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昆明訊 (記者 謝小杭)最近,蒼山洱海腳下的銀橋村成了“網紅村”。利用茶馬古道修復、古村落保護開發等項目,銀橋村走上了文旅康養于一體的發展之路,游客絡繹不絕。這背后離不開去年換屆產生的村“兩委”新班子。村黨總支書記李啟璋感慨:“多虧了青年人才黨支部培養的3名村干部,有思路、有干勁、敢創新,為銀橋的綠色發展注入新鮮血液?!?/p>
農村人才回引難、青年黨員發展難、村級后備干部培養難,過去一到換屆年,不少村、社區找不到合適人選。為此,從2018年起,云南在每個鄉鎮(街道)組建1個青年人才黨支部,由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或專職副書記擔任支部書記,從35歲以下的青年農民、致富帶頭人、返鄉大學生、退役軍人等群體中篩選優秀人才納入培養,確保每個村、社區都有2—3名后備力量。
人選從何而來?下“深水”撈“活魚”。以銀橋鎮為例,鎮黨委向全鎮“廣撒網”接受推薦、申請,在摸排1000多名青年人才的基礎上,再深入各村社考察、動員,結合發展需要百里挑一,最終選出16名青年人才進入黨支部。
選苗更要育苗。云南將青年人才黨支部成員作為鄉鎮(街道)村組干部集中輪訓對象,每年全覆蓋開展培訓,鼓勵各地打造個性化“培訓菜單”,通過導師幫帶、鄉鎮夜校等精準培養。
加入青年人才黨支部后,文山州廣南縣者兔鄉者媽村致富帶頭人李正鵬多次參加省委、州委黨校培訓,并赴四川學習鄉村旅游開發經驗?!芭嘤栭_拓了我的眼界和思路,為回村開展工作打下基礎?!碑斶x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后,他將所學化為所用,打造板江特色民宿、領辦養殖合作社、整治人居環境,帶領者媽村奔向鄉村振興路。
既要跟著學,也要動手干。各鄉鎮、街道設立政策法規宣傳、致富示范引領、矛盾糾紛調解等崗位,安排青年人才到村試崗。
在騰沖市團田鄉曼哈村,返鄉大學生黃修增積極參與住房和庭院改造、廁所革命等工作,在服務群眾、解決問題中和村民打成一片。此次換屆,黃修增高票當選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帶領曼哈村吃上了“生態飯”?!靶聲浤芨舌?,帶著我們把日子越過越美!”村民何正周高興地說。
如今,云南1424個鄉鎮(街道)實現青年人才黨支部全覆蓋,去年換屆中,青年人才黨支部培養的8797名本土后備力量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扒嗄耆瞬劈h支部成了村級干部的‘孵化器’,為助力鄉村人才振興培養儲備了一批講政治、能力強、作風好的村級后備力量,為基層干部隊伍注入了源頭活水?!痹颇鲜∥M織部組織二處副處長張祖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