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計算機將是漢字的掘墓者?!?0年前,曾有人這樣預言。
上世紀80年代,計算機初入中國。為英文打字設計的鍵盤,26個鍵就能拼出所有英語單詞,但想用它輸入數以萬計的漢字,那時根本不可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五筆字型’無疑是時代的產物?!迸c改革開放同步,在老家河南南陽科委工作的王永民(見圖,記者王昊男攝),開啟了將數以萬計的漢字“塞進計算機鍵盤”的奮斗旅程。
從1978年開始,王永民帶領助手,把《現代漢語詞典》中12000個漢字逐一分解,從數以百萬計的統計記錄中,歸納出125種組成漢字的字根;依照對海量數據的分析,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套《字根頻度表》;創立“漢字鍵盤設計三原理及其數學模型”;發明了“末筆字型識別碼”……
“幾千年來,無論讀音如何變化,無論方言多繁多雜,字形的含義基本不變?!痹谕跤烂窨磥?,漢字雖然有“形、音、義”三大屬性,但“形”是第一重要的。按字根的第一個筆畫,他把字母鍵盤分為“橫、豎、撇、捺、折”5個區,每一個區又分為5個位,共計用25個鍵,稱之為“五筆字型”。
“漢字輸入,是一個涉及文字學、計算機科學、人機工程學、心理學、概率論等多種學科的交叉學科?!蓖跤烂窠榻B說,字根在鍵盤上排列組合的“相容性原理”“規律性原理”和“協調性原理”是“王碼五筆字型”的靈魂?!氨确秸f,‘協調性原理’,輸入漢字時,左右手每個手指的負荷量,我們都經過嚴格的實驗,‘能干的’食指負擔要重些,而‘無能的’小指負擔要輕得多。這樣才能保證打字時順手不累,越打越快?!?/p>
1983年8月28日,歷時5年1800多個日夜,“王碼五筆字型”作為一項中國人自主創新的原創性重大成果,通過了河南省科委組織的鑒定。它創造了每分鐘輸入120個字的奇跡,讓漢字跨過數字鴻溝,與計算機原裝鍵盤實現了“無縫對接”。有專家激動地說:“從今天開始,漢字輸入不能與西文相比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p>
“我們要通過改革創新,增強文化自信?!?5歲的北京王碼創新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民說。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24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