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g08gg"></li>
<li id="g08gg"></li>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able id="g08gg"></table></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t>
    <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li id="g08gg"></li>
  • <li id="g08gg"></li><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頻道|黨建數據庫
    首頁 > 正文

    (先鋒足?。?

    林衛忠:扶貧路上只爭朝夕

    作者:記者 羅艾樺
    發布時間:2018年12月11日 09: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林衛忠協助農戶挖蓮藕。
      張柏青攝

    “三年太短,要只爭朝夕;十年漫長,需久久為功……”廣東廣州市黃埔區公安分局干警林衛忠,6年赴粵東貧困山區豐順縣完成“雙到”扶貧工作任務后,又轉戰粵北高寒山區陽山縣“精準扶貧”3年多時間。近10年光陰,林衛忠勇當“精準扶貧”馬前卒,被評為廣東省“優秀扶貧干部”。

    2010年,林衛忠被黃埔區首批選派到革命老區豐順縣一個貧困山村——湯坑鎮后安村駐村扶貧。后安村全村900多戶、4300多人,有貧困戶183戶、634人,村集體年收入7000元,是全縣7個省級貧困村之一。

    到村后,林衛忠采取“三步走”的辦法:摸清底數,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夯實基礎;穩步提高,共同富裕。白天,他頂烈日、冒風雨,深入田頭地角和魚塘邊,詳細了解種養和收入情況;晚上,他入戶探望,一家一戶體察實情,了解村民的日常吃住,掌握貧困原因,共商脫貧致富。

    在掌握實情基礎上,林衛忠通過規劃到戶、落實到戶,穩步推進扶貧“雙到”工作。通過引入加工企業,帶動村民發展手工業;通過與知名公司合作,利用該企業杏鮑菇、金針菇廢料生產生物有機肥,將有機肥用于發展特色種植項目,打造綠色環保品牌,使養殖業、種植業規?;l展。2012年,后安村的黑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實現產值60萬元,純利潤6萬多元,村域經濟后勁喜人。

    對于林衛忠來說, 2013年2月1日是個特別的日子。他離開廣州到豐順扶貧已經整整3年,圓滿完成了任務。然而,一封20名參加過林衛忠舉辦的“電商知識”培訓的村民寫的聯名請求信,讓他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林衛忠讀著村民們飽含深情的信,眼眶濕潤了。很快,他毅然作出一個決定:主動申請再干3年。他在扎實推進各項“雙到”扶貧進程同時,把重點放在通過“電商”解決好山村農副產品銷售難上,努力闖出一條山村持久富裕的路子。

    打定“電商扶貧”的主意,他找來其他扶貧干部一起商討電商平臺的籌建方案,并立即和當地協商。經過林衛忠爭取,當地黨委政府和社會企業給予大力支持,組建電商平臺的工作方案不斷完善。電子商務平臺自2015年成立,僅一年全縣就有83樣農副產品實現上網銷售,12個幫扶村合作社實現全面對接,上架扶貧產品6個,在線上實現銷售產品1500多單、線下實體店銷售1000多單,電商平臺營業額60多萬元,帶動學員和各合作社銷售額達300萬元。他組織的電商創業培訓班9期,培訓學員400多人,大部分學員實現網店及微店自主創業,部分學員到電商企業就業,收入也明顯增加。這種電商扶貧模式把“互聯網+”與扶貧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得到當地群眾的認可。

    2016年5月,林衛忠第三次請纓參加扶貧。這一回,他來到陽山縣七拱鎮隔坑村。已是扶貧“老兵”的林衛忠讓黨員帶頭并發動鄉賢,利用自然村塘邊村200畝水田打造水稻種植基地,成立隔坑村塘邊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重點發展“米香粘”優質水稻種植產業,吸引貧困戶入社。駐村一年,林衛忠帶領全村成立了4個種植合作社、1個大米種植經濟合作社,還成立了多個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重點發展陽山雞、梅花豬、山羊養殖。一番“組合拳”打下來,去年村里核實的貧困戶已基本實現了穩定脫貧。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11日 17 版)

    国产av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