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社區的文明新風尚
“阿婆早,吃早餐沒?體檢表拿好哦?!痹绯?點,廣州市黃埔區聯和街道金峰園社區的社工服務站就熱鬧起來。社區超過65周歲的老人正在這里排隊體檢,一群身著黃色馬甲的志愿者穿梭在隊伍中,他們之間熟絡的交談、爽朗的笑聲構成一幅忙碌而溫馨的畫面。
記者了解到,這些“黃馬甲”來自金峰園媽媽志愿者協會。協會成立于2010年,現有成員20名,多為隨子女遷居廣州的退休女士。她們熱心于社區的大事小情,常為敬老院、住院的居民送去關懷,在疫情嚴峻時期也沖鋒在一線。
在體檢現場,志愿者領隊邱小華將社區準備好的牛奶、面包遞給還沒吃早餐的老人?!皫椭鷦e人,快樂自己?!鼻裥∪A說,“做志愿服務豐富了我的退休生活,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p>
近年來,在金峰園社區,社區居委會、下沉干部、居住地黨員、志愿者互為依托,形成合力為居民提供多樣化、精細化的服務。通過他們的示范作用,更多居民參與到社區服務當中。
“這些黨員和居民志愿者主動加入社區工作中,給我們增添了無窮力量?!苯鸱鍒@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范會明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增強城鄉社區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實效。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將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支持志愿服務成為社區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讓居民發揮自己的光與熱?!?/p>
在距離金峰園社區不遠的龍華社區,每到周六下午,居民饒叔和郭姨就帶著理發工具和塑料椅到小區擺攤。經常剛擺好,前來理發的老人們就排起了長隊。從2014年開始逢周六“出攤”義剪,這對“夫妻檔”已堅持了8年多,為社區居民免費理發4000多次。
記者注意到,饒叔和郭姨在出攤時,衣著整潔、胸前佩戴著黨徽。龍華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許淑媛介紹:“他們兩位都是老黨員,郭阿姨還是社區學雷鋒志愿隊的副隊長,他們經常上門給殘障的鄰居剪發,也參加了很多社區志愿服務?!?/p>
“在最困難的時候,社區伸出了援手,我們很感動?!别埵逭f,他的女兒患有精神殘疾,社區按照政府幫扶政策,幫他們家申請了補助。不久前,社區還開展“微心愿”活動,發動黨員志愿者為其女兒購置了電話手表,方便她外出時與家人聯絡。每周,社工都會到饒叔家做清潔。
“社區把關懷給到居民,居民也主動提供志愿服務反哺社區,這樣的良性互動提高了居民對社區服務的參與度和滿意度?!痹S淑媛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們未來開展社區工作指出了明確方向。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讓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社區基層一線,進一步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實實在在地把居民和社區公共事務連接起來,形成居民自我管理與自我服務的生動局面,讓社區與居民的距離更近,文明新風尚的氛圍更濃?!?/p>
黨員回社區報到,發揮特長辦實事
退休老人組成的太極隊、舞蹈隊、合唱團令小區里生機勃勃;電影放映活動得到孩子們熱烈追捧;春節文藝會演的節目排練,吸引了全社區居民各展所長……
這里是黃埔區聯和街峰湖御境社區,豐富的文體活動令人目不暇接,公益瑜伽課是其中的“明星項目”,人氣很旺。擔任瑜伽教練的常敏是下沉到社區報到的一名黨員。
2019年6月,廣州在全市推動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并開展服務工作。全市共有27.9萬多名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據峰湖御境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何婉儀介紹,本社區共有226名下沉黨員,為充分調動黨員積極性為群眾辦實事,社區在黨員報到后都會先了解他們的特長愛好。在獲悉常敏擅長瑜伽后,黨支部與她商討推出了在周末“上線”、為期兩個月的社區公益瑜伽課。
除此之外,記者還了解到,峰湖御境社區組建了5個黨群服務隊,分別是應急處置服務隊、治安防護服務隊、矛盾調節服務隊,公共衛生服務隊、環境整治服務隊,回社區報到的黨員可根據自己的專業或特長,選擇愿意加入的服務隊。
身為律師的林碧鋒,是回社區報到的第一批黨員之一,有著近10年黨齡的他自薦成為矛盾調解黨群服務隊的隊長。
鄰居家的狗咬傷了人怎么辦?在樓道擺放鞋柜,算不算占用公共空間?社區居委會每次收到居民矛盾調解問題,都會第一時間找到林碧鋒咨詢,尋求專業建議。
“最艱難的一次,是對樓上樓下噪音互相干擾的調解。一年來雙方報過警、物業介入過、居委調解過,都沒太大效果?!绷直啼h告訴記者,針對這種情況,他找到與矛盾雙方較熟悉的鄰居組建起調解小分隊,分別約樓上樓下的業主飲茶聊天?!罢嫘某蔀楫斒氯说呐笥?,才能讓矛盾雙方說出真實想法,更容易接受調解?!彼f。最終,怨氣得以化解。
一些業主告訴記者,每當社區要討論設置垃圾投放點、安裝高空攝像頭等公共事宜,黨群服務隊都活躍在居民之間。每一天,各黨群服務隊的微信群對于社區“大事小情”的討論都十分熱烈。
“我們是業主,也是黨員,廣泛地分布在居民當中,具有了解群眾、聯系群眾的天然優勢?!绷直啼h表示,“社區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要多為社區出點力,發揮黨員的先鋒作用,為形成多元共治的社區治理新格局作出貢獻?!?/p>
“大事小情都讓群眾明明白白、共同參與,大家才能有共建共治共享的積極性?!焙瓮駜x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這為基層工作者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我們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扎實做好當前重點工作的精神動力,以實際行動建設幸福社區。明年,我們還會邀請應急局的同志來社區開展應急處置的培訓工作?!?/p>
有事好商量,居民是社區發展的策劃者
冬日早上,黃埔區黃埔街道東苑小區內一片祥和。小區入口處的清香園內,阿姨們正在廣場上打著太極,幾位老人在旁邊的涼亭里聊天,在小區中央公園,孩子們騎著童車歡快穿過。
“變化太大了!以前這里到處破破爛爛,我們想活動都沒有空間?!痹谛^生活了20多年的秦大姐說,東苑小區配套不太齊全,再加上長時間沒有維護更顯陳舊,很多老鄰居都搬走了?!艾F在經過改造,這里活動場地又大又干凈,綠化也漂亮,樓房也變新了,一切都變好了?!?/p>
2021年3月,總投資1059萬元的東苑小區微改造項目動工建設,涉及用地面積約3.52公頃,惠及988戶居民。項目按“完整社區”標準謀劃,包括房屋建筑部分和小區公共部分,長者飯堂、環衛驛站、健身設施、幼兒園和公共停車場等配套一應俱全,此外建設帶有海綿城市功能的中央公園、門戶廣場清香園、社區兒童公園等3個口袋公園。
“微改造項目從社區急需解決的基礎設施和環境提升等公益性民生需求出發,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秉S埔街道辦事處主任孫功余介紹,微改造項目實施的全過程,東苑小區居民都有參與,大家一起協商、決策,解決了小區老齡人群爬樓難、頂樓漏水、消防通道不暢通、“三線”亂搭掛等一系列“老大難”問題。居民群眾切切實實成為社區發展的策劃者、參與者、享有者。
在日常管理中,東苑小區成立了“紅色業委會”,小區退休老黨員作為代表,與居民社區建管委一起對改造全過程進行監督、管理,并以專業物業管理和業主自我管理相結合的模式,形成了“一次改造、長期保持”的實際效果。
讓東苑小區居民更為欣慰的是,通過利用多方專項資金,小區的各項配套設施正在日益完善中:樓宇給水系統改造、翻新處理7個非機動車庫并增設充電設施、新建14個單車棚或共享電動車充電棚等項目將在2023年竣工。小區幼兒園建成后,將新增學位270個;規劃利用廢棄空地建成的6層停車樓,提供296個車位。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完善基層民主制度作出部署,提出‘完善辦事公開制度,拓寬基層各類群體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瀼芈鋵嶞h的二十大精神,我們要進一步把組織優勢和治理優勢轉化為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睂O功余表示,“做好為民服務,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就是我們基層工作者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最好方式?!?/p>
(本報記者 吳春燕 唐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