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總理”有幾寶?硬身板、潑辣嘴、厚臉皮、好耐性。這是我這一年掛職南苑社區第一書記最深的感受。
去年4月,我從市環保局被派往南苑社區掛職,剛開始對社區工作感到陌生,社區書記馬玉梅帶著我跑了一個星期,讓我對社區工作有了新的認識:社區服務的對象這么龐雜,2萬多人,高峰時有1/3的流動人口;社區有這么多工作需要處理,小到垃圾清理,大到黨群建設……
銀川去年7月搞城市拆遷,我們片區的拆遷還沒做完,垃圾已堆積成山。居委會同志全體上陣,那一個星期幾乎泡在垃圾里,又熱又臭,吃啥吐啥?;钜桓赏?,我就進了醫院,高燒3天,瘦了6斤!
在社區工作,沒有人找事,全是事找人。去年8月,銀川老舊小區改造,進行到咱們社區卡了殼,一些拖欠了幾年暖氣費的老居民攔著不讓施工,要求免去前幾年的欠費……
馬書記叫上我去做思想工作,一到場就被圍住了??匆婑R書記在那紅著臉爭辯,我也豁出去了,講理的說通情理,不講理的就講法。人群疏散后,我們挨家挨戶再做工作,一遍不行五六遍,最終拖欠的暖氣費補齊了,新暖氣管換上了。去年冬天去隨訪,那些當初有意見的居民都不好意思地笑,“改了好,現在冬天看電視不用再扛個被窩了?!?/p>
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周都有,咱們社區9名工作人員清一色的女子,人送外號“娘子軍”,給咱馬書記起個外號“鐵梅花”,那都是在社區里摸爬滾打干出來的“江湖地位”!
黨建是社區工作的根。當初我被派來時,上級有個任務,幫助小區黨建從后進變先進,來了之后我才知道,并非大家干得不好,而是因為條件所限,沒有黨建場所——這也是大家的一塊心病。
為了找到辦公場所,我們四處打聽,設計了多種方案,不是場地不過關,就是經費不夠用。去年10月,我偶然聽說片區內國控公司要搬家,興奮不已,拉著馬書記去看點,可人家聽說我們想搬進來,一萬個不樂意:自己子公司的人還安置不下呢,哪能隨便給外人!
眼看事情要黃,我趕緊和馬書記分工:她去說服公司領導,我去上級那里搬救兵。馬姐用的那真是“纏絲勁”,上下班就蹲在人家公司門口,將居委會這些年的工作一一道來,動情處淚水就把不住閘,最終打動了國控公司負責人。消息傳到居委會,大伙真是比過節還高興!今年,我們的新樓裝修就要做完了;我們聯系了相關部門解決了裝修費和租金問題,大家干勁十足!
今年,我們想解決小區內獨居老人吃飯難的問題,可沒有經費和場地保障;一位上黨課的黨員羅永紅聽聞消息,二話不說,把老飯桌擺在了自家飯店里。110多戶老人辦了飯卡,中午五菜一湯才8元錢,老人們坐在一起邊吃邊聊,直夸政府好,我們心里也是暖暖的……
一年的掛職工作就要結束了,我很不舍,前兩天上級找我談話,希望再干半年;我到社區說明情況,說還得給你們添麻煩,大伙哈哈大笑:“再過半年,你就是咱社區的鐵娟花!”
(記者 朱磊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6年07月18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