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g08gg"></li>
<li id="g08gg"></li>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able id="g08gg"></table></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t>
    <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li id="g08gg"></li>
  • <li id="g08gg"></li><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頻道|黨建數據庫
    首頁 > 正文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和基本途徑

    作者:田心銘
    發布時間:2017年01月18日 13:53
    來源:學習時報

      馬克思主義自19世紀40年代問世以來,猶如一棵常青樹,深深植根于社會實踐的土壤中,蓬勃生長,枝繁葉茂。它一步一步地實現著當年馬克思提出的不僅要說明世界更要改變世界的預言,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偨Y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規律,尤其是從總體上探討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和基本途徑,是一個重大課題。筆者認為,中國共產黨確立的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就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就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途徑。

      “結合”原則: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也稱為“普遍真理”“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總結正反兩方面的長期歷史經驗確立的一條基本原則。

      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1939年,毛澤東同志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總結18年來黨的建設的歷史和經驗,明確提出了“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他以此為尺度分析了黨在各個時期的得失成敗。經過延安整風,這一思想成為全黨的共識??偨Y了延安整風成果的1945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把建黨以來24年的歷史視為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日益結合的歷史,開頭第一句話就是:“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產生以來,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毛澤東同志關于中國革命的理論和實踐便是此種結合的代表?!彪S后召開的黨的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边@標志著黨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同時也確立了“結合”原則?!敖Y合”原則貫穿于毛澤東思想的整體之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和回答中國革命和建設問題的重大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無一不是這一原則的體現。

      同樣,我們黨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也都是堅持“結合”原則的偉大成果。1956年,毛澤東同志提出“進行第二次結合”,成為探索中國自己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首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標志性重要命題的提出,從一開始就同“結合”原則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鄧小平同志的表述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p>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回顧總結建黨以來的歷史和經驗,提出了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八條要求,第一條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敝蟛痪?,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時,他又把長征給我們的“根本經驗和啟示”歸結為“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定不移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建設、改革道路”。

      鄧小平同志闡述“結合”原則時說:“它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叫普遍真理,另一方面叫結合本國實際?!边@一原則包含兩個基本要點。一個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另一個是堅持從本國實際出發。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或脫離本國實際,都是同這一原則相背離的。堅持“結合”原則,既要反對以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又要反對輕視理論的經驗主義和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想。

      這一原則具有超出中國一國范圍的普遍真理性和價值。1956年黨的八大期間,毛澤東同志同參加八大的外國黨的代表談話時,希望他們“切記不要硬搬中國的經驗”,同時指出:“一定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本國的具體情況這兩方面結合起來?!编囆∑酵靖用鞔_地說:“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這句話本身就是普遍真理?!彼终f:“我們歷來主張世界各國共產黨根據自己的特點去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瘪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所揭示的普遍規律存在于各國之中;另外,各國情況千差萬別,都有其特殊國情。所以各國都應該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又堅持從本國具體實際出發?!敖Y合”原則是中國共產黨人貢獻給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的一條基本原理,是一條具有普遍性的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

      “良性互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途徑

      為了達到“結合”原則所提出的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本國具體實際統一起來的要求,需要不斷探求實現結合的途徑。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體學習時提出: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這一重要論述概括指出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途徑。

      這是此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黨的文獻中未曾有過的新論斷,是黨的理論決策中提出的一個新思想。

      它首先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新命題。馬克思主義歷來認為,理論和實踐是相互作用并且在相互作用中發展的。毛澤東同志說:“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彼讶祟愓J識的發展概括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的過程,指出每一循環“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他強調人類總得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論斷,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又為它增添了新的內容。一是強調理論和實踐的“創新”。創新都是發展,但發展不一定都是創新。只有作為主體自覺活動結果的發展,才能稱為創新?!袄碚搫撔隆焙汀皩嵺`創新”的概念突出強調了主體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自覺追求發展的能動性。這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反映。二是強調“良性互動”。理論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實踐有符合客觀規律的也有違背客觀規律的,所以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作用既有正面的、積極的,也有負面的、消極的?!傲夹曰印睂崿F積極互動、避免消極互動提出了明確要求。這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是建立在對理論與實踐相互作用復雜情況科學分析的基礎之上的。

      這個新命題是在提出“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這一任務時提出來的。它所提出和回答的,是如何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這一重大問題。所以它是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觀中的新命題、新思想。其重要意義在于,它為如何實現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明了基本途徑,豐富和發展了黨的馬克思主義觀?!傲夹曰印钡乃枷爰润w現了人類認識發展的一般規律、理論和實踐在相互作用中發展的規律,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規律,是對這些規律的自覺運用。這一思想的提出,是對黨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經驗進一步的概括和總結。

      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身體現著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黨的十八大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踐、理論、制度緊密結合的,既把成功的實踐上升為理論,又以正確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還把實踐中已見成效的方針政策及時上升為黨和國家的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大力向前推進,來自實踐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不斷提出,又指導著實踐的發展和創新。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形成及其巨大作用的發揮,正是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的生動體現。

    国产av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