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剛過,貴州省羅甸縣麻懷村的村民們便忙碌起來。挖溝、下種、施肥、回填,山間洼地的幾塊小壩子上,人們干得正起勁。為了保證收成,村委會主任鄧迎香特意從縣里請來農技專家給村民們做指導。
過去困住麻懷村的是有形的山,后來鑿通了出山的路,貧困仍是立在麻懷村面前的又一座“山”。自2014年初當選為麻懷村村委會主任以來,鄧迎香肩負起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任。望著村民期待的目光,鄧迎香下決心為麻懷村找到一條發展致富的路子。
有產業才能富起來。鄧迎香四處考察學習,尋找適合本村發展的項目。麻懷村的一塊田壩上,鐵皮石斛長勢正旺,這是鄧迎香與人合作摸索的新“產業”??春梅N鐵皮石斛的前景,可苦于沒有經驗,怕風險太高,鄧迎香決定自己先試種,“做好了,就在全村推廣”。
與此同時,村里還制定了養殖肉牛、綠殼蛋雞,種植中藥材、果蔬的產業發展規劃。憑著在群眾中的威望和入情入理的溝通,鄧迎香說動了村里幾位“能人”,一起辦起了麻懷村第一個種植專業合作社,她鼓勵村民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不僅能拿租金,還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賺錢,”村民的發展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村子的發展,關鍵還要靠年輕人,尤其是外出打工有眼界的年輕人,鄧迎香決定動員外出務工的青年返鄉創業。此前一直在福建務工的袁端生,今年回鄉過春節。鄧迎香多次上門做工作,講政策、談變化,最終說動袁端生回鄉創業?!翱吹洁嚧蠼愕母蓜?,看到村里的變化,我對回鄉發展充滿信心?!痹松f。
沒上過學的鄧迎香,深知“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教育是挖掉窮根的治本之策?!耙尯⒆觽儾皇芨F、不受苦,還得靠多讀書?!?014年初,鄧迎香和其他十幾個人一起成立了草根助學基金會,為需要資助的學生和有捐助意愿的人士搭建平臺。
今年正月初三,村里組織文體活動,鄧迎香建議設置了一個環節,給村里的15名大學生每人發200元獎金,并頒發獎狀,以示鼓勵?,F就讀于遵義師范學院的曹太敏,還記得領獎時自豪的心情,“這也是一份責任,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力量的責任?!?/p>
在鄧迎香的帶領下,麻懷村的面貌已今非昔比。通村通組水泥路四通八達,家家戶戶看上了電視、喝上了自來水,80%以上的農戶住上了新房,村民用上了農用車、面包車甚至開上了轎車,村里有了文化活動場所,越來越多的人擺脫了貧困。
關于未來的發展,鄧迎香有著清晰的規劃,到2018年,麻懷村將發展刺梨1300畝,種植蔬菜300畝,養殖黑毛豬1500頭、家禽2萬羽,全村一起步入小康。
“共產黨員鄧迎香,巾幗英雄響當當。發動全村齊動手,一鋤一鎬挖山忙。昔日愚公是傳說,今日愚公在身旁……”村民們用快板詞,傳唱著鄧迎香的事跡。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01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