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升級后方便多啦,下樓遛彎過來喝咖啡看會兒書,非常愜意”“感受最深的還是服務和活動的升級”“現在會時不時過來看看有沒有最新的惠企服務信息”……近期,不少居住在深圳市寶安區的市民發現,身邊的黨群服務中心有了很大變化。
寶安區有124個社區,管理人口500多萬。作為深圳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社區最多的區,為破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服務功能弱化的問題,今年以來,寶安區以打造“百姓客廳”為理念,通過提升硬件、引入項目、統籌資源,對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全覆蓋優化,改造后服務面積增多、服務功能多樣、親民氛圍濃厚,人流量顯著增加,成為群眾愿意來、喜歡來、經常來的“第二個家”。
“三個親民”標準升級硬件
實施改造前,為深入了解群眾的需求,寶安區通過調查問卷、座談、走訪等多種方式,在各個社區、園區、小區等開展需求調研,群眾普遍反映:“覺得黨群服務中心太嚴肅了,有保安、有圍墻,看起來不舒服,覺得這里不屬于我們,只有辦理業務時才來黨群服務中心?!?/p>
寶安區把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作為重點工程強力推進,出臺“陣地親民、服務親民、氛圍親民”黨群服務中心“三個親民”標準,從制度上為改造升級保駕護航。按照“服務面積最大化、辦公面積最小化”要求,黨群服務中心普遍摘除辦公門牌、下墻工作制度、下架宣傳標語,最大限度騰退辦公面積,同時普遍設置健身器材、兒童游戲設施、飲水機、血壓儀等便民設施,并根據轄區特色打造社區歷史文化墻、創意墻繪等,全區黨群服務中心硬件環境全面升級煥新。
在固戍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將原本用來辦公的三樓全部改造成自習室、閱讀室、活動室等服務群眾區域,辦公面積從50%精簡至22%左右,為居民提供了更加寬敞、舒適的服務環境。在利錦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統籌利用好周邊社區公園等場地和資源,擴大了服務區域、增加了服務內容,社區征集改造意見時,有外賣小哥抱著試試的心態提出了增設短暫休憩場所、便民醫藥箱等意見,得到了社區的一一回應和落實,讓他們欣喜不已。
規范運營引入公益項目
群眾“愿意來”之后,如何進一步讓他們喜歡來、經常來?寶安區在有條件的街道探索推行黨群服務中心“政府+公益+商業”服務模式,通過以空間換服務、以空間鏈接資源,吸引公益性社會企業、社會組織、創業團隊進駐,向群眾提供康養、托幼、助餐等公益性、規范化、可持續服務項目,進一步擴展黨群服務范圍、優化服務品質。
龍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引入社會組織,讓群眾以市場價2折的優惠參加繪畫、書法、傳統非遺、藝術講座等公益課程;在福中福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外賣和快遞小哥憑有效證件就能享受到“10元管飽、15元吃好”的惠民套餐;東塘社區的青年下班后,經常來黨群服務中心閱讀室里邊看書邊喝咖啡;在朗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群眾通過參加志愿活動換取積分后,可以在自助售賣機換取飲料……
目前,寶安區已在有條件的25個黨群服務中心探索推行“黨建+服務”“公益+運營”模式,通過撬動社會資金,讓黨群服務中心的服務更多樣、更可持續,試點黨群服務中心人流量也基本實現了翻倍。黨群服務中心“造血”功能更活,服務質效更高。
“合伙人”豐富服務場景
在黨群服務中心優化改造中,寶安區堅持黨群共建,既在建設前廣泛聽取群團組織、企事業單位等意見建議,又在運營時將社工、衛健、民政、工青婦等部門作為“合伙人”,組團式走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托育服務、青年培訓、求職咨詢、老年活動等多元服務。
興東社區周邊園區較多,區人力資源局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立“寶就業”就業指導基層服務站,開展就業指導、職業培訓、人才招募等服務,著力破解企業“招工難”和群眾“求職難”問題;在寶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區殘聯與寶安中醫院投入資源,建立康復室,為轄區殘障人群提供康復服務。
除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外,區委社會工作部、民政局、總工會等依托各自服務陣地,按照“百姓客廳”的理念,打造了新就業群體友好、職工友好、婦兒友好等特色黨群陣地。智美匯志園區黨群服務中心里,區委社工部打造了共享直播間,實現園區內處處可直播、時時可直播;團區委利用青創加油站,開展青年賦能提升、青年夜校等項目,推進青年創業帶動就業。
同時,寶安區堅持“百姓客廳百姓用”的理念,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深入挖掘社區達人和志愿者,引導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到黨群服務中心運營中來。后亭社區居住的年輕人多,社區黨委以黨群服務中心的舞蹈室、健身房、活動室等為依托,建立社區“達人庫”,招募“文藝達人”“專業達人”等30余名,定期開展非遺手工、舞蹈等課程。舞蹈愛好者陳曉彤說:“社區為我們提供了展示分享的平臺,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還能增進鄰里感情,我感覺很開心?!?/p>
(本報通訊員 陳群 文耀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