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生前系河南省新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河南省第六屆人大代表,先后被授予“第四屆河南省道德模范”、“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熟知許光的人們,都知道他是開國上將許世友將軍的兒子,都知道他代父盡孝、扎根老區48年,無不為他淡泊名利、甘為布衣、始終與人民群眾血脈相連的精神和品格所感動。許光一生牢記父親的教誨和囑托,兢兢業業地為黨工作、為民奉獻,低調做人、干凈辦事,以實際行動傳承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良好家風,彰顯了共產黨人特有的風骨,是大別山的優秀兒女,是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
2013年1月,83歲的許光因病去世。3年過去了,新縣人民仍然深深懷念著這位大別山的赤子,干部群眾都說他不愧為許世友將軍的后代,把良好的家規家風融化在了自己的血脈里,把最深厚的愛灑在了這塊紅色的土地上。
一
他不忘初心,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始終把黨和人民事業的需要擺在第一位,無論是在部隊還是回到家鄉,都像父親那樣為黨盡忠、為民奉獻,報效國家、服務人民。
“我想當兵,像父親一樣報效國家!”1932年,許光還不滿3歲,父親就隨紅四方面軍從大別山根據地轉戰川陜。面對反動武裝的追殺迫害,他跟著祖母顛沛流離,歷經磨難。一次敵人掃蕩放火燒山,姑姑帶著他在山洞里躲了三天三夜才逃過一劫。許光7歲就參加了兒童團,邊逃難,邊斗爭,在大別山深山老林中九死一生。直到1948年,在王樹聲大將的幫助下,許光才見到闊別多年的父親許世友。當父親問及許光想干什么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想當兵,像父親一樣報效國家!”。參軍入伍后,許光先后在華東軍政大學山東分校、第十二步兵學校、第五航空兵學校、大連海軍艦艇學院學習,成為新中國第一批本科學歷的海軍軍官、北海艦隊的首批艦艇長。
回家鄉是替父盡孝,同樣也能為國盡忠。1965年,正在東南沿海指揮作戰演習的許世友接到母親病重電報,特派長子許光替他回家盡孝、照顧祖母。對許光來說,人生面臨一個重大的抉擇:在海軍13年,留下,肯定前程無量;回家鄉,就意味著舍棄,意味著犧牲。但面對父親的殷殷重托,許光最終選擇回家鄉新縣人武部工作。半年后,祖母病故,許光本可以重返海軍,然而在新縣工作的半年里,他目睹了家鄉的貧困落后,深感老區的建設需要干部,還有老紅軍和革命遺屬需要照顧,便決定留在家鄉。從此,他扎根老區,無怨無悔工作了48年。
“不能在軍營施展抱負,就要在家鄉有所作為?!弊鳛樵S世友將軍的長子,許光曾有多次機會再次走出新縣。第一次是1978年,許世友問他是否愿意重回海軍工作,許光回答說:我在家鄉工作這些年里,親眼看到老百姓的日子很苦,我想繼續留在家鄉工作,為家鄉的發展盡一份力。第二次是1982年,當時許光已接近最高服役年限,省軍區有意提拔他任軍分區領導,他卻提出轉業,唯一的請求是繼續留在新縣,因為他對家鄉已經充滿感情。1985年許世友將軍逝世后,將軍的一位老部下主動提出幫他調到大城市,征求許光的意見:老人不在了,你還留在新縣嗎?許光的回答是:新縣發展得越來越好,我留在家鄉一樣可以為黨工作。曾有不少人對此不解,許光卻顯得格外平靜,他時常講:“共產黨員對黨忠誠、積極工作,不一定非要當將軍、扛將星,才算有光明的前程;扎根農村,同樣無尚光榮?!备缸舆B心!當年父親義無反顧地走出大山,那是鄉親們需要革命,需要改天換地。而今天,家鄉需要建設,鄉親們需要富裕生活,鄉親們需要他留下?!俺鲎摺焙汀傲粝隆笔莾纱伯a黨人無私的選擇!許光時刻銘記當初舉起右拳面向黨旗宣誓的莊嚴一刻,始終不忘初心,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
他恪盡職守,對工作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總是沖鋒在前,克難攻堅;他心系群眾,時時處處關心他們的衣食冷暖,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直到現在,家鄉父老還記得他的好,基層群眾還懷念他的情。
“無論如何,都要改變家鄉落后的面貌?!痹S光和父親一樣,對家鄉的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也和父親一樣,干什么事情都有一股子精神和勁頭?;氐嚼霞液?,許光“摘掉”了自己高干子女的“帽子”,為改變家鄉面貌殫精竭慮,嘔心瀝血。1969年夏天,許光擔任新縣人武部軍事科長兼縣郵政系統軍事代表,負責建設千斤鄉微波站。當時山上沒有任何道路可走,所有機械設備上山全靠肩挑背扛。許光帶領民兵在荊棘叢中摸爬滾打300多個日日夜夜最終建成了微波站,新縣與外界的電話全通了。后來他又帶領民兵架設高壓線路,幾噸重的電線桿,他和民兵們一根根往山上扛,一根根往山里“栽”。35千伏的高壓線路架通了,老區新縣亮了,當年的鄂豫皖蘇區首府——新縣結束了世世代代不通電的歷史。
“有些事只有自己干心里才踏實?!彼f到做到,任新縣人武部副部長的20年間,許光致力于當地的國防動員和發展民兵武裝,任何時候都是主動帶頭,什么事都親力親為。1975年,武裝部集體養的30多頭豬生病了,許光每天親自給豬喂藥,清理豬糞,細心護理,最后沒有一頭豬因病致死。轉業到新縣擔任領導職務后,許光依然保持本色,從不擺架子,不傲上凌下,經常深入鄉村調研,聽實話摸實情,往往一住就是半個月。
關鍵時刻能沖得上去、敢于沖上去。1987年新縣發生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許光跑遍了全縣水庫的角角落落,查漏補缺。一天深夜,他接到所聯系的鄉鎮山洪暴發的危情后,連夜趕赴現場。當時路面被洪水沖毀,吉普車栽進被水淹沒的深溝里,巨大的慣性把他撞出擋風玻璃,造成重傷,昏迷三天三夜。蘇醒后的第二天,許光就悄悄地離開醫院上了前線。
“不能一家獨好,要大家都好?!痹S光心里始終裝著群眾,任武裝部副部長時,單位分配家屬房,按照級別他可以分到一處團職房。然而,他卻主動提出:“我是本地人,家里有房子,把房子讓給那些更需要的外地干部吧?!焙髞?,許光得知一位四川籍的政工干事孩子多,生活比較困難,就主動把房子讓給了他。許光一生恪守清貧,但對群眾從來都是慷慨大方。他說:“人民養育了我們,這個本不能忘,當干部就是要為群眾辦事,群眾有困難,我們就要及時幫助解決?!被氐郊亦l40多年間,新縣的“紅軍街”每天都有他走訪慰問的身影。多年來,他累計資助老紅軍10多萬元。彌留之際,又將自己畢生積蓄的20萬元存款捐給了家鄉的慈善事業。
三
他一生勤儉,幾十年如一日粗茶淡飯,球鞋布衫,以傳承好家風來倡導黨的好作風;他為人低調,淡泊名利,用一言一行體現著共產黨人的勤儉本色。
“他給自己定的‘五不’原則很出名?!痹S光牢記父親的教誨,在生活中時時處處對自己嚴格要求。在新縣,幾乎人人都知道許世友將軍,但在許光生前,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許世友將軍的兒子。許光的生前好友丁進先說:“許光給自己定的有‘五不’,就是不比位置、不比闊氣、不比房子、不貪票子、不偏孩子?!痹S光下鄉調研,總是與老百姓同吃同住,立下了不喝酒、不抽煙、不吃肉的規矩。當年許世友將軍來電來信思念孫輩時,他總是用攢了很久的工資,買最便宜的火車票,拖兒帶女,輾轉多地到廣州或南京。下車后,再換乘公共汽車來到軍區大院門口。工作人員聞訊趕來,抱怨沒有提前告知時,他總是一笑了之。
勤儉節約、艱苦樸素是他的性格。許光一直恪守黨的宗旨,那就是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任何超標準的物質享受他都會覺得有愧于天地民心,有負于百姓的期望和信任??h人大蓋家屬樓的時候,他主動拆除自家的房子,將地皮讓出來。家屬樓建好后,他只選了一套最小的僅70平方米的兩居室。走進這套許光住了20多年的房子,人們強烈感受到“簡樸”的震撼。泛黃的墻壁,斑駁的裂痕,上世紀60年代的軍旅皮箱、70年代的老木柜子、80年代的簡易木床、90年代的老式電視,一根看不清顏色的繩子下吊著昏黃的燈泡,一臺修了好多次的老式煤氣熱水器。子女多次提出把房子修一修,把舊的東西換一換,但許光堅持“不修不換”!
好的家風和好的作風總是代代相傳。在許光大女兒辦公室里,一直存著父親的一套軍便服:藍色的上衣是當年父親從部隊轉業時的海軍軍裝,領口、袖口已經泛白,還有幾個破洞,軍綠色的褲子也泛著歲月的白光。女兒說,這是她多年來為父親做衣服的樣板。父親一生簡樸,幾十年一直只穿軍便服。由于這種衣服沒地方買,她就在北京找了一家裁縫店,定期為父親訂做軍便服。幾年前在新縣小潢河邊,人們經常會看到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在散步:認識許光的人都知道,他總是一身干凈的軍便裝,一雙解放球鞋,手里經常掂一把20年前的黑雨傘,下雨時撐開擋雨,天晴當拐杖。這,就是退休后的許光,一輩子保持共產黨員簡樸的本色。
四
他廉潔自律,對自己的地位、利益、榮譽看得很淡,從來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更沒有向群眾要過一錢一物,一輩子做事坦坦蕩蕩,做人干干凈凈,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自覺維護著共產黨人的良好形象。
他從來不向組織提任何個人要求。許光始終嚴于律己,廉潔自持,是傳承“紅色基因”的一名優秀代表。在許光所有遺物中,有一個裝滿了許世友寫給自己信件的抽屜。抽屜里每一封信都充分體現了將軍對兒子的牽掛和關懷。許光非常了解父親對子女后代的嚴格要求,從不向父親提任何條件。許光有四個孩子,兩個兒子當兵復員后一直是縣里的普通職員。小女兒師范大學畢業后,想讓他幫忙托人留在大城市,許光也一口回絕說:“縣里不是很好嘛,我不就一輩子在縣里?”最疼愛的大女兒許道江通過自己努力考上軍校后,他從來沒有為她在部隊托過人情,30年來女兒硬是靠著自己的勤奮努力,慢慢成長為第二炮兵第一位軍事學女博士。大女兒從北京回家探親,必須坐火車到信陽再轉坐幾個小時的汽車才到新縣,許光從未用單位的車接送過一次??h里給許光家安了一部工作電話,但他從來沒有給孩子們打過電話。每次接待客人,許光都不抽公家的煙,總是抽自己買的最便宜的煙。
他一生公道正派,從不占公家便宜。1992年,許光從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崗位上退休。辦手續時有同事提醒他,退休和離休在待遇上相差較多,如果能夠證明是解放前參加工作,就能享受離休待遇。事實上,早在1948年,許光就在部隊穿上了軍裝,許多證人當年仍然健在。這本來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許光卻沒有找任何人開證明。當時一位縣領導感慨地說,有的人偽造簡歷辦離休,而許光符合條件卻不去爭取。許多身邊的朋友對此不理解,許光卻淡然地說:“相比那些犧牲的紅軍,我們的離休和退休還重要嗎?”
生命的最后,他想到的還是給公家省錢,不給別人添麻煩。2012年5月,許光在體檢中被查出癌癥晚期,病重時住進了武漢總醫院。軍區首長和院方要給予特殊照顧,他堅決不同意,并提出“不用進口藥、不做過度治療、不給組織添麻煩”的“三不”原則。迫不得已,家人告訴了他罹患肺癌的實情,得知實情的許光不讓醫院為他再“浪費”錢,堅決拒絕治療,回到他熱愛一生的家鄉和父老鄉親身邊。
許光是開國上將的兒子,更是一名牢記宗旨、默默奉獻的共產黨員。他的一生,沒有什么豪言壯語,沒有創造豐功偉績,他在基層一線踏實地工作,和干部群眾一起儉樸地生活,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著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彰顯著共產黨人的優秀品格,密切著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人民群眾中樹立了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