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g08gg"></li>
<li id="g08gg"></li>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able id="g08gg"></table></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t>
    <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li id="g08gg"></li>
  • <li id="g08gg"></li><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頻道|黨建數據庫
    首頁 > 正文

    從鍋爐房到市委講師團,他是如何改變命運的

    ——記湖南省黨員學習明星、衡陽市委講師團主任成新平


    發布時間:2016年07月22日 09: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他從一個農村落榜青年起步,樹立 “苦學為本、苦學為樂、終身苦學”的理念,憑著超常的吃苦精神和頑強毅力,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報刊發表新聞、文藝和理論文章8500多篇,其中有192件作品在國家、省級好新聞評選或征文中獲獎,1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16件作品在全國綜合性好新聞評選中獲特等獎或一等獎。出版了《頭版頭條》、《引導輿論》、《新聞散論》等6本專著,主編了《路徑》、《見證歲月》等4本理論書籍。經他宣傳推薦過的人物,有3人當選為全國黨代表,7人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3人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標兵,兩人被中央電視臺評為“感動中國”年度十大新聞人物……他就是衡陽市委講師團主任成新平。

    今年50多歲的成新平1979年高中畢業后回鄉務農。1992年獲得“湖南省青年自學成才獎”,同年底被衡山縣委宣傳部破格錄用為新聞專干;1993年7月入黨;1995年調衡陽市委、市政府新聞辦公室;2011年5月任中共衡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2013年6月任衡陽市委講師團主任。2014年11月下旬,成新平被湖南省委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工作領導小組、湖南省委宣傳部評為2014年度“全省黨員學習明星”。

    苦學:用奮進之犁為農村青年開拓出“第三條路”

    苦學是成新平成才的根本。當年,農村青年要想改變命運,除了當兵、上大學兩條路之外,其余無路可走。成新平通過自學,力圖為全國上千萬農村落榜青年探索出“第三條路”。鄉下的困難可想而知,白天,他必須勞動,與鄉親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他才有時間挑燈苦戰。他用苦學提高自身素質,用苦學架起山村通向外界的橋梁。無論是高考落榜后回鄉種田,還是在外打工拖板車、燒鍋爐,他始終沒有向命運屈服,心中有一個信念:“靠學習改變命運”。他犁落田間,筆耕春秋,餓了,嚼幾口炒蠶豆或生紅薯;困了,就用冷水沖沖頭。夏日,蚊子叮咬,他找來艾葉當“蚊香”;冬天,寒氣逼人,他用雙腳放進柴灰中。當時農村經常停電,他就在昏暗的媒油燈下,如饑似渴地閱讀了大量的中外名著,繼而萌發了創作欲望。他套著報上文章的“路子”,結合本地發生的新人新事,試著投稿,沒想到“一炮命中”,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走上了長達30多年艱苦漫長的寫作之路。為全面掌握新聞寫作知識,他自費就讀于中國文學函授大學,系統地學習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新聞采訪學、編輯學、評論學等13門課程,發表了大量的新聞和文學作品,并有不少作品獲獎,1991年被共青團衡陽市委評為“衡陽市十佳農村青年”,1992年獲得湖南省青年自學成才獎,被省人事廳作為“特殊人才”破格錄用為國家干部。他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后,在廣大農村青年中引起較大反響。桃江縣的胡立強、祁東縣的傅喜群、衡陽縣的唐勝一等不少農村青年通過自學,被破格選進縣委機關工作。進入機關工作后,成新平如魚得水,發稿量一直穩居全省第一,成為在全國和全省有影響的通訊員,多次被《中國青年報》、《湖南日報》、《瀟湘晨報》等新聞單位評為“優秀通訊員”和“全省十佳通訊員”。

    成新平不但具有扎實的文學功底,而且有很強的政治敏感。1994年7月,衡山縣發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他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到抗洪一線收集資料,采寫了通訊《黨員“堤壩”沖不破》,被《人民日報》采用。時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錦濤看到這篇報道后,號召全國黨員向衡山縣的黨員學習。這年,衡山縣被評為全省抗洪搶險先進縣,成新平被市政府記大功。

    苦試:人生的過程在于不斷超越

    記得有位哲人說過:新聞工作者的品格不是重復別人,重復自己,人生的過程在于不斷超越。成新平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佑銘,并孜孜以求。他不斷探索,敢試敢冒,從消息、通訊、言論、現場短新聞、思辨性新聞到報告文學,他逐步掌握新聞寫作的“十八般武藝”,并不斷攀登新聞寫作的高峰。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央一些主流媒體為活躍版面,推出了“現場短新聞”,讓人“眼睛一亮”。不少記者望而卻步,成新平憑著生活在基層得天獨厚的優勢、對事物細膩的觀察能力和“以小見大”的寫作技巧,分別寫出了《農民搶“鐵?!薄?、《農民查縣長》、《孤兒歡聚韶山沖》等140多篇現場短新聞,發表在《光明日報》、《新華每日電訊》、《經濟日報》、《湖南日報》重要版面上,并多次獲得《人民日報》“現場短新聞”征文獎。他的“現場短新聞”在全國獨樹一幟,引起許多媒體對他的關注,《人民日報》湖南記者站站長吳興華號召全站記者向他學習。

    頭版頭條是報紙的“眼睛”,寫頭版頭條新聞,是每位記者和通訊員的追求,就像運動員渴望金牌、小學生追求雙百分、戰士射擊命中“耙心”一樣。翻開成新平32本厚厚的剪報,他在全國各級報刊發表頭版頭條文章495條,其中中央級112條,省級380多條。1995年,他連續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4個頭版頭條,其中《衡陽市400年輕村支書上大學》、《買賣:衡陽“田秀才”跨省爭買技術》兩篇被選入中宣部編輯出版的《新聞報道精品選》,一篇獲得全國科技報刊好新聞一等獎,一篇獲得全國青年報刊好新聞一等獎。

    成新平刻苦鉆研,不斷地向新聞業務頂峰發起沖刺,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聞理論體系。2004年,他結合多年新聞實踐與思考,在《新聞廣場》雜志上發表了上萬字的論文《思辨性新聞初探》,新華社、《中華新聞報》、《新聞天地》、《新聞參考》紛紛轉載,全國上千名新聞工作者參與討論,在新聞界興起了一場“思辨性新聞”熱潮。2008年,他又加班加點,寫出了40多萬字的新聞專著《引導輿論》交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時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蔣建國對此書作出6點批示,要求當作全省干部學習教育讀本下發至基層。2011年,他30多萬字的理論專著《新聞散論》又交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此書以“寫新聞”、“改新聞”、“評新聞”、“講新聞”、“論新聞”的精彩構思深受讀者好評,被《半月談》、《湖南日報》、《瀟湘晨報》、山東省委外宣辦、衡陽師范學院、江西省永興縣委宣傳部、衡陽市廣播電視臺等單位當作培訓教材,下發至編輯記者和通訊員。

    成新平在新聞寫作上的造詣和建樹,得到了中宣部副部長吳恒權、原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滕文生、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龍新民、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建功、《半月談》副總編張正憲、著名散文家葉夢等領導的充分肯定,稱他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新聞人才個案。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孔和平、宋智富分別稱他為“文章高手、新聞奇才”、“引導輿論的奇才、求真求實的義士”。

    近幾年,成新平又重拾當年失落的文學夢想,不管事情多么忙碌,仍然筆耕不倦,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每日電訊》、《湖南日報》、《衡陽晚報》等報刊發表鄉土散文310多篇,有的獲得了全國散文征文一等獎,有的被選入《人民日報》年度散文精品選,有6篇文章被選入語文課本、中考試題或國家公務員申論試題,并出版了《父老鄉親》和《鄉音鄉情》兩本散文集。

    苦干:由新聞專業人才向復合型領導跨越

    苦干是成新平成才路上最鮮明的特色。長期以來,他利用所有節假日和星期天進行自學,規定每晚不到凌晨一點鐘不睡覺,除了讀書寫作,他沒有任何業余愛好。他注重學以致用,在苦干中錘煉意志,不斷提升統攬全局、組織策劃、開拓創新的能力,實現了由新聞專業人才向復合型領導的艱難跨越。他在衡陽市委、市政府新聞辦工作近20年,立足衡陽,善于從全局高度,策劃了“走進大湘南”、“偉人故里奔小康”、“災后重建看衡陽”、“走遍中國走進衡陽”等重大外宣活動40余次,組織對外宣傳專版97個,編輯發行外宣品15萬件,先后推出了譚興華、唐愛球、吳宏權、蔣云新、劉吉貴、李麗、曾存糧、李介南、雷宏、譚千秋、衡陽火車站等重大典型60余個。其中李麗和衡陽“11.3”滅火搶險英雄群體被中央電視臺評為“感動中國”年度十大新聞人物,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成新平被衡陽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十佳優秀新聞工作者”,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成新平在擔任衡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期間,成功主辦了“全國23城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第24次年會”和2012年全省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工作現場推介會。為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少應酬、少打牌、多讀書、多思考”,他在全市組織實施了“全市十佳學習型黨組織”、“全市十佳學習型領導干部”等“四個十佳”的評選活動,并精選這些學習成果出版了《學習·奮進·踐行》一書,下發到全市黨員干部,在衡陽營造了“重學崇學、勤學比學、善學用學”的濃厚氛圍。在省委學習辦的指導下,他與同事探索的送學、講學、督學、用學和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的“四學一創”模式得到了中宣部和省委的充分肯定?!度嗣袢請蟆?、新華社、《經濟日報》、中國新聞社、《湖南日報》、《新湘評論》均以4000多字的篇幅進行了報道。

    成新平“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2011年,根據組織安排,他離開了心愛的新聞宣傳崗位轉為分管理論教育,這對他來說,是一種挑戰,但他毫不退縮,繼續刻苦學習理論知識,并用之指導實踐,使全市的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風生水起。他學以致用,在市級以上報刊發表《爭當科學發展的理論排頭兵》等理論文章30余篇,其中《用群眾視角推進科學理論普及》在《湖南日報》、《半月談》、求是理論網等媒體發表,獲全國23城市思想政治工作優秀研究成果獎;他撰寫的《理論宣講要走群眾路線》被中宣部《時事報告》推出,并被新華網、光明網、新民網轉載。特別是擔任市委講師團主任后,創造性地開展理論研究和宣講,被評為全省講師團系統先進單位。

    国产av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