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g08gg"></li>
<li id="g08gg"></li>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able id="g08gg"></table></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t>
    <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li id="g08gg"></li>
  • <li id="g08gg"></li><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頻道|黨建數據庫
    首頁 > 正文

    “三綠”書記

    作者:孫海軍 黃海越 李樹明
    發布時間:2016年07月22日 08: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物小傳:

    呂伍生,1967年生人,現任明水縣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常委、明新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上掛)、向榮村黨總支書記,被評為省勞動模范、明水縣優秀共產黨員、明水縣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獲明水縣重點工程項目突出貢獻獎。

    2011年11月的一天,呂伍生家里來了幾個黨員,對他說:“要換屆了,回村里當書記吧,大伙兒都盼著你呢!”

    呂伍生笑著問:“我能行嗎?”

    呂伍生問這話,不是他不自信,而是在進行民意調查。其實,他早就有心回村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而且成竹在胸。他沒有明確表態,是在等一個人。

    第二天,他等的那個人——村黨總支書記來了。進了屋,老書記懇切地說:“五兄弟,黨總支換屆時回村替替哥吧,哥累??!”

    呂伍生點點頭。

    一個月后,呂伍生在黨員、村民的掌聲中走上了黨總支書記崗位。

    綠化:聚了人心

    村路坑洼不平,村邊垃圾遍布,村民手里缺錢……但在呂伍生看來,這些能用錢改變的都不是事兒,向榮村最大的問題是“人心散了”。

    村“兩委”會上,訥于言而敏于行的呂伍生踢出的第一腳是栽樹。有人不解:為啥不首先想著讓大伙兒富起來,而是先栽樹???

    呂伍生說:“綠化,整好環境,先把大伙兒的精氣神兒提起來。人心齊了,啥都好辦?!?/p>

    干部們細一琢磨,是這個理兒,干!

    呂伍生哥兒五個,他排行老五,初中一畢業就在外打拼,當過力工,包過工程,讀過大專,搞過房地產開發。如果明水縣有福布斯富人榜,他一定名列前茅??蔀樵詷?,他放下個人事業,一心撲在綠化上:去林業部門“請”樹苗,個人墊錢買樹苗,領著大伙兒到苗圃起樹苗、栽樹苗……有幾家村民對出工出力嘖有煩言,呂伍生就一家一家地拜訪,詢問他們的難處。生活困難的,出錢出物幫;沒地兒打工的,就安排到自家公司上班,干不了重活安排輕活,干不了技術活安排勤雜活。呂伍生此舉不僅感動了這幾家村民,也讓全村人更加感動,認定了這個“當家人”。

    人心齊,泰山都能移,何況一個小村子的綠化!沒過多少天,向榮村就大變樣:街兩旁,15米榆柳相間,柳榆間繁花斗艷;家家紅墻,紅墻書白字標語;戶戶小橋,小橋連院外大街……1300株樹,45 000棵串紅,染得向榮村綠意盎然。綠,就像春風一樣吹醒了村民奔好日子的心。

    接著,呂伍生又帶領村民清除了村四周的垃圾山,街兩旁安裝了太陽能路燈,硬化了路面;填平大沙坑,建了一個2000平方米的廣場……

    一說起這些,在廣場上載歌載舞的村民就“揚眉吐氣精神爽”:“多虧我們‘請’回了一個好書記?!?/p>

    綠園:招了財氣

    “綠化聚人氣兒,可花花草草、柳樹榆樹不當飯吃。要讓大伙兒脫貧致富還得干實業,虛泡脹肚的不行?!?/p>

    可是,招商引資上項目,本來就并非易事,更何況向榮村還有一個“天然”瓶頸——人多地少:人均耕地2.2畝,且有土地紅線橫在那兒!

    一邊兒是招商引資需要土地,一邊兒是土地瓶頸,怎么辦?

    村“兩委”和村民代表聯席會上,呂伍生亮出自己的底牌:回填村北大坑,村民搬遷上樓,宅基地置換。

    參會人都愣了一下,突然間掌聲驟起??刹徽Φ?,多年來,城里人在村北取土挖沙,留下一片大坑。填平了,蓋大樓,用樓房置換宅基地,大伙兒住上了廁所在屋里、冬天有暖氣的樓房,村里又有了招商引資用地。一舉兩得耶,中!中!

    決議通過,說干就干。呂伍生上任一年,2012年,村北原來的坑洼地上,9棟共7.8萬平方米的居民樓拔地而起,首批177戶喬遷入住,置換出300多畝宅基地,建起了綠生源食品產業園,簡稱“綠園”。

    筑好巢,去引鳳。一次,呂伍生聽人說“(綏化市)北林區有一個人格瓦斯發酵食品生意做得挺大”,不由心里一動,感覺這個產業很適合向榮村。他琢磨了一番,沒過幾天就前往綏芬河找那個老鄉,套近乎,拉感情。老鄉說,明水沒鐵路,交通不便,他就給老鄉講向榮村的優勢,說明水縣的優惠政策……終于,老鄉被他的誠意、胸襟、精明打動了,投資5000萬元建起了固斯娜紅腸食品加工公司,用他養殖的6萬只雞產的蛋做蛋腸、雞肉做肉腸。

    現在,綠園已入駐中植集團弱堿水、華泉大豆蛋白系列產品深加工、麗霞豆制品、壹豐科技、小芹煎餅、固斯娜紅腸等10個項目,年創利稅800多萬元,安置村民就業240人。

    一說起這個,向榮村的村民就一臉的笑:“這些年,我們做得最正確的事兒,就是選他當書記,選對了?!?/p>

    綠蔬:拓了富路

    “人均耕地二畝二,就是繡出玫瑰花來,又能掙幾個錢兒?外出打工,拋家舍業,種地的人能不能留在村里打工?”

    早在上任村書記前,呂伍生就沒有斷過琢磨。2012年的一天,他對村“兩委”干部和村民代表說,咱們向榮應該有一個“綠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

    “應該是應該,可全村就這么點兒地,一家一塊兒的,咋建基地?”

    呂伍生有的就是辦法。他帶著“兩委”班子,有目的地一家一家做工作,動員部分村民將承包土地流轉給村里。別的地方一畝地的流轉費不過四五百元,向榮村一口給價600元。村民一聽老樂意了。沒多久,村集體就流轉來耕地500余畝。

    然后,呂伍生跑綏化市,跑明水縣政府,爭項目、要幫助,帶回農開、扶貧、國土等部門的資金3000多萬元,建起日光節能溫室85棟、大棚25棟、農產品包裝車間1個。目前,全村已有溫室120棟、大棚60棟,并計劃今年再建30棟。

    綠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初具規模后,村里成立了蔬菜合作社。呂伍生又通過招標,引來新糧集團旗下的龍瑞公司種植果蔬,并為村積累增加80萬元。

    接著,村“兩委”與龍瑞公司簽訂合同,雇用本村村民打工。一棟溫室、大棚需要兩個人伺候,僅此一項,就有近400名村民實現了守家在地“一塊土地掙‘兩份兒’錢”。

    龍瑞公司的果蔬種植很現代——溫室、大棚24小時監控,噴水噴肥既自動又科學更環保,很快就“重拳”打出了黃瓜、秋葵、西紅柿、白豆角、油豆角等10個綠色無公害果蔬品牌,并獲得有機果蔬認證,規模在全國2000多個縣域中位列第134位。

    “咱村的‘阿里巴巴村淘代購點,是呂書記率先爭取來的?!闭f起“綠蔬”品牌,村民們一個個表情豐富,“呂書記鼓勵村里有知識、懂網絡的年輕人開了12家‘微信網店’,透過淘寶網、名牌農產品網,把‘綠蔬’打入了省內外的高端市場,增收十多萬元?!?/p>

    據悉,向榮村村民的人均收入已由2011年的不足4000元,躍升至2015年的1.5萬多元。

    春風拂面,榆柳淡綠。呂伍生和黨總支一班人正帶領著向榮村全體村民沿著全面奔小康的大路迅跑。

    国产av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