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g08gg"></li>
<li id="g08gg"></li>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able id="g08gg"></table></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t>
    <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li id="g08gg"></li>
  • <li id="g08gg"></li><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頻道|黨建數據庫
    首頁 > 正文

    (時代先鋒)

    廣東省第七批援藏干部王建文:軍人氣質 赤子情懷

    作者:記者 韓俊杰攝影報道
    發布時間:2016年07月22日 08: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王建文(右)在下察隅鎮體育村與群眾交談。

    從林芝市區出發,經過10個小時、536公里的長途跋涉,位于藏東南邊境的察隅縣城終于出現在面前……

    就是這條漫長而又艱難的道路,自2013年7月從深圳市龍華新區觀瀾辦事處到察隅任縣委常務副書記起,援藏干部王建文已先后走了70多趟。

    3年援藏,軍人出身的王建文,以雷厲風行、迎難而上的實干精神,心系群眾、建設邊疆的赤子情懷,贏得了察隅縣干部群眾的敬重。

    長途跋涉,實地勘察,確定21個計劃內援藏項目,真正讓村民受益

    深圳第七批援藏干部援建察隅的資金為2億元。如何確立援藏項目,是王建文和察隅廣東援藏工作隊進藏后首先面臨的問題。

    為科學決策,下鄉調研成為王建文的主要做法。察隅縣域面積31659平方公里,相當于15個深圳。王建文和隊員們分頭調研,僅步行里程就超過5000公里。位于怒江河谷的古拉鄉目本村,距離縣城175公里。這里地質條件復雜、自然災害頻發,200多名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300元。為摸清情況,王建文決定實地勘察。從縣城到古拉鄉,130公里的土路,王建文在車上顛簸了7個小時。第二天,在騎馬行進了兩個小時后,王建文一行就只能徒步前行了。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滾滾怒江,亂石不時落下,每前進一步都異常艱難。抵達目本村時,已是第三天晚上。此時,王建文腳趾早已血肉模糊。但看到身穿節日盛裝的村民們熱情地為他們獻上哈達和青稞酒時,他的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

    彼時,計劃內援藏資金已規劃完畢,但看到目本村村民們惡劣的生活條件,王建文還是決定將該村的整體搬遷納入援建計劃?!绊椖抠Y金2650萬元,缺口1000萬元由察隅援藏工作組自籌?!蓖踅ㄎ恼f,因為資金問題也曾多次想放棄,但一想到如果自己退縮,村民們的命運就可能無法改變,他就堅持干下去了……如今,上察隅鎮鞏固村附近建起了30戶帶院落的藏式民居,每戶占地540平方米,家具電器一應俱全。此外,每戶村民還分到兩畝土地,真正實現了一次落地、長期受益。

    “干,只有一個理由;不干,可以有一百個借口?!蓖踅ㄎ慕洺Uf。經過密集調研并與縣委班子研究,王建文最終確定了21個計劃內援藏項目,其中民生類項目15個,占73%,包括博學、然烏學、日東村等8個小康示范村建設等。兩年前,同慶小區內還是石頭遍地、道路泥濘。如今,由廣東援藏出資修建的沿山路,讓這里成為縣里環境最好的地方;居民們每天自發打掃衛生?!皬V東援藏把路修得這么好,我們不好好愛護說不過去嘛?!蓖诵莞刹堪仔χf。

    修建“英雄坡紀念園”,將5處烈士陵園合并,447位烈士重新安葬

    從17歲參軍到30歲退伍,10余年的軍旅生涯讓王建文對部隊充滿了感情;軍人的血性和紀律也早已融入他的骨子里。到察隅工作后,王建文主動要求聯系駐察部隊。地處邊境一線的察隅縣,曾是上世紀60年代對印自衛反擊戰的主戰場,著名的“瓦弄大捷”就發生在這里。在那場戰役中犧牲的400多名烈士,長眠于臺地、紅衛、沙瑪等5處陵園。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烈士們的墳冢多湮沒于蔓草間?!傲沂總優榱俗鎳暮推桨矊?,把生命留在了這里……他們該得到應有的尊重?!蓖踅ㄎ恼f,60年前,正是在這里作戰的130師將五星紅旗插在了深圳羅湖橋頭;現在,是深圳人民為他們做些事情的時候了。

    他決心將5處烈士陵園合并,建一座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和弘揚愛國主義、民族團結及進行國防教育為主題的紀念園,讓烈士“團圓”。為此,他專門回深圳爭取支持和資金,投資4300萬元、占地80余畝的“英雄坡紀念園”,僅用一年時間便告竣工。2015年9月30日,全國第二個“烈士紀念日”之際,在瓦弄戰役、西藏平叛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犧牲的447位烈士重新安葬在這里。

    得知要修建“英雄坡紀念園”的消息后,“瓦弄大捷”時擔任54軍130師師長的董占林將軍特意給王建文寫來一封長信……信中除對王建文及察隅廣東援藏工作組表示感謝外,將軍還手書“雪域邊陲埋忠骨,烈士英靈照千秋”的楹聯及“軍魂”兩個遒勁的大字,并送來兩萬元錢,表達對犧牲將士的緬懷之情。

    對項目建設精益求精,時常工作至深夜;關心干部群眾業余生活

    “堅持質量第一,打造援藏項目深圳品牌”,王建文身上有著特區干部的執著與追求。在查看目本新村已經建成的樣板間時,因為洗手間里的電線沒有嵌入墻壁,他又一次對著施工負責人發了火:“不要以為是給農牧民蓋房,就不認真。電線鋪在外面既不美觀,也不安全,你們必須返工!”王建文態度堅決。在察隅,因為對項目建設精益求精,王建文沒少著急上火,以至于施工單位看到他就想躲……

    2014年1月,王建文歷經艱險走進目本村的當晚,當地村民為他打來一盆洗腳水。第二天中午吃飯,王建文赫然發現,飯盆就是自己昨晚用過的洗腳盆。不僅如此,由于地處干熱河谷,剛盛上來的飯菜一會就落滿了蒼蠅。望著村民們期盼的眼神,王建文二話沒說,把菜湯澆在米飯上吃了下去。自打那次之后,目本村的老百姓和王建文之間就沒有了距離,規劃搬遷工作也極為順利。去年6月,新村通過設計、招標后動工,到今年元旦就基本完工了?!翱h長當時說,沒想到你們能干成?!蓖瑸樯钲谠馗刹康睦钚д抡f。

    王建文將“開拓創新、誠信守法、務實高效、團結奉獻”的深圳精神鐫刻在援藏公寓大門的墻上,讓大家時刻牢記。進察隅大量調研后,王建文和察隅援藏工作隊時常討論工作至深夜?!皩υ仨椖?,必須高標準、嚴要求,同時不能打亂仗?!蓖踅ㄎ恼f,“援藏工作不僅要使察隅各族群眾共享深圳發展的成果,更要把深圳的精神和理念傳遞到這里?!?/p>

    王建文認為,對口援藏20多年來,西藏老百姓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現在要拓展援藏內涵,注重精神領域的建設。察隅縣干部群眾業余生活匱乏,幾乎沒有體育鍛煉和文化活動,王建文便四處籌措資金,援建了鑼鼓隊、籃球隊、乒乓球隊等,為隊員們購買了裝備,還從深圳等地請來專業教練指導……現在,體育鍛煉成為當地干部群眾最熱衷的休閑方式。

    ■編后

    援藏建項目 更要重融入

    廣大援藏干部作為建設西藏的一支重要力量,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僅帶來資金、建好項目,更要積極融入當地各族群眾中,做民族團結的表率;同時要積極拓展援藏內涵,留下“不走的工作隊”。

    “走邊疆群眾心,走戍邊將士心”,以王建文為代表的察隅廣東援藏工作隊,不僅積極做好援藏項目建設,更是將愛民固邊、建設邊疆作為援藏工作的重要內容。其實施的目本村整體搬遷、英雄坡紀念園建設,不僅增強了邊疆群眾的國家、民族意識,也給我們每個人帶來一種心靈上的震撼:援藏為什么?在藏干什么?離藏留什么?王建文們提交了一份別開生面的答卷。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06日 06 版)

    国产av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