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代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陽高縣信訪中心主任、龍泉司法所所長李培斌因公殉職已經8個多月,各種學習宣傳活動如潮持續,新聞報道密集刊發,大型紀實文學《忠魂》、話劇《熱泉》接連推出,陽高縣組織的先進事跡報告團巡回報告,反響強烈。省司法廳廳長崔國紅日前帶領報告團赴司法部作報告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對李培斌的先進事跡和崇高品德給予高度評價,對全國政法干警學習李培斌提出明確要求,并對山西省委、省政府培養出李培斌這樣的好典型表示感謝。
當前,全省各級黨組織將通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為學習先進典型,弘揚正氣清風,激勵廣大黨員干部以培斌精神為鏡子、為標桿,努力提高服務意識和本領,以執著追求與堅定行動匯聚力量共筑中國夢,本報記者日前再次前往陽高縣,與干部群眾一起追憶李培斌那些愛民為民的樁樁件件、點點滴滴。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肩扛責任的他,用滿腔熱忱幫助大批矛盾村由亂到治
李培斌是1986年開始從事司法調解工作的,30多年來,他的主要任職經歷,是在鄉鎮司法調解崗位上。職位不能言高,舞臺不能言大,但他以堅定的信念和火熱的情懷,追求著人生的崇高,放大著事業的格局。
馬家皂鄉龍池堡村是李培斌1990年蹲村駐點的地方,20多年過去了,這里的村民撫今追昔時,總要提到李培斌。
那時的龍池堡村,好像桿秤缺了定盤星,人心渙散,告狀成風,村委會主任走馬燈似地換來換去。村里找不到好的經濟增長點,只剩下了窮折騰。
李培斌就是那時請求鄉里派他去龍池堡村駐村工作的。他進了村,認真走訪調查,向群眾了解各方面意見,之后,大膽建議鄉黨委由素質高、有公心的婦聯主任張中秀擔任村黨支書。
張中秀果然不負重望,上任后開始帶領村民排鹽堿、治荒灘,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把群眾的心思扭到發展生產上來,使全村逐步走上了脫貧路。如今的龍池堡安居樂業、興旺祥和,村黨支部連續被評為陽高縣的先進黨支部。
村民們說:“吃水不忘挖井人,走路要記開路人,什么時候也不能忘記那個叫李培斌的好后生?!?/p>
2013年,龍泉鎮黑水河守口堡水庫投建,但開工后就沒有順當過,村里的群眾因為不滿意占地補償,幾次手握鐵鍬與施工方對峙,群體械斗一觸即發。
聞訊趕來的培斌經過了解得知,水庫工程占用的不少土地都是畝產上千公斤的好地,每畝地年收入至少七八百元,群眾要求每畝補償1000元,而施工方只補償500元。
培斌把激憤的村民勸離了現場,然后把項目承包人和村民代表叫到村委會調解。他依據法律條文,與承包人一筆一筆細細算賬,直到對方心服口服。最終,群眾的240畝土地每畝拿到了800元補償款,水庫工程在握手言和中正常運轉起來。
在陽高大地上,景家廟村那一口口讓鹽堿灘變成水澆地的機井,還在講述著培斌為群眾排憂解難的不懈努力。安家皂村那一疙瘩界畔石,仍然見證著培斌為群眾調解紛爭的無私付出。干戈化為玉帛的背后,是他一次次的勞苦奔波,是他無數回的戴月披星,他如人間信使、夜半子規,為大地送來和煦的春風,讓諒解重回人們的心田。
莫言律令冷似鐵,法到深處是溫情。身懷信念的他,用鐵血柔情澆灌著基層社會的和諧安寧
李培斌做的是司法工作,這么多年來,他高揚法律之劍,守望正義、維護公平,讓許多作奸犯科者收斂氣焰、改邪歸正。但他也深刻認識到,法律的目的,在于有效維護社會的安寧穩定,而不在于收拾人。處罰,只是不得已的手段。
所以,解決矛盾和糾紛,不能簡單化,能不走法律程序的盡量調解解決,要充分考慮到犯錯之人背后連著的社會和家庭。培斌說:“法律一處罰,往往會傷人心。傷了皮肉不要緊,傷了人心就很難緩過來?!?/p>
馬家皂村村民劉瑞祥,承包果園卻不能如期繳費,村干部幾次催要無果,只得叫上李培斌和幾個干警一同來到劉瑞祥家。未想話不投機,劉瑞祥從鍋臺上抓起一把菜刀砍了過來。幾個干警一看不對,扭住劉瑞祥要往派出所帶。劉瑞祥的老母親難以接受,揭開院里的井蓋說:“如果把兒子帶走,我今天就跳井不活了?!?/p>
李培斌一面示意干警先退出去,一面大步趕到井前拉住劉母,他說:“大媽,有我在,肯定不會讓您兒子進派出所,要是做不到,我就做您兒子?!?/p>
他把老人攙進屋里,繼續苦口婆心做工作,言語的和風最終融化了利欲的堅冰,劉瑞祥答應10天內把承包費交給村委會。劉母嗚咽著要跪下叩謝李培斌,李培斌連忙攙起滿頭白發的老人。
作為農民的兒子,培斌熟悉腳下的這片土地,有著對老百姓最為質樸的情感,也最能體諒鄉親們的疾苦、無奈和辛酸。他經手的案子,在依法依規辦事的同時,往往糅雜著暖色的溫情。
馬家皂村村民閆向高,因為鬧矛盾,曾一氣之下把村黨支部書記家的青苗砍倒一片,被按破壞生產經營罪勞教。刑滿釋放后回家一看,居住的窯洞已經塌陷,他索性跑到村委會來個“戰斗到底”。
村黨支部書記無奈求助李培斌,李培斌想了想,先協調村里把閆向高安排到村敬老院的空房落腳,又自己掏錢買回面粉,安頓下閆的生活。之后,他協調安排閆向高看管敬老院大門,并幫他要回了服刑前的4畝土地。重新找回生活勇氣的閆向高逢人便說:“咱要好好做人,不然怎么對得起李司法?!?/p>
春蠶一心吐作絲,換得人間暖意濃。心存大愛的他,用件件實事為困苦貧弱點亮生活之光
“做群眾工作,方法很重要。處理同一問題,方法不同,效果就會不一樣。只有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把群眾的訴求聽清楚,把群眾的問題想清楚,才能把群眾的疑惑講清楚,把群眾的事情辦清楚?!边@是李培斌寫在日記本上的話語,更是他工作中身體力行的準則。
龍泉鎮胡窯村重度殘疾人曹利桃托人向李培斌反映,她娘家大白登鎮曹莊村有9畝土地,父母去世后由伯父和叔叔耕種,修高速路時占了兩畝,補償款卻沒有領到手。
李培斌聽說后,專門抽出時間,帶著曹利桃一起回到曹莊村。伯父承認領了補償款,但說自己這么多年一直照顧曹利桃父親,生前住院、逝后喪葬,也花了不少錢。李培斌聽后不急不躁,他圍繞土地承包及繼承問題,耐心地講解了相關法律知識,說得伯父心悅誠服。最終他扣除了必要花費,把余下的款交給曹利桃,并同意將剩下的7畝土地經營權登記在曹利桃名下,每年發放種植補貼收益,也及時通知曹利桃。
曹利桃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為難了好幾個月的事情,碰到李培斌這么上心,而且三錘兩斧就幫助解決了,感激得不知說什么好。
“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迸啾蟮男睦?,時常裝著鄉親們的柴米油鹽,裝著最難最苦的人。
孫仁堡村老人楊二女,因家庭情況特殊,95歲了卻無人贍養,平日里一個人獨自住著一間堂屋,屋子西邊架了一張簡易床,東邊放著一口棺材。培斌第一次登門時,不禁為老人的處境流下眼淚,他當即掏出500元錢,請村干部安排人給老人修繕房屋,隨后又到鎮里幫老人申請了低保,讓老人兜里有了一些活錢。
熟悉培斌的人都說,培斌日常見了人,臉上總是帶著一股春風,說得最多的是三句話:“工作還好吧?家里老人都挺好吧?有什么難事嗎?”他走過的地方,總是讓人如沐春風。
30年來,培斌以滿腔激情,為這片土地操勞奔走。他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把老百姓高高托起。他走了,但鄉親們記著他的好,正如他總是把鄉親們記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