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聚焦一線人員精準選調培訓對象,突出參訓學員專業化、基層化和年輕化特點
●瞄準參訓干部業務必修知識的“靶心”,定制化設定培訓內容,確保培訓契合實際、聚焦實戰
●把培訓課堂延展到實際工作,全面跟蹤掌握參訓干部學成歸來后的精神狀態和工作成果
本報天津訊 (通訊員 孫鴻鵬)延展培訓課堂,赴北京、深圳、唐山、成都等地開展異地教學;打造現場教學點,形成南開現場教學名片;全程跟學督學,閉環教學抓轉化,堅持做好培訓后半篇文章……今年以來,天津市南開區圍繞“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善作善成、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上善作善成、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在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四個善作善成”要求,針對性推出專題培訓,開展理論講座24場、現場教學15次,系列培訓463人,不斷增強教育培訓的時代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
突出整體布局、人員選調和培訓內容,做細做實訓前工作。區委領導專門研究部署,按照“組織部+黨校+職能部門”的聯動模式,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和“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4個主題,精細化籌備4個專題培訓。并結合不同領域干部的工作特點,探索錯峰調訓和分段式培訓,緩解工學矛盾。不同于傳統的固定名額分配或直接點名調訓,培訓聚焦經濟、改革、文化以及城市基層治理4方面一線人員,采取單位預報名、組織部統一把關的方式,嚴把學員入口關,精準選調培訓對象,突出參訓學員專業化、基層化和年輕化特點,堅持針對性育人,真正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課程的設置突出精準與實用,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學什么”的原則,開展培訓需求調研,會同黨校和相關職能部門,召開專題部署會,瞄準全區4個不同主題參訓干部業務必修知識的“靶心”,提前將學員的困惑、需求和授課專家教授做詳細對接,定制化設定培訓內容,確保培訓契合實際、聚焦實戰。
以“課堂教學+現場教學”的模式進行系列培訓,打造獨具特色的現場教學點位。請干過的人講干過的事,請專業的人講專業的事。學新質生產力,請研究經濟的專家學者深度剖析深圳的成功經驗,為南開的經濟發展“把脈”;學改革開放和京津冀協同發展,請職能部門“一把手”講案例、講技巧、講經驗、講問題;學文化傳承發展,請市委黨校教授和文化界知名專家學者講文化創意產業、文化遺產保護等專業知識;學城市治理,堅持“書記講給書記聽、書記跟著書記學”思路,充分發揮天津市十佳社區書記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組織學員先后奔赴北京、廊坊、深圳、唐山、成都等地開展現場教學,助力干部打開視野格局,看差距、學經驗,引導學員深刻體會新質生產力和生活化服務相結合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將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啟發傳統文化資源“傳承弘揚”與“活化利用”新課題,探索城市基層治理新路徑。聚焦陣地建設,充分挖掘保護南開區優秀歷史文化基因,打造“老城津韻”“南開春秋”“天工開物”“泊采紛呈”“樓宇新MALL”等5個現場教學點,形成南開現場教學名片。積極尋求協同發展,與唐山市委組織部簽訂干部教育培訓合作框架協議,通過工作共謀、培訓共辦、資源共享、陣地共建,實現干部教育培訓全方位、各領域的合作,打造干部教育培訓示范先行區,建強南開區干部教育培訓新品牌。
跟學督學嚴管理。組織部門派專人全程跟學督學,“貼身”服務和考察學員。健全考核機制,實施節點化管理,抓好入學教育、課堂紀律、現場教學、異地培訓等重要節點,出現問題第一時間跟蹤通報。實施聯合化管理,做好內外結合的文章,組織部門、黨校、職能部門共同發力,推動學員管理工作。堅持做好培訓后半篇文章,每次學訪歸來,培訓班都會組織學員通開展交流研討、進行頭腦風暴,同時要求參訓學員和單位分別提交個人學習心得和單位調研報告,謀劃未來發展路徑,提出切實可行的有效舉措,區委書記親自審閱。摒棄“一訓了之”的慣性思維,將主題培訓視為開始而非結束,把培訓課堂延展到實際工作,全面跟蹤掌握參訓干部學成歸來后的精神狀態和工作成果,真正檢驗干部教育培訓是否取得成效,干部能力素質是否得到提升,學習成效是否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做好干部教育培訓長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