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宜賓市筠連縣騰達鎮春風村,俗名貓咡灣,地處筠連縣城東北,距縣城約6公里。全村幅員面積5200畝,石漠化面積占幅員面積的三分之一,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村有農戶203戶,常住人口864人,黨員19名。
2004年以前,春風村一直都是貧窮落后的象征。沒有一條能通車的公路,沒有一項叫得響的產業,沒有幾家算得上小康的農戶,人均純收入不足1800元。 “貓咡灣石頭多,小的小塊塊,大的大砣砣,山窮人更窮,水洗光坡坡?!币皇酌裰{《石頭歌》,形象地再現了春風村的險惡地形和窮困面貌。
經過近10年的發展,現在的春風村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全村水、電、路、沼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善,建成通村旅游環線路15公里,便民路12公里;建成沼氣池136口,普及率達72%;90%以上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電視、電話普及率達到100%。2013年,全村李子產值200萬元,花卉產值200萬元,茶葉產值560萬元,旅游第三產業收入525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15100元,“貓咡灣石頭多,奈何愚公多;這塊石頭壘梯田,那塊石頭橋上擱;這塊石頭筑大壩喲,那塊石頭長出金砣砣?!苯涍^村民改編的民謠《新石頭歌》,真實地反映了如今春風村的富裕小康和文明風尚。
從2004年的“窮山溝”,到2013年的“聚寶盆”,春風村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借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劉奇葆(時任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的總結評價,“春風村的發展變化得益于建好黨支部、選準帶頭人”。
二、主要做法
(一)聽取民意,大膽任用帶頭人
2004年11月,春風村舉行村委會換屆選舉,王家元以95%的得票率當選春風村新一任村主任。一次程序正常的選舉,一個代表民意的結果,卻讓當地鄉鎮黨委陷入了兩難境地,當眾宣布了得票情況,卻沒有當場宣布當選結果,因為王家元本不在正式候選人之列。
在上一屆村委會任期結束后,騰達鎮黨委啟動了換屆選舉工作,并開始按照法定程序遴選候選人。在騰達鎮黨委最后確定的正式候選人名單里,蔣××是帶有組織意圖的候選人,而劉××是差額候選人,王家元沒有進入組織和上級領導的視野。經過村民推選、個人自薦、組織推薦等三個途徑,確定了八個初步候選人,王家元也并不在這八個初步候選人之列。
選舉投票結果統計出來以后,鎮黨委正式成立了選舉調查小組,對此次選舉的程序和民意進行了深入調查。結果證實,此次選舉程序合法、符合民意,在調查的過程中,多數群眾認為王家元精明能干,生意打理的有條不紊,是一個能夠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好手。而作為帶有組織意圖的正式候選人的××,雖然人年輕,當時只有41歲,又有能力、有文化,但在擔任村主任期間工作作風霸道,工作方式方法不得當,導致干群關系、群眾基礎一直不好,在此次選舉中失去了民意,520張選票,95%的選民支持王家元,僅有不到5%的選民支持原定候選人蔣××。調查小組將調查結果上報鎮黨委后,鎮黨委馬上宣布王家元當選新一任村主任,中間僅間隔了一個星期的時間。
這樣的選舉結果,讓王家元本人也很驚訝。因為當時王家元并不在場、也不知情,更沒有表達過參選的意愿。
王家元初中畢業后,15歲便隨筠連商人走南闖北、外出經商,從1985年到2003年,走遍了陜西、山東、山西、北京等地。早在1997年,王家元就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縣城購置了一套住房,還攢下了不少積蓄。在當時的春風村,算得上是吃喝不愁的富裕戶。
就這樣,王家元“飛票”當選了春風村的村主任,時年38歲。
(二)全力支持,精心培養帶頭人
從普通群眾到普通黨員,從“飛票”當選的村主任到全票當選的村支部書記,這期間少不了王家元帶領全村村民致富脫貧的公心、努力和成效,但更得益于當地鄉鎮黨委政府和時任村支部書記的支持和培養。
就任村主任后,關于春風村如何擺脫貧窮、走向富裕,王家元有一整套的新思路和新想法。但當時的村支部書記王××,由于年齡較大,思想相對較為保守,缺乏闖勁和干勁,抱著“無過便是功”的心態,只是保證春風村不出事,但不能帶領春風村大發展。新任村主任王家元的很多想法得不到村支部書記王××的支持,都被擱淺,無法落實。當地鄉鎮黨委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開始作王××的工作,提出了“無功便是過”的要求,希望王××全心全力謀發展,但效果不明顯。為此,當地騰達鎮黨委開始考慮為春風村重新選一名村支部書記,由于當時在村里沒有合適的人選,隨后就決定由時任騰達鎮人大主席的郝忠全擔任春風村黨支部書記,郝忠全曾經在三個鄉鎮擔任過黨委副書記,具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和黨務工作經歷。郝忠全到任后,騰達鎮黨委交給其兩個任務,一是要全力支持王家元工作,二是要培養王家元入黨,并逐漸成為村級黨組織帶頭人。
郝忠全到任后,對王家元的工作給予全力支持,在工作上兩個人之間有明確分工,郝忠全作為村支部書記負責與鄉鎮黨委政府的協調和普通事務的處理,作為村主任的王家元將全部精力放在了開拓發展產業上。遇有重大事項,兩人商量討論,決定的結果每次都由王家元向村民宣布,目的就是要在村民中樹立王家元的威望和形象。王家元在工作的過程中,漸漸自覺產生了向黨組織靠攏的想法,但此前一直在外經商的王家元,對黨的一些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并不十分了解,村支部書記郝忠全得知這一情況后,積極在思想上和學習上幫助王家元,并為其講解黨的一些基本歷史、入黨的基本條件和要求等,幫助王家元在政治思想和理論水平上逐漸提高。有很多時候,郝忠全就住在王家元家,兩人常常交心談心,從傍晚到星星滿天。最后,經過入黨積極分子學習班的積極培訓,王家元于2006年7月被正式發展為預備黨員,2007年11月,全票當選為村支部書記,并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村級黨組織帶頭人。
(三)科學發展,快速改變舊面貌
2004年11月,剛被選為春風村村主任的王家元,一上任就召開村民大會,并公開了村委的目標:三年之內打通連接全村三個組的7.8公里長、4.5米寬的環形路。春風村很快形成了集資和用地方案,村民人均出資200元,黨員、干部、民兵帶頭,每戶每天出工一人。當時,王家元在經營一家采石場,修路所需的所有砂石料全部由王家元免費供應。經過全村人的努力,在2005年1月,完成修通了2.5公里的碎石路。2006年,全市農村公路現場會在春風村召開,王家元借著這個大好機會,再次帶領村民掀起了修路高潮。到2006年底,打通了2.8公里的斷頭路。至此,春風村7.8公里環形碎石路全面貫通。2007年,王家元再次動員全體村民,捐資20萬元修整夯實了全村7.8公里環形路路基。并因此獲得了上級黨委政府劃撥的250萬元的專項修路基金,幾個月時間里,就全鋪成了貫穿全村的7.8公里的水泥路。
2001年,春風村就開始大范圍種植李子,但由于在銷售的過程中李子種植戶相互殺價,使得李子的收購價格一路下跌,村民一年的辛苦付之東流,甚至連成本也無法收回。面對這種情況,2005年,王家元帶領村委討論決定成立李子協會,由協會與收購商簽訂合同,確定最低收購保護價,并對全村的李子進行統一包裝,實現了全村李子產業的科學生產和統一管理。與此同時,在筠連縣工商局的支持和幫助下,春風村注冊了“貓咡灣”李子商標。2006年,王家元帶領春風村開始籌辦首屆李花節,數萬名游客的到來使得當時的春風村名聲大噪。在舉辦李花節的過程中,王家元看到了新的商機,開始在全村發展農家樂。就這樣,春風村由傳統的李子種植,逐漸發展起包括鄉村觀光、假日體驗、餐飲服務等在內的鄉村旅游產業。
春風村共有三個組,中沙和龍塘兩個組的土壤條件并不適合發展李子產業。2006年4月,來自鄰縣陳村的三位客人來到春風村,目的是要尋找一片適合發展花卉苗圃的土地。王家元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王家元與村支部書記郝忠全商量好后,便向三人推薦了地處中沙組和龍塘組交界處的廢棄茶園。為改善基地的基礎條件,村支兩委將修建環村公路的方案作了改動,再次組織沿線村民無償把土地讓出來修路。短短一個月,村上組織勞力,修通了花卉苗圃基地兩公里的斷頭路,后來還鋪上了水泥路面,并在園區修建了4000米水泥便民路。為解決水源問題,村干部帶領村民冒著烈日尋找水源,組織群眾專門為花卉基地修建了100立方米的蓄水池8口,安裝了2000米的引水管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園林公司快速發展?;乩锓N植了桂花、茶花、紫薇、紅葉李等10多個品種,共10萬多株,面積擴大到680畝。同時公司還開發林下“移動圈舍”放養桂花烏骨雞和開展“林業生態農家旅游”。在發展花卉產業的同時,春風村還從雅安、瀘州兩地引進 “烏牛早”、“平陽特早”等優質良繁茶苗,在中沙組、龍塘組建起了優質良繁茶基地。
三、主要成效
近年來,春風村因地制宜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走出一條集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旅游觀光農業為一體的發展之路。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00元,是4年前的三倍,高出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5%。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100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和諧村。
2009年6月,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劉奇葆(時任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到春風村視察時,肯定了春風村的做法,評價道:“春風村黨支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因地制宜、對接市場、調整產業、共同致富,在石頭縫中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劉奇葆還要求:“春風村建好黨支部、選準帶頭人,帶領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是很好的經驗,值得學習推廣”。
近年來,春風村先后獲得“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婦女基層組織建設示范村”、“全國生態示范村”、“全國文明村”、“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四川省最美鄉村”、“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村”等多項榮譽。春風村黨支部書記王家元被表彰為全省道德模范,并當選為十八大代表。
2013年,春風村在探索中形成的精神文明建設“735”工程(7個文化陣地、3支隊伍、5項活動),被中央文明辦總結為“筠連模式”,中宣部《宣傳工作》予以刊載全國推廣,并入選全國宣傳部長培訓班教學案例?!?35示范工程”作為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的有益探索,正在成為各地學習的新榜樣。
四、探討
春風村以黨建促發展,大雁領頭,強化基層組織帶動作用,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資源比較優勢,民主管理,共同適應市場經濟挑戰,艱苦奮斗,激發農民群眾創業精神,收到了明顯成效,其經驗值得借鑒。
(一)群眾是發現人才的真正英雄
脫貧愿望十分強烈的數百春風村村民熱切地期盼著有一個能帶領他們致富的 “帶頭人”, 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飛票”當選。沒在組織視野范圍內的王家元當選,引人思考,固然,組織要認真甄別發現干部,但是,應當承認,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干部選用過程中,應更多地聽取群眾意見,使組織工作更好的開展。
(二)鼎力相助,黨委政府支持不遺余力
“飛票”當選村主任的王家元正準備在春風村大展拳腳,施展自己的抱負的時候,卻受到了來自村里的阻力。和他搭檔的村支書年事已高,思想保守,不愿實施王家元提出的各項改革措施,使得王家元工作難以順利開展。騰達鎮黨委派專人與村支書交心談心,請其主動讓賢,由鎮黨委派駐一名德高望重、長期從事黨務工作的同志出任村支書。郝書記就任后,在各個方面給與支持。一是信任王家元,支持王家元開展各項工作,王家元的各項改革舉措逐步實現。二是在政治上幫助王家元,在工作學習之余,支書時常與王家元談心,給他講黨的知識、黨的歷史、黨的政策,培養王家元逐步向黨組織靠攏,成長為一名共產黨員,最終當選春風村支部書記。三是樹立王家元威信。
(三)大雁領頭,強化基層組織帶動作用
春風村的成功經驗,首先就是選好配好農村發展帶頭人。春風村能從貧困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示范村,很大程度歸功于有一個堅強有力的村兩委班子,尤其是有一個好的領頭人。王家元2004年當選為村主任后,提出了發展主導產業帶動有關產業的思路。他帶領群眾修公路,自己出資5萬多元;他帶領群眾找水源、修水池,身先士卒;他發動群眾大栽李樹,改良品種,身體力行;他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發展多種產業,拓寬農民致富途徑。因此,只有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把有先富、領富能力并有熱心、公心、責任心的能人培養成農村發展的領頭雁和帶頭人,按照辦事公道、群眾公認、能帶領群眾致富的要求,從農村能人中培養選拔村級組織骨干力量,提高他們主動帶領群眾致富的積極性,才能加快西部農村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使群眾早日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