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委常委、巴宜區委書記、廣東省援藏干部彭裕殿(左一)在醫院里看望慰問病重兒童。
一米七幾的個子,一頭板寸,一副坳黑的臉,顯露出他在高原上的特殊歷練。
清晰的工作思路、獨到的見解、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顯示出他駕馭全局的水平和能力。
彭裕殿,廣東省援藏的林芝市委常委、巴宜區委書記。
2013年7月,他胸懷大志,滿懷豪情,響應號召,接受組織挑選,跨進第七批援藏干部的行列,踏上雪域高原,接過廣東省第六批援藏干部的接力棒,肩負起林芝市巴宜區委書記的重任,開啟了人生不同尋常的援藏精彩航程……
“把心交給巴宜大地,做黨的放心人,做藏族人民的貼心人、暖心人?!?/p>
為此,在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的3100多個日日夜夜里,彭裕殿不忘初衷,牢記使命,堅持用最新的理論頭腦,不斷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以一位“一線總指揮”的遠見卓識、獨到見解、超前思維和駕馭全局的能力,把“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新時期廣東精神與“老西藏精神”融入援藏工作,認真踐行“三嚴三實”和“兩學一做”, 認真履行區委書記的職責,求真務實,勇于擔當,干凈做事,清白為官,與區委、區政府一班人一道團結帶領各族干部群眾乘風破浪,勇往直前,開創了巴宜區各項事業新局面,先后被評為“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慶?;顒酉冗M個人”等。
創新思路 把“領”字做好
“走向文明,走向富裕,是一方百姓的迫切愿望,這更是地方黨委擔負的神圣使命。為此,我必須把‘領’字做好?!迸碓5钫f。他一踏上巴宜的土地,來不及拂去一路風塵,更顧不得高原反應,便一頭扎進了工作之中,堅持走群眾路線,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7月的林芝正值雨季,山洪、泥石流、塌方時有發生。面對一個又一個困難,彭裕殿毫不畏懼,更不退縮,頂烈日、冒風雨、蹚急流、攀懸崖……經受各種在沿海從未有過的考驗,闖過一道道難關,進村搞調研,入戶察民情,為巴宜區發展把脈定向。在短短的時間里,彭裕殿就跑遍了巴宜區的4鎮3鄉1個街道辦事處,全面掌握了區情、社情、民情和群眾最迫切的愿望與期盼。
隨即,彭裕殿又與巴宜區委、區政府一班人堅持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把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治邊穩藏”重要戰略思想和“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重要指示,以及 “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貫穿于制定巴宜區經濟社會規劃的全過程,結合實際,集思廣益,反復論證,響亮地提出了“堅持一個中心,把握兩個大局,認清兩個矛盾, 實現一個目標,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的總體工作思路,掀起了巴宜區新一輪創新創業的熱潮……
2015年3月,國務院批準:林芝地區撤地設市,下轄的林芝縣撤縣設區,更名為巴宜區。
過去的林芝縣委、縣政府歷屆班子團結帶領勤勞樸實的各族人民,勵精圖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林芝地區撤地設市,林芝縣撤縣設區,既給巴宜區經濟社會發展拓寬無限空間,又給巴宜區各族群眾帶來了新的無限期盼……
站在新起點,任重而道遠。
面對新的歷史機遇,巴宜區又該何去何從、如何定位?在巴宜區第一次黨代會上,彭裕殿向巴宜區各族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作出莊嚴承諾:“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牢把握發展和穩定兩大主題,以‘建設經濟強區、構建和諧巴宜’為總目標,圍繞‘做經濟發展主力軍、小康建設排頭兵、宜居城鄉首選地、生態文明示范區’四項中心任務,以‘強基礎,惠民生,抓產業,促發展,保穩定’15字工作方針為抓手,全面提升中心城市核心競爭力,努力推進巴宜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p>
短短3年時間,巴宜就變得更加壯美迷人。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各項事業日新月異,蒸蒸日上,GDP年均增長11.94%;財政收入年均比增51.75%,實現了3年翻兩番目標;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比增21.34%;農牧民人均純比2012年增長了42.37%;人均純收入過萬元的行政村達57個,占比達85%。3年來,巴宜區獲得國家、自治區和市級榮譽170余項,連續3年在林芝市綜合考評中排名第一,受到了中央和粵藏兩省區領導的充分肯定,贏得了巴宜各族干部群眾的高度贊揚。
建好隊伍 把“人”字做大
為認真踐行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作為“一線指揮長”、巴宜區委班長的彭裕殿,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創新工作方法,采取多種措施,把黨的建設工作重心下移,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
——堅決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鏟除跑官要官的土壤,做到“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使一批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據了解,2013年7月以來,巴宜區共推薦調整縣級干部37名,其中副縣提拔正縣級干部6名,正科提拔副縣級干部15名,從而激發了干部善謀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熱情;
——在晉位升級工作中,廣泛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向軟弱渙散的7個村黨組織和3個機關黨組織派去黨建指導員,通過開展“四治”工作、實施“八大工程”和調整撤換后進村黨支部書記等措施,推進了后進基層黨組織的整頓轉化和升級;
——在全區推廣建立便民服務中心和開展“雙星”建設活動,向群眾發放便民聯系卡,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全面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為民服務的能力,凝聚了人心;
——對擔任一定年限的離任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分層次按月發放400元、500元、600元的離任補貼,免費為村干部進行身體體檢;創新設立集體經營性收入獎金,村“兩委”主要負責人以及其他村干部分別按集體收入的8%、5%和3%予以獎勵。在全面落實村干部基本報酬和業績考核獎勵補助標準的基礎上,巴宜區財政出資65.45萬元,分別為村支書、村主任“一肩挑”的增資2500元,為村支書、村主任增資2000元,其他干部增資1500元,充分調動起了農牧區基層干部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堅持不懈抓好第一黨支部書記、村“兩委”班子、黨員、駐村工作隊和大學生村官“五支隊伍”建設,夯實了黨在農牧區的執政根基;
——為進一步加強組織建設、增強黨性修養,投入援藏資金500萬元大力實施“培訓工程”,先后組織15批次1562人赴延安、井岡山等地進行各類黨性教育培訓活動,既提升了干部素質能力,又增強了黨員干部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
——積極組織750多名黨員干部進社區,通過“居民點單”、“支部下單”、“黨員接單”3步驟服務群眾,并以開展“領導干部一星期一天下村(居)辦公”活動和黨代表工作室試點工作為抓手,搭建起了黨組織聯系黨員群眾、服務黨員群眾新平臺。
傾情民生 把“愛”字做深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彭裕殿深知“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分量。
在援藏工作中,他始終牢記習總書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重要指示,與巴宜區委、區政府一班人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黨建工作和援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落實義務教育資金6202萬元,全面提升全區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顯著改善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條件,使中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了100%,并出臺教育獎勵和資助實施辦法,對巴宜區內戶籍大學生每年資助4000元,投資3300萬元(包括韶關援藏資金500萬元)的區級幼兒園已基本完工,具備條件的鎮級幼兒園已有2所建設完工、2所在建、2所正在申報,與廣東韶關學院共同建立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該學院每年選派30名志愿者到巴宜區進行援教工作,有效解決巴宜區教育專業人才匱乏的突出問題,從而使巴宜區城鄉居民的孩子實現了“學有所教”。
借鑒廣東模式,結合巴宜財政實際,在自治區率先推廣實現巴宜區戶籍農牧民在區、鄉兩級醫療機構就醫費用全免政策,加大大病統籌的投入力度,實施巴宜區衛生院改擴建等改善區級醫院軟硬件設施工程,提高鄉村醫務人員待遇,為巴宜區農牧民購買意外傷亡保險,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9 %以上,并安排援藏資金625萬元為25個偏遠村莊新修村級醫療室,解決偏遠山區群眾就醫難問題,使巴宜的群眾實現了“病有所醫”。
以安居工程為重點,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提前一年實現了行政村全覆蓋,使1397戶農牧民遷進了新居,同時額外安排資金1125萬元用于改善大壩村97戶“天?!卑徇w群眾的住房條件,有效地解決了巴宜區困難群眾特別是大壩村群眾住房條件差、生活環境差等歷史遺留問題;投資2.6億元的多布電站建設移民搬遷安置工程進展順利;通過本級財政配套、援藏干部派出單位支持、援藏資金安排,投入6000多萬元,建設了13個小康示范村,“幸福家園 、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加強,公共設施不斷配套,從而使巴宜區群眾實現了“住有所居”。
投入援藏配套資金771.16萬元,實施涵蓋居住用房、生活用房、醫療保健用房等一體式服務的五保戶集中供養中心項目,配備專人管理,實現巴宜區227名五保戶集中供養。集中供養中心起居室里語音呼叫系統、電視、衛生間等一應俱全,食堂、連廊等配套設施完善,讓五保戶老人們在這里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和快樂,從而使巴宜區的五保戶老人們實現了“老有所養”。
通過援藏資金支持,巴宜區城區街道辦事處成立了自治區首家愛心超市,并在巴宜區4鎮3鄉推廣,同時針對物價上漲、低保人群生活困難的問題,出臺政策,從2015年開始,為城鄉低保對象每人每年提高1000元生活補助金,讓發展紅利惠及每一個人,從而使巴宜區群眾實現了“困有所幫”。
加大對少數民族的扶持力度,投資600萬元建設了更章門巴民族鄉門仲村特色村寨項目,投資830萬元建設了17個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項目,有力推動了少數民族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同時完成了米瑞鄉姆多村等22個村太陽能熱水器工程建設項目;投資243.68萬元徹底解決了7座寺廟(拉康)的飲水和15座寺廟(拉康)的排水問題,有線電視全覆蓋工程試點成功并順利推廣;城區廉租房和鄉鎮周轉房建設基本完工,公共服務水平和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從而使巴宜區群眾實現了“需有所應”。
穩定是硬任務,是推進發展的前提。為實現巴宜區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彭裕殿始終把維護穩定作為第一責任,謀長久之策,行固本之舉,不斷健全和完善由巴宜區委、區政府統一領導,綜治部門組織協調的維穩工作機制。
3年來,巴宜區委、區政府一班人和巴宜區廣東省第七批援藏干部在彭裕殿的帶領下,實施的一項項看得見、摸得著的援藏項目、黨建工程、惠民工程、富民工程,既使巴宜區各族干部群眾更多的感受到了民族大家族的溫暖,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又凝聚起巴宜區各族干部群眾率先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率先實現小康的強大力量。為此,巴宜人民從心底里贊揚:“彭書記不愧是黨的放心人,咱們百姓的貼心人、暖心人!”(記者 麥正偉 索朗群培 索朗瓊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