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g08gg"></li>
<li id="g08gg"></li>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able id="g08gg"></table></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t>
    <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li id="g08gg"></li>
  • <li id="g08gg"></li><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頻道|黨建數據庫
    首頁 > 正文

    河北邢臺市信都區前南峪村——

    主題黨日煥發振興力量


    發布時間:2023年12月15日 08:26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在太行山深處,有一個植被覆蓋率達94.6%的美麗村莊——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漿水鎮前南峪村,這里山巒起伏、林木青翠,層層整齊的石坎梯田與村落、公路相映成趣。

    然而,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這里還是“山坡和尚頭,土地隨水流”的荒山禿嶺。從1964年1月開始,前南峪村黨委連續60年,每月15日開展主題黨日,團結黨員艱苦奮斗,把一個“吃糧靠統銷、花錢靠貸款”的窮山溝,建設成為山川秀美的“花果山”,實現了“由荒變綠、由綠變富、由富變美”的巨大轉變。

    錨定目標方向——

    綠化荒山 修復生態

    11月15日晚,前南峪村會議室里人頭攢動,每月一次的主題黨日活動如期進行。對前南峪村村民來說,15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不論風吹日曬,黨員都會在晚飯后自發聚到一起,商議村里的大事小情。

    這一切都要從60年前的一次特殊的“黨員例會”開始說起。1963年,一場雨下了七天七夜,洪水席卷了前南峪村,“地沒了、樹毀了、房塌了,我們不知怎么辦才好?!?6歲的村民張云至今心有余悸。

    那場大雨過后,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郭明躍主持“黨員例會”,最終確定“五年墊地,五年栽樹,三年治水,七年治山”的發展規劃,植樹治山拔窮根成了全村共同的目標。

    “黨員例會”后,黨員分頭行動,把發展目標在群眾中廣泛宣傳。群眾看到盼頭,都決定跟著村班子一起干。很快,村里僅有的240畝耕地上,就全部種滿洋槐樹和板栗樹。到1979年,前南峪村山場上的板栗總株數已達8萬多棵,長勢喜人。

    樹多了,山綠了。如何把山溝溝變成“綠色銀行”,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村黨委再次想到“黨員例會”。經過仔細分析,廣泛征求意見,最終決定改良技術、優化品種,規劃發展溝域經濟。

    經濟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但每一次,村黨委都通過“黨員例會”進行決策。板栗樹不結果,就請來“果樹技師”替村子的栗樹整形剪枝、嫁接改優;村民不懂技術,村黨委就把培訓班辦到村民家門口,指導大家開展果樹管理培育……

    這一治理,就是幾十年。先種松樹、橡樹、槐樹等速生林涵養水土,再種經濟林提高效益,形成“生態林戴帽、干鮮果纏腰、小梯田抱腳”的荒山分層綠化模式。最終,全村32座山頭、10條大溝、72條支溝8000多畝山場,全部披上了綠裝,這里成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

    敢于糾偏糾錯——

    關停工廠 綠色發展

    1984年3月15日,前南峪村的主題黨日上多了一位“局外人”——漿水鎮中學化學老師趙澤昌。他帶來的一場題為“化學與工業的發展和形勢分析”的講座,幫助前南峪村打開了發展思路。這次會后,村黨委確定了“大干三年,創辦村集體企業”的構想。

    “說干就干。我們投資建設的化工廠當年就盈利20多萬元?!贝妩h委書記郭天林說,接下來的幾年,前南峪村利用周圍山上貯藏大量石英石、重晶石等30多種礦物質的優勢,先后創辦金屬鎂、工業硅、海綿鐵等14家工礦企業,年產值近億元。

    村辦企業紅紅火火,群眾掙錢越來越多,但黑煙、黑水、臭氣也隨之而來。面對經濟利益和長遠發展,何去何從、路在何方?

    時任前南峪村黨委書記郭成志提出了一個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想法:關停工廠。意見一出,整個會場亂成“一鍋粥”,這次會議罕見地沒有取得一致意見。

    2003年2月15日,前南峪村主題黨日的會議記錄上,第一次出現了“綠色發展”的字樣?!爸灰菫榇蠹液?,老百姓早晚會理解?!惫炝终f。最終,村“兩委”班子決定,從黨員到群眾一個個做工作,一戶戶去談。村民慢慢清楚了其中的道理,村經濟發展的路子也越來越清晰。

    2003年9月,前南峪生態旅游區經過省旅游局批準,正式掛牌開始接納游人;2006年,開辟旅游專線,引資建起旅游索道,建起星級賓館和旅游招待所,每年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重點開發生態旅游產業,2022年全村社會總收入近2億元,人均純收入由70年代的57元,增長到2.2萬元,集體純收入從一片空白到2160萬元。

    探索二次創業——

    用活資源 發展旅游

    雨后天晴,坐落在前南峪村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陳列館越發顯得莊嚴肅穆。這座1986年由前南峪村集體出資、村民踴躍參與建設而成的陳列館,在前南峪人眼里,是一方崇敬之地。收獲季節,用地再緊張也不會用作打麥和晾曬;雪落時分,這里總是最先打掃得干干凈凈。

    紅色抗大和綠色生態兩大資源優勢是前南峪的寶藏,在一次主題黨日上,村“兩委”成員、參會黨員群眾,就下一步如何豐富紅色旅游業態開展“頭腦風暴”。

    經過黨員群眾的積極討論,村“兩委”確定了利用紅色抗大和綠色生態兩大資源優勢,建設4A級國家前南峪生態旅游區,帶動漿水鎮周邊十幾個村發展全域特色旅游、農家樂、民宿村特色產業,拉動村域經濟快速發展的決議。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現在的前南峪村,成為河北省第一個零碳村,同時,“前南峪商標”在香港國際交易中心成功上市??勾蠹t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景區已融為一體,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得風生水起。全村每年可吸引中外游客45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6800萬元,村里80%的家庭從事農家樂、旅游觀光、生態采摘等行業,文化游、生態游已經成為前南峪生態發展的又一重要產業支撐。(本報記者 曹明珠)

    国产av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