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g08gg"></li>
<li id="g08gg"></li>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able id="g08gg"></table></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t>
    <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li id="g08gg"></li>
  • <li id="g08gg"></li><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頻道|黨建數據庫
    首頁 > 正文

    河南省扶貧辦副巡視員吳樹蘭

    “廳官”主動干“村官”

    作者:記者 朱佩嫻
    發布時間:2016年07月22日 08: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見到吳樹蘭(上圖,中。資料照片)時,她剛做完一個大手術,她的同事再三叮囑:“吳大姐身體不好,采訪時間只有一個小時?!?/p>

    然而,當問及“您覺得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應該什么樣”時,吳樹蘭來了精神,侃侃而談。采訪一直持續到黃昏,她的丈夫很擔心:“先養病,工作以后再說?!眳菢涮m卻說:“等我傷口好了,能坐車了,就得馬上到村里去?!?/p>

    吳樹蘭就是這樣一個人:只要自己認定的事情,就永遠停不下來。2010年,53歲的她主動請纓,駐村三年;三年后,已是“廳官”的她又主動給省長寫信,請求再次駐村?,F為河南省扶貧辦副巡視員的她說:“只有在群眾中,心里才踏實?!?/p>

    “就想沉下心來,為鄉親們辦點實事”

    吳樹蘭有每天寫日記的習慣,都是用鋼筆一字一句地記。第一次在新蔡縣大吳莊駐村時,她把每一件工作都記錄在冊,最終形成了580多頁的《駐村日記》。

    2010年7月29日,吳樹蘭在日記里寫道:

    “幾年來,我多次向組織要求下農村。今天,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終于回到了翹首30多年的家鄉新蔡大吳莊村。村里沒有什么變化:沒有可以行車的路,村小學依然破舊,鄉親年復一年耕種?!?/p>

    “不少人勸說一個女同志,五十好幾了,不在機關喝喝茶等退休,還折騰啥?他們不知道,我心從沒離開過農村。我要帶鄉親們過上幸福生活,不干好,我就不回來?!?/p>

    提起53歲到村里當第一書記,吳樹蘭的眼神很堅定:“在駐村前的十年時間里,我只要一有空,就往村里鉆。因為我學的專業是畜牧獸醫,特別想幫助村民通過養牛、養雞、養羊,脫貧致富?!?/p>

    她在日記里立下豪言壯語:“人生路漫漫,何懼三年。風里雨里真情見,三年后黨檢驗?!?/p>

    果不其然。三年后,吳樹蘭圓滿完成工作。在她確定的“秸稈養奶牛、牛糞種蔬菜”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思路下,大吳莊引進了現代化奶牛養殖場、有機肥料廠等4個企業,建成一個養鴨小區,一處20個大棚的蔬菜種植基地,全村人均純收入由原先的不到2000元翻番到她走時的5960元,大吳莊村也成為省級生態村、市級先進黨支部和省級“三八”紅旗集體。

    2014年,大吳莊脫貧后,組織上讓她回機關工作,但是吳樹蘭再次申請到貧困山區駐村,不管條件多差?!拔乙呀浽谄皆r村探索出一條貧困平原地區脫貧的路子,希望再選一個山村探索貧困山區脫貧的道路?!眳菢涮m說,“其實,就想沉下心來,為鄉親們辦點實事?!?/p>

    “把工作當事業做,把公事當私事辦”

    在大吳莊,從一貧如洗發展成全產業鏈的農業循環經濟,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2011年9月14日,吳樹蘭在日記里寫道:

    “讓農民發展經濟,必須幫助他們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要么是錢的問題,要么是人的問題,要么是地的問題,解決起來一個比一個困難,一個比一個艱辛。但一個黨員,就是要給老百姓做事情?!?/p>

    吳樹蘭的確沒有繞著問題走。奶農沒錢收青貯,她就幫著四處借款;為了解決發展啟動資金問題,她把自己的房子作抵押,籌集100萬資金……

    2011年9月,吳樹蘭連續7天為17戶奶農拉牛搬家,54歲的她在粉碎機下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由于勞累過度,暈倒在牛場。

    2012年,為跑一個菇沼肥項目,她在北京順義一個賓館門口等了11個小時,不敢喝水、不敢去廁所,怕一離開就錯過見專家的機會。后來,吳樹蘭的真心打動了專家,項目順利通過,拿到了310萬元的資金。這也是國家發改委第一次把一個項目立在村里。

    2012年,由于勞累過度、生活無規律,吳樹蘭患上糖尿??;2015年,又檢查出腎功能障礙,很多人勸她“不能再干了,再干就沒命了”。但是,吳樹蘭說:“正是珍惜生命,才與時間賽跑,做到不在心中留遺憾,不給組織找麻煩,不辜負群眾期盼?!?/p>

    “只有落后的干部,沒有落后的群眾”

    2014年3月,57歲的“廳官”吳樹蘭又成了“村官”,這次她駐村在三縣交界處的山區,全村2000多人,卻有46個自然村,分散在山上的溝溝坎坎里。為了摸清村里情況,吳樹蘭背著水、背著方便面往山上走。那時的西王樓村沒水、沒電、沒路,因為不通路,摔死過人,跑過媳婦……

    吳樹蘭很著急,卻并未氣餒?!按謇镉心苋?。如何調動能人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帶動落后的人?”她認為關鍵是在黨支部、黨小組上下功夫,“大家有了組織,就會有歸屬感、責任感和榮譽感?!?/p>

    2014年冬天,西王樓村正好趕上村級換屆。吳樹蘭想出一個“好辦法”:把46個自然村劃分為23個村民小組,讓每個村民小組直選組長。然而,無論是鄉里的干部還是村干部,都不以為然——“指定組長還沒人干呢,誰愿意參選???”“萬一選了個‘刺頭’,咋辦?”

    面對質疑,吳樹蘭沒有退縮。她和鄉里、村里的干部,跑遍了46個自然村,親自召集了23場直選會。他們早上7點天沒亮,就去山上堵村民的門,或者晚上六點天黑透了,再召集大家來選舉。

    “效果比我想象的還好?!眳菢涮m說,“村民自己選出來的帶頭人:一是帶頭人有干勁、有責任感;二是村民們也愿意跟著他們干?!?/p>

    “只有落后的干部,沒有落后的群眾?!眳菢涮m強調說。在她的帶動下,西王樓村的村支部“活”了起來,大家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很快突破了村集體無收入、無企業、無敬老院、無新農村社區的歷史……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21日 06 版)

    国产av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