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g08gg"></li>
<li id="g08gg"></li>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able id="g08gg"></table></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t>
    <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li id="g08gg"></li>
  • <li id="g08gg"></li><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頻道|黨建數據庫
    首頁 > 正文

    “那藍色的燈箱,掛在了咱的心坎上”


    發布時間:2018年12月25日 08:44
    來源:光明日報

      民警劉炳旺與小朋友們在一起。圖片由北京市公安局提供

      當堵塞的污水管道被切開時,噴薄而出的污水濺了劉炳旺一身?!斑?!”圍觀的居民都躲開了。劉炳旺手持扳鉗,忍著四散開來的惡臭,繼續搶修管道。

      在北京石景山八大處的一個家屬樓里,兩戶居民因污水管道堵塞發生糾紛。張女士樓上的住戶以污水管道堵塞為由,將正在供暖的暖氣管拆除,導致停暖了十幾天。

      “都11月底了,這天多冷??!”“這么長時間了,找了很多部門,就是不見人來管!”圍觀的居民越來越多。幾個小時后,搶修結束。聽到暖氣管道里水流暢通的聲音,居民們鼓起掌來。劉炳旺從管道旁站起時,他們中的一些人才注意到,眼前這修管道的“師傅”,居然身穿一身警服。

      “這事兒也歸警察管?”居民問。

      “我也是八大處社區的黨委副書記?!眲⒈卮?。這位交得出連續8年轄區“零發案”成績的老劉偏愛實干,不太愛講大道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風險化解在基層”的“楓橋經驗”對于這位已經55歲的老民警來說,早已是融入平時工作生活中的點滴。他平靜地用衛生紙擦掉臉上和衣服上的污水,戴上警帽,徑直走出樓道,回過頭向居民們說:“大家伙兒遇到事兒就到社區,找老劉!”

      在老劉出生的年代,“楓橋經驗”已成為基層治理經驗的典范,享譽全國。在老劉看來,走過了55年之后,“楓橋經驗”沒有過時,反而變得更年輕、更有活力。在北京各區,像劉炳旺這樣兼任社區(村)黨組織副書記的社區民警還有很多,他們履行人民警察的職責,也發揚黨員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讓自己成為基層社區的“家里人”,把“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落在了最實際、最貼近群眾的工作上。

      這群穿警服的副書記和“民警圍著百姓轉,警務圍著民意轉”的故事,為新時代“楓橋經驗”增添了新的注腳。群眾在自創的快板書里唱道:“警察那藍色的燈箱,不只懸掛在街巷,也掛在了咱的心坎上?!?/strong>

      1.“我們解決的‘小事’,對群眾來說也許是一生中過不去的坎,要幫他們邁過去”

      尋求社會治理難題的解決之道,需要在問題復雜、工作困難的地方印證。民警汪建飛正是在這樣的環境里接過太平橋西里社區黨委副書記一職。

      汪建飛所在的北京市公安局豐臺分局太平橋派出所的轄區,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人口流動頻繁,是典型的治安復雜地區?!凹挤涝O施相對落后、居民結構復雜、警情高發”等現實狀況,就像大山一般壓在派出所民警肩上。據太平橋西里社區的老人介紹,一些建于上世紀50、60年代的樓房,一個樓的產權單位就有十多家。搞好社區平安建設,難度可想而知。

      2012年,北京市公安局試行推行黨員社區民警兼任社區(村)黨組織副書記工作,政治過硬、業務精干的優秀黨員民警從此走進一片新天地。汪建飛成為第一批先行者,兼任太平橋西里社區黨委副書記。派出所所長于偉告訴他和所里其他5名兼任各自社區黨委副書記的民警:“我們解決的‘小事’,對群眾來說也許是一生中過不去的坎,要幫他們邁過去?!彼麄儙е@樣的囑托赴任了。

      來到社區,舊區改造的難題便攔在汪建飛面前。居民因利益訴求而產生矛盾難以協調,拆除彩鋼違建更是受到一些居民的強烈抵觸……“種種困難,通過簡單的硬性執行來解決往往不是最好的選擇?!蓖艚w意識到,解決群眾難題不能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而需要更多的換位思考。

      在社區黨委的引領下,他與其他黨員干部一起發動黨員協商議事,用身邊的事、通俗的語言來講解法律知識和相關政策,不斷影響周邊群眾,把大家的思想工作做通。從眼前的事兒聊到長遠規劃,從家長里短延伸到法規政策,居民原本抵觸的態度在一個回合又一個回合的耐心談話中一點一滴發生著變化。就這樣,汪建飛配合街道社區清理了地下空間17處,配合拆除違建6000平方米。在所有的拆違過程中,沒有一人不配合,沒有一處不順利。

      在智慧社區建設過程中,太平橋西里社區黨委利用黨務經費為小區升級改造了單元門和監控設施,給小區裝上了智能門禁。智能門禁登記了所有常住居民及租客的信息,針對180多戶空巢老人做了特殊標簽。如果老人3天沒有進出門,就會觸發紅色預警,社區工作人員會在第一時間入戶走訪,確認老人的安全狀況。

      太平橋西里社區2017年被評為“首都老舊小區改造示范小區”,2018年入室盜竊案件“零發案”。社區黨委書記吳萍介紹,現在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由原來的80%提升到現在的100%。

      記者同汪建飛走在社區街道時,大多數居民與他都很熟悉,簡單的問候之間,汪建飛總能獲取到有關安全、有關群眾對生活滿意度的信息。84歲的獨居老人王奶奶喚他作“我的兒”,頃刻間,他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他說:“這一切努力,值了!”

      2.“要長出團結的‘石榴籽’,就要在細節處用心灌溉”

      初次走進海淀分局西山派出所龔村社區寶山村警務站,有不少人會轉身出去再看看大門上的牌子,以為走錯了地方。

      院落里的葡萄架下,樹苗排成了行,上面纏繞著各類瓜果植物的藤蔓。清真食堂、維吾爾語宣傳墻和民族特色的建筑裝飾,讓警務站儼然成為一個維吾爾族庭院?!斑@是我們最愛來聊天、聚餐的地方,和我們的家一樣?!饼彺迳鐓^居民吾卜爾·乃再爾告訴記者,“這個院子里,到處都能看見黃警官和我們的友誼?!彼谥械摹包S警官”是西山派出所龔村社區民警黃文祝,一個把轄區內的少數民族群眾視為家人的警察。

      2003年以來,不少新疆籍少數民族商戶在北京海淀區的錦繡大地市場經營干果生意,并陸續來到與市場一路之隔的龔村居住。擔任龔村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后,黃文祝學會了常用的維吾爾語,把自己變成了“新疆通”,也成為大家的知心朋友。

      走訪社區時,黃文祝發現幾個7、8歲的兒童在上學的時間在家里玩耍,原因是孩子入學存在困難。黃文祝知道后,主動多方協調,幾年間,龔村社區先后有15名少數民族兒童就近入學就讀。

      下社區時,黃文祝都帶著女輔警,遇到男主人不在家就由女輔警敲門問好,征得同意后再入戶走訪。黃文祝一副孔武有力的壯漢模樣,卻對工作保持著難得的細心。他告訴記者:“細節傳遞著態度。要長出團結的‘石榴籽’,就要在細節處用心灌溉?!?/p>

      2018年春天,幾位維吾爾族居民從新疆老家帶回石榴樹苗和哈密瓜的種子,把它們種在了警務站的院子里?!半m然北京的氣候可能不太適合它們生長,但是不要緊的,大家一起勞動比什么都高興?!蔽岵窢枴つ嗽贍栒f,“我們和黃警官在這里種出的友誼的果果,肯定比這個長得好呢!”

      3.“黨員,該是最努力的那一個”

      “我行不行?人家認不認?”一年之前,只有28歲的民警閆昕卓雖然在海淀區分局領導面前做出了“保證完成任務”的承諾,但對自己能否勝任社區黨委副書記,心里還是犯嘀咕。

      “沒有閆警官可不行!”記者采訪時,在社區租房居住的韓國留學生李興民俏皮地說,“我們這里不同國家的人要是吵起來,只有他能勸,他會說7個國家的語言?!?/p>

      閆昕卓是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中關村派出所華清嘉園社區民警,2017年5月,他兼任海淀區華清園社區黨委副書記。轄區不大,長寬都只有500米,但被網友戲稱為“宇宙中心”:社區毗鄰清華、北大等十多所知名高校,社區東側是青年人聚集的五道口“酒吧一條街”;28棟住宅樓的實有人口近14000人,房屋出租率36%,社區高峰時有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800余名境外人員居住。

      年輕的副書記自有奮發學習的勁頭。為了能適應這里的工作,閆昕卓再忙也從沒間斷過學習外語?!拜爡^里的黨員,退休干部懂管理,年輕人懂技術,我能向他們學習很多東西,而且黨組織把大家擰成了一股繩?!睋Z昕卓介紹,社區黨委成立的黨建協調委員會,會集了各個行業的佼佼者,黨員們各自貢獻智慧力量,及時商討社區黨建和影響居民安全感滿意度的事務。一年多的時間,經黨建協調委員會協調解決停車難、商戶糾紛等問題20余件,更新了涉外登記服務系統,屬地黨委和公安機關在社區影響力和好評度都得到有效提升。

      夜幕降臨時,社區周邊的繁華喧囂帶給青年人豐富的夜生活,卻把更多的壓力給了閆昕卓。這里入夜后人流仍然很大,是各類案件以及擾民、衛生等問題集中存在的重點地域。閆昕卓通過社區黨委協調相關企業成立了“秩序維護聯防隊”,巡邏隊上崗以來共抓獲嫌疑人10余人,及時控制打架糾紛200余次;清理擾序人員40余人次,平均每日勸離違停車輛60余輛。通過長期努力,餐飲門店人們進出有序,酒后滋事、噪音擾民問題顯著減少,困擾酒吧街多年的“臟亂差”問題得到了解決。

      讓居民感到欣喜的是,除了越來越好的治安狀況,社區還增添了具有正能量的“國際范兒”。在社區黨委號召下,社區與青年團體攜手開展法律法規宣傳和中外文化交流活動。閆昕卓邀請來自日本、韓國的朋友,教居民制作壽司和泡菜餅;邀請留學生跟居民學包粽子、做月餅,使社區的外國人不僅了解了中國的政策法規,也逐漸融入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中來。潛移默化中,多國居民和睦相處的居住氛圍正在這里生根發芽。

       (記者 彭景暉)

    国产av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