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鄒城訊 (通訊員 楊治峰 孫曄)為破解“一刀切、一鍋煮”的考核模式,近年來,山東鄒城市持續優化績效考核體系,差異化劃分賽道、設置指標、組織實施,推動績效考核由“唯GDP、唯分”向“比實績、比貢獻”轉變,激發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
針對東西部鎮街之間發展差距較大的實際,充分考慮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產業基礎,將16個鎮街分為園區工業鎮(街)、城建服務街道、區域中心鎮、生態農業鎮4類,推動鎮街特色化定位、錯位式發展。根據職責定位、服務對象的不同,將76個市直部門分成綜合、黨群、經濟發展等7個系統,有效規避因實力差距懸殊導致“過度競爭”“盲目內耗”等問題。差異化設置指標、確定權重。如,對生態農業鎮的考核,重點突出鄉村振興工作相關指標,弱化工業經濟指標的考核權重;對經濟部門著重考核重點指標任務完成情況。
差異化組織實施。統籌日常監測與年終考核,每年只開展一次全市綜合性考核。對宣傳、統戰等指標,依據平時掌握情況確定考核成績,不再到現場翻檔案、看資料。對于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建設等指標,若確需現場查看的,由組織部門統一組織、一次完成。統籌多維評價與群眾評議,對市直部門,組織市級領導、鎮街黨政正職及黨委副書記、“兩代表一委員”等評價領導班子履職情況,按一定權重計入考核成績;對鎮街,將基本公共服務成效納入考核,依據群眾訴求辦理情況計分,引導干部“眼睛向下看、服務向下沉”。
為確??己私Y果更準確,明確要求經濟社會發展指標提報原始數據、指標得分,黨的建設指標提報考核等次、計分因素,最大限度避免考核責任單位“打人情分”的問題。同時,組織部門堅持“不唯分數定等次”,注重研判考核結果,既著眼各類型、各系統內部橫向比,又放眼全市層面縱向賽。例如,對鎮街,除各類型第1名外,將全市所有鎮街統一排名前三的同樣確定為綜合績效考核“一等”等次;對市直部門,將位列本系統或全市前30%的,確定為綜合績效考核“優秀”等次。此外,防止“單純以排名論英雄”,全面考量各單位實績和貢獻,對為高質量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提請市委研究決定提升考核等次。
把考核結果運用到績效管理的“全鏈條”,打破干好干差一個樣的“大鍋飯”。在班子建設上,對排名靠前的班子,其主要負責同志、其他副職優先提拔重用;對排名靠后、戰斗力不強的班子,及時調整優化。在職級晉升上,堅持向排名靠前的單位、實績突出的干部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