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武山訊 (通訊員 祁立麗)錨定考核標尺,考核內容精準化;嚴把考核流程,過程管控精細化;深化結果運用,激勵導向鮮明化……近年來,甘肅武山縣不斷優化公務員平時考核體系,實現“考核增效”與“隊伍賦能”雙向提升,有效激發公務員隊伍干事創業活力。
遵循“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準則,構筑“共性打底+個性加碼+彈性加減”的三維指標體系,衡量不同崗位公務員的工作成效。共性指標立“硬杠”。將政治素質、廉潔自律、職業道德等納入必考內容,并劃定日常負面言行、社會輿論反饋等負面清單。個性指標分賽道。按崗位類型分類設置考核重點,根據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行政執法類、直接面向群眾的窗口單位和服務部門等不同崗位職責,分別明確指標,讓“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有差別”。彈性指標強激勵。圍繞承擔急難險重任務、處理復雜問題、應對重大考驗、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等,設置專項考核指標,激勵公務員勇于攻堅克難、積極創新突破。
構建領導、個人、部門、群眾“四位一體”多元主體考評機制,確??己诉^程公開透明、結果真實可靠。公務員每季度對照指標體系,從重點工作完成度、創新舉措、作風表現等方面進行自評,形成“個人業績清單”;分管領導結合日常調研、工作督查、群眾反饋等情況,對干部履職情況進行客觀評價,提出考核等次建議;單位黨委(黨組)集體研究確定最終結果,按照“好”“較好”“一般”“較差”四個等次做最終評定,并在單位內部公示。此外,對直接面向群眾的窗口單位和服務部門的公務員,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突出考核服務態度、服務質量和服務承諾兌現情況,全面了解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的實效和群眾滿意度,保證考核結果的科學性。
建立“三掛鉤三優先”結果運用機制,把考核“指揮棒”轉化為干事“動力源”。與年度考核掛鉤,平時考核結果均為“好”等次的,年度考核在指標范圍內優先評定為“優秀”。年度考核確定為“優秀”等次的人選,應當從當年平時考核結果獲兩次及以上“好”等次且無“一般”“較差”等次的人員中產生。與教育培養掛鉤,對上一年度平時考核結果均為“好”等次的,優先選派參加學習培訓、掛職鍛煉,為優秀干部搭建成長平臺。與評優評先掛鉤,在推薦各類表彰人員、選樹典型上,優先從平時考核“好”等次較多的公務員中推選,讓有為者有位、實干者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