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寧允展在工作中一絲不茍。 |
“工匠嘛,就要憑實力干活,想辦法把活干好?!边@是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動車組鉗工高級技師寧允展常掛嘴邊的話。
寧允展是國內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第一人,精度小到0.05毫米,比頭發絲還細;創造了10年無次品紀錄,他和團隊研磨的產品,裝上了800多列高速動車組,奔馳10億多公里,相當于繞地球2.5萬多圈。
“定位臂”對于大部分人來講,很陌生。寧允展說,如果把高鐵列車比作一位長跑運動員,轉向架就是它的“腿”,而“定位臂”作為轉向架上構架與車輪之間的接觸部位,相當于人的“腳踝”。
磨這玩意兒有這么難?高速動車組運行時速在200公里以上時,“定位臂”的接觸面要承受相當于二三十噸的沖擊力,按要求,必須確保定位臂和輪子對節點有75%以上的接觸面間隙小于0.05毫米,否則可能影響行車安全?!岸ㄎ槐邸钡慕佑|面不足10平方厘米,手工研磨是保證接觸面間隙精準的唯一可行方法。
可困難就在于,經機器粗加工后,“定位臂”上留給人工研磨的空間只有0.05毫米左右。磨少了,精度不達標,磨多了,動輒十幾萬元的構架就會報廢。磨多磨少都是個難題,“定位臂”成了困擾轉向架制造的難題。
寧允展主動請纓,挑戰這項難度極高的研磨技術?!笆屈h員,就該帶頭去攻克難題?!睂幵收拐f。接下了任務,他就跟著了魔似的,一個星期沒咋睡覺休息。也就是這一個星期,他便掌握了外方熟練工人需用數月才能掌握的技術,成為中國高鐵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第一人,被同事們稱為“鼻祖”。
能取得這么快的突破,與寧允展的基本功扎實不無關系?!肮そ陈?,手上要有‘絕活’,不練怎么行?”寧允展說。除了在公司勤學苦練,他還有一處公開的秘密基地——他在家里專設“小車間”,30多平方米的小院子里,家用機床、電焊機、打磨機……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工具。這些玩意兒都是他在網上還有五金市場上自費買的,就是為了練手藝。
轉向架檢修加工部位容易損傷,且修復難度大成本高一直是行業內公認的難題。寧允展琢磨著,將自己的研磨技術和焊接手法結合,看看能否發生“化學反應”——修復精度最高可達到0.01毫米,能夠有效還原加工部位,這就是他獨立發明的“精加工表面缺陷焊修方法”。此后,寧允展又發明了動車組排風消音器、動車攻絲引頭工裝、動車定位臂螺紋引頭定位工裝……這些發明每年能為公司節約創效近300萬元。
有了絕活,他也不藏著掖著,寧允展將自己的經驗無私地傳授給同事。如今,他的徒弟都是沖在生產一線的技術骨干,其中1人成為高級技師,2人成為技師,5人成為高級工,2人成為中級工。
有時候,同事、妻子覺得他工作起來有些偏執,有些瘋狂,但就是這樣的對技術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才成就了他在高鐵研磨技術方面“一把手”的地位,才能保證疾馳的高鐵列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