實干型,專業化、法治化、國際化、現代化的豐臺“四型四化”高素質干部隊伍,深入實施年輕干部綜合能力提升行動,打造豐臺“菁銳營”干部培訓品牌,構建“百人、一年”“七學、八地、十課題”的貫通式培養體系,從全區選調113名優秀年輕干部開展為期一年的培訓鍛煉,切實將培訓成果轉化為推動區域發展、破解發展難題的實際成效,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聚焦“七學”夯實理論之基
“成果展讓我們更加直觀感受到區域發展的日新月異,信心和底氣更足了!”“街區控規繪就了發展藍圖,對今后的城市建設形成了剛性約束?!?月8日,在豐臺區檔案館的豐臺國土空間規劃階段成果展展廳,“菁銳營”的學員展開熱烈討論。這場沉浸式現場教學,也是豐臺區干部教育培養體系中的“七學”之一“學城”。
豐臺區將加強理論武裝作為首要任務,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聚焦課題調研和攻堅實訓需要,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原則,科學設置培訓內容,分崗位分專題平行開展學產、學科、學農、學城、學社、學軍、學法培訓,運用軍營實訓、專題輔導、案例教學、現場教學、分組研討等方式開展培訓教學活動,組織年輕干部系統學習習近平經濟思想、法治思想等,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三農”工作、城市工作、基層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打牢理論學習“基礎樁”。
對標“八地”廣納創新之思
“行走在蘇州的鄉村,我深刻感受到,鄉村振興沒有標準答案,但有規律可循。上林村的產業創新、珠村的治理變革、婁葑的融合實踐,雖然路徑各異,但都體現了尊重規律、以人為本、系統謀劃的發展智慧。作為新時代的年輕干部,我們既要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更要理解背后的思維方法;既要有仰望星空的前瞻視野,也要有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月,在赴蘇州研學的過程中,豐臺區王佐鎮沙鍋村黨總支副書記韓金霞表示深受啟發。
豐臺區堅持“對標一個城市、深研一個領域”,開展城市定點觀察,組織年輕干部帶著問題“走出去”,通過文獻查閱、新聞信息追蹤、實地走訪等多種形式,對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8個地區進行長期跟蹤學習研究,學習成都黨建引領下的多元共治機制、智慧治理模式,研究杭州推行“最多跑一次”“杭州人才碼”等政務服務升級舉措,學習蘇州建設“智慧農村”平臺、“一村一品”打造特色產業集群等工作經驗,拓寬工作思路、提升思維層次,為突破豐臺發展瓶頸探索新的方法和路徑。
領辦“十課題”淬煉實干之能
首農發展創新科技產業園聚焦未來食品,長辛店1897科創園主打智能制造,二七車輛廠預留智能產業空間……為全面掌握街道樓宇資源和產業空間情況,“菁銳營”學習委員、豐臺區財政局副局長張華與組員開展《打造街鎮級園區(樓宇)體系,培育區域特色產業》課題研究。
豐臺區打破行政層級和領域界限,實現處科級干部、企事業干部、社區干部“混合編組”“同題共答”。聚焦區域發展難點堵點問題,組建10個攻堅小組,由分管領域的局級領導干部擔任導師,年輕干部以“第一觀察員”視角深入現場,“揭榜”領辦“打造硬科技企業全鏈條培育高地的豐臺路徑研究”“城市更新中文化傳承與產業賦能的豐臺實踐與探索”等10個課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錘煉本領。
同時,深化校地合作,推動實施“匯智乘豐”行動,與全市32所高校對接建立協同合作關系,首批選派11名處級領導干部和23名科級干部帶政策、帶資源進駐11所在京高校開展跟崗實訓,圍繞產學研合作、青年創業團隊引進等10個方面深化合作,形成60余項校地合作意向,打造高水平校地融合新范式?!翱萍汲晒D化的關鍵是將創新技術與現實需求精準匹配?!?月9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實驗室里,豐臺區玉泉營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段斌與科研團隊熱切交流,“我們這次來不僅是送政策,更是為了了解咱們高校院所和企業的需求,從而精準對接資源路徑,找到成果轉化的切入口?!?/p>
“實地調研、沉浸式學習的干部培養模式,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讓年輕干部走出辦公室,走進基層一線的鮮活實踐中。這種‘走出去、學回來’的方式,拓寬了干部視野,也錘煉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奔嫒握n題組導師的豐臺區委副書記、區委黨校校長蔣達峰說。
“我們要善作善成,繼續打造好‘菁銳營’干部培養品牌,一年接著一年地做下去,為區域發展鍛造一批又一批中堅力量?!必S臺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牟曉春在全區組織系統工作會議上說。(本報通訊員 豐組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