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份以來,受縣委指派,思南縣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張鳳翔同志到寬坪鄉張灣村任“第一書記”,面對環境不熟,他沒有懼怕,發現村級班子不團結,他在調研的基礎上找到了原因,采取方式進行運行,面對貧困面大,他上網搜索和打電話與外界聯系外源,在當地的“第一書記”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班子不團結,存在職權與平臺看齊意識差,存在有“私與公”的問題;幾乎不通氣,存在“腸梗阻”和“窩里斗”問題?!睆堷P翔說。
為抓好團結,他作為“第一書記”采取了召集該村的班子成員、組干部、黨員共計23名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嚴厲指出,班子中成員沒有任何私人恩怨問題,不通氣不信任就出現了很多方面的問題,一是工作整體推動不理想,二是地方經濟的發展明顯低于其他村組。作為“第一書記”他擬定了在5月初帶領該村村組干部、黨員到該縣村級班子團結、發展很好的“青杠壩”、“郝家灣”、“黑鵝溪”等村進行參觀,解決“眼光”問題和找差距謀思路。
面對發展,他分析了該村的地理優勢,土地一直在耕種,如果進行規模養殖,村民容易引起糾紛,他看到了一個潛在的優勢,就是發展和動員在家的農戶種植“生姜”和“大蒜”,一是便于儲存二是有市場,從今年在一個組的100畝示范效應,帶動2017年的300至500畝的自愿種植,讓廣大農戶在規模中得到實惠。針對該村勞動力過剩,他分析了該村在外工作和創業成功人士的優勢,將有勞動能力,土地少的勞動能力引向外面,讓他們在自己的老鄉身邊找到稱心穩定的勞力錢。
(中共思南縣委黨史研究室——張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