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g08gg"></li>
<li id="g08gg"></li>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able id="g08gg"></table></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t>
    <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li id="g08gg"></li>
  • <li id="g08gg"></li><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頻道|黨建數據庫
    首頁 > 正文

    “再難再苦都不能退縮”

    ——記寧夏西吉縣新莊村第一書記王元明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4日 08:19
    來源:農民日報

    “脫貧攻堅到了決戰決勝時刻,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曾是一名軍人,再難再苦都不能退縮!”

    這名脫下軍裝又投身脫貧攻堅戰場的“戰士”,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硝河鄉新莊村第一書記王元明。2017年3月,他剛剛完成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的駐村任務,就又趕到新莊村上任。

    因為自然條件惡劣,這里“曾經有你想象不到的貧窮”。1972年,聯合國糧食開發署把西海固(寧夏南部山區)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而西吉縣則處于西海固的核心區,新莊村更是深度貧困村,全村約三分之一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如何打贏這場“戰役”,王元明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問題村”如何破題?

    新莊村是硝河鄉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回族聚居村,全村總人口823戶3604人,常住人口508戶2487人。村里上訪纏訪頻發、干群關系緊張、工程無法實施、鄰里糾紛不斷,是典型的“問題村”“復雜村”。

    上任之初,一件棘手的事讓王元明找到了突破口。2017年3月,村小學、幼兒園新建工程開工在即,但一戶村民以自家土地少,應得到比別人高的補償為由百般阻撓,工程因此擱淺,鄉、村兩級干部多次上門協調無果。

    得知此事,王元明立即來到村民家,叫來三代人開起了動員會,從自家和鄰里、個人和集體說到眼前與長遠,大大小小的道理講了幾個小時,終于做通了思想工作。隨即他又趁熱打鐵,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集體評議表決、說服教育,最終工程順利開工。

    “打開老百姓心結,才能打開工作局面?!蓖踉髡f,他把找準問題根結、解決群眾急難訴求作為“敲門磚”,干群對立情緒終于慢慢消減??吹焦ぷ鞒跻姵尚?,王元明決定集中半年時間,以“路邊會”形式在全村開展大宣傳、大教育、大培訓活動,把路邊、家門口、活動場等處變成會場、課堂和講習所。

    剛開始村干部中有人擔心,頻繁召集群眾開會,會有人趁機搗亂,建議王元明慎重考慮??伤麍远ú灰疲骸皳v亂也罷,出難題也罷,只要群眾能來,就一定能從思想根子上解決問題!”

    半年時間,“路邊會”巡回召開了60多場次,惠民政策、脫貧舉措送到了群眾家門口。面對面的“零距離”交流,打開了干群之間多年的心結,上訪纏訪、無理取鬧的現象沒了,議政策、話發展的氛圍濃了。

    “空殼村”如何破殼?

    人心齊了,發展步子自然快。建檔立卡貧困戶袁寶成家有8口人,一家人要吃飯,孩子們要上學,經濟壓力一度讓他愁眉不展。在王元明的幫助下,他轉變種植結構,種了40畝青貯玉米,用政府補貼的5000元建了青貯池,還貸款養了10多頭牛。2018年底,袁寶成家成為全村第一批脫貧出列的家庭,先后被新莊村和西吉縣評為“脫貧光榮戶”。

    一戶戶貧困戶的成功脫貧,離不開王元明的精心規劃。2018年村里完成了產業結構調整,先后建成4000畝馬鈴薯玉米套種基地、500畝特色產業基地、1000畝優質青貯玉米試驗基地,全村種植業糧飼比結構由9∶1調整到1∶9,牛存欄量由667頭增加到2366頭,羊存欄量由1583只增加到2686只。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王元明規劃的另一件事。2017年底,全村5000多畝山坡地變成了平坦的梯田地,發展農業機械化便成了他的目標。當時,村里只有少數農戶家有農機具,但基本上都只是擺設。王元明動員村干部一起貸款10萬元,買來2臺大型拖拉機和4套農機具,由村集體牽頭,引導農戶帶著農機具入股,成立農機服務公司,統一組織、統一作業、統一價格、讓利經營?,F在,農機服務公司已有農機具30多臺(套)。

    隨著全村肉牛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養殖廢棄物帶來的環境污染又成了一道難題。王元明積極爭取畜禽糞便集中加工轉化有機肥、水暖炕改造推廣等項目落地實施,有機肥轉化廠、智能科技環保公司、農資綜合服務公司等相繼成立運營,以股份經濟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統領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取得成功,“肉牛托管+股份經營+公司聯營+村企合作”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方式初步形成。

    如今,新莊村形成了種植、養殖和勞務三大產業,在閩寧對口扶貧資金的支持下,村里還建起了水暖炕加工車間、服裝加工車間等,吸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昔日的“空殼村”發展成為村集體年收益達30多萬元的示范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不足4000元增至現在1萬多元。

    “脫貧摘帽是新的起點,接下來我們要夯實產業基礎、鞏固脫貧成果,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美氣!”王元明盤算著下一步的目標。

    “戰貧硬漢”為何落淚?

    盡管退伍多年,15年的軍旅生涯讓王元明身上仍帶著軍人氣質和作風,但在這個硬漢堅毅的眼神里,也偶有淚光。

    接到調任新莊村第一書記的通知時,王元明正經受著沉痛打擊:20多天前,一場意外奪去了兒子的生命。彼時,年已八旬的父親癱瘓在床,傷心欲絕的妻子希望他回來陪伴家人,但王元明還是選擇了奔赴戰貧一線。

    為了讓妻子有人照應,他賣掉了固原的房子,借來一輛客貨兩用車,拉上全部家當,舉家搬到了300公里外的妻子老家。一路無語,一路心酸。

    今年5月,在王元明連續駐村的第三個周末,妻子來電話說父親想他了。忙完手頭工作已是晚上10點多鐘,王元明連夜趕回去,陪伴了父親兩天??吹礁赣H身體確不如從前,他本想抓緊時間先回村里一趟,安排好工作,再請假照顧父親幾天,卻不曾想這一別竟成永別……

    今年11月16日,經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第78次常務會議研究,正式批復同意西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駐村三年來,在王元明的帶領下,曾經誰說誰搖頭的新莊村,先后被評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先進村”“全縣民族團結創建示范村”“閩寧示范村”等,村黨組織被西吉縣委組織部、硝河鄉黨委確定為“基層黨建示范點”。

    這些變化令王元明欣喜,但對家庭的愧疚也成了壓在他心底的包袱,不知如何言說。他想,脫貧攻堅獲取全勝的那一刻,就是對父親最好的告慰吧!親人們也一定會為他曾參加過這場戰斗而驕傲。(本報記者 李慧斌)

    国产av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