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g08gg"></li>
<li id="g08gg"></li>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able id="g08gg"></table></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t>
    <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li id="g08gg"></li>
  • <li id="g08gg"></li><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頻道|黨建數據庫
    首頁 > 正文

    黨員志愿者——像蒲公英一樣扎根社區

    ——貴陽市南明區全面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


    發布時間:2016年07月21日 13:3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背景

    為破解黨群關系不夠緊密、服務群眾不夠深入、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能力不強的問題,貴陽市南明區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提前謀劃、創新舉措,全面開展“蒲公英?先鋒行”黨員志愿服務活動,營造了“一個黨員一面旗,榜樣傳遞在社區”的良好氛圍。

    當前,社會上對黨員干部有這樣一個說法:交通條件改善了,卻離群眾更遠了;學歷層次提高了,卻不會做群眾工作了;信息手段先進了,卻與群眾溝通少了。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如何充分發揮黨組織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的作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加強黨員的黨性教育?如何進一步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如何健全黨內關懷幫扶機制,進一步做好對流動黨員和進城務工人員黨員的管理和服務?這些都是擺在當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面前的重要課題。

    南明區是貴州省會貴陽市的中心城區之一,轄區共有19個社區服務中心 ,涵蓋146個居民委員會。南明區通過組織機關和事業單位在職黨員, 邀請發動轄區公共戶單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員、流動黨員、進城務工人員黨員等不同類型的黨員到社區報到,引導黨員結合自身特長和優勢,“認領”相應的志愿服務崗位,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建立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截止目前,全區到社區報到的各類型黨員已達11264名,認領志愿服務崗位15753個。2013年6月活動正式啟動以來,《人民日報》、《中國組織人事報》、《貴州日報》和“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等主流媒體先后刊登南明區黨員志愿服務活動新聞、圖片、綜述材料等160余篇(次)。特別是,2014年6月9日《中國組織人事報》在第8版專門推出整版專題予以報道。

    做法

    (一)全面吹響黨員“集結號”,轄區黨員齊進社區。一是黨員領導帶頭報到,機關單位集中組織。省委、市委和區委領導帶頭到社區登記報到,認領志愿服務崗位,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全區召開“轄區黨員到社區報到”動員大會,下發文件要求機關和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必須到居住地或工作地社區報到,領取活動證、填寫回執單,交由單位黨組織統一留存,對未提交報到回執的,作嚴肅處理。要求機關和事業單位黨員每季度至少參加一次志愿服務活動,定期抽檢黨員活動證志愿活動記錄。二是全社會廣泛邀請,積極發動社會黨員參與。全區19個社區統一設立報到窗口和報到服務點,規范“崗位說明—登記辦理—信息錄入”的報到服務流程。社區工作者采取“上街、入戶、進門”的方式深入居民院落、沿街鋪面、企業廠區、商務樓宇等邀請公共戶單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等黨員到社區報到,鼓勵有一技之長的黨員分類分批組成黨員志愿服務團隊。綜合考慮報到黨員的意愿、特點、專長等,設定了公益活動、專長服務、結對幫扶、就業支持等7大類服務項目,并制定細化服務流程,讓黨員能夠結合自身情況開展志愿服務。比如,貴陽市第六人民醫院黨員倪鈞在收到二戈寨社區邀請后,組建了一支愛心義診服務小分隊,為轄區的低保戶、殘疾人等提供義診。三是創新報到方式,有效拓寬黨員報到渠道。統一印制“南明黨員先鋒”標識,在社區門口安裝“歡迎黨員到社區報到”指示牌,印制“致轄區黨員的一封信”邀請函,營造濃郁的活動氛圍。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搭建“南明區轄區黨員到社區報到”網站,制作“黨員報到”二維碼,通過手機“掃一掃”就能便捷地實現在線報到。充分整合社區現有的廳、室、站點資源成立“黨員集結站”,統一標識、規范制度,做到服務有場所、上墻有內容、接待有前臺。

    (二)開展志愿服務“先鋒行”,貼近群眾爭辦實事。一是劃定“黨員責任區”,把黨員培養為“群眾領袖”。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南明區將到社區報到的黨員全部編入582個樓棟黨小組, 將樓棟黨小組設為“黨員責任區”,實行黨員承諾制,要求黨員做到“鄰里互助活動第一時間參加、居民矛盾糾紛第一時間勸解、樓院小區美化第一時間支持、安全穩定隱患第一時間報告、群眾關注問題第一時間反映、社區急難特事第一時間配合”的“六個第一時間”要求。黨員自覺帶動身邊群眾參與志愿服務,逐漸成為在群眾中一呼百應的“群眾骨干”、“群眾領袖”。比如,遵義社區黨員莫翠英編入解西小區黨員責任區后,積極組織開展文藝活動,平時遇到群眾矛盾就主動勸阻化解糾紛,逐漸樹立起群眾中的號召力,成為維護小區和諧穩定的“老大姐”。二是設立“黨員奉獻日”,每月一個活動主題。將每月第二個周六設為“黨員奉獻日”,圍繞南明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靚麗南明提升工程”和“平安南明提升工程”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今年以來,分別開展了清潔打掃衛生死角、美化小區環境、愛心幫扶困難群眾、溫馨家園建言獻策、安全巡防院落值守等主題活動,將志愿服務活動與中心工作緊密結合。今年端午節和兒童節來臨之際,全區黨員發起了為孤寡老人捐贈1000個粽子、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捐贈1000本書的“兩個1000”募捐活動,僅1天時間就超額完成了捐贈任務,多余款項還為轄區4所民辦學校配備了“黨員愛心書屋”。三是開展“組團”式服務,讓活動持續規?;?。將有一技之長的黨員分類分批組成黨員志愿服務團隊,由社區指定專人負責日常管理、項目認領、人員調配和跟蹤回訪。每月提前擬定活動計劃并在社區服務大廳公開,“排檔期”、“組隊員”,將活動持續規?;?。目前,南明區涌現出“黨員律師會客廳”、“大院媽媽”、“劉航工作室”等126支黨員志愿服務團隊。其中,貴州宏立城集團黨委262名黨員組建了“花兒志愿者”服務團隊,在濕地公園、居民小區設立3個“志愿服務崗”,定點開展維護綠色生態、關愛困難群眾等活動。

    (三)做扎根社區的“蒲公英”,建立長效服務機制。一是圍繞需求導向,讓服務取得實效。通過摸底調查,全面建立“黨員人才信息庫”和“群眾需求信息庫”,將群眾需求張貼在社區服務大廳,定期組織黨員志愿者認領。群眾按需“點單”,黨員“接單”服務,雙向匹配的“供需”模式有效提升了志愿服務的針對性,讓活動真正取得實效。比如,油榨社區將“愛心家園”公示欄設在居民小區,組織黨員開展與孤寡老人結對、給困難居民安裝照明設施等幫扶事項的集中認領;新華社區根據群眾反映的困難需求,邀請幼兒園黨員教師舒敏開展“學齡前兒童家長心理輔導”講座,解決50多名學生家長的后顧之憂。二是志愿服務積分反饋制,黨員身份亮出來。要求黨員開展活動時必須佩戴黨徽,貼上“南明黨員先鋒”標識,并隨身攜帶《黨員志愿者活動證》。社區網格管理員如實記錄黨員活動開展情況,實現積分動態管理,并向受幫扶的群眾了解活動反饋意見,每季度向黨員所屬黨組織反饋。黨員在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情況作為黨員民主評議的重要內容,形成“黨員好不好,群眾是主考,黨員干沒干,群眾說了算”的群眾評議黨員風向標。今年七一,充分結合黨員志愿服務活動開展情況,區直機關評選了20個先進黨組織、74名優秀共產黨員,極大鼓勵了黨員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熱情。三是以實踐歷練黨性,向“全天候黨員”轉變。全區各級機關單位和非公企業、社會組織黨支部與社區困難家庭結成幫扶對子,支部黨員長期開展幫扶活動,努力實現“八小時黨員”向“全天候黨員”轉變,引導廣大黨員服務群眾、服務基層,在常態化志愿服務活動中抓思想教育,不斷增強黨員的宗旨意識和服務意識。比如:宏宇汽車貿易有限公司黨委雪鐵龍店黨支部與云關鄉云關村結成長期幫扶對子,為真正帶動村民長久致富,義務組織村民子女到技校學習,并在公司開展實習鍛煉,黨員師傅手把手開展教學,先后提供了37個實習鍛煉崗位。

    成效

    “光榮??!黨員志愿者,多像那蒲公英把愛傳遞,訪貧問苦,急人所需,要把關懷撒向大地……”,一曲由三名老黨員自發創作的《黨員志愿者之歌》在南明區廣為傳唱。參加志愿服務的共產黨員,就像一朵朵蒲公英,扎根社區,融入人民群眾中,殷勤奉獻、無怨無悔。通過扎實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南明區搭建了黨員直接服務群眾、在日常生活中歷練黨性的平臺,黨群干群關系、黨員作用發揮實現了“由遠變近”、“由淺變深”、“由虛變實”的轉變。

    一是搭建黨員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平臺。黨員志愿服務活動拓寬了基層黨組織的活動方式,將黨員緊緊團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充分調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為民服務的過程中極大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二是為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架起新的橋梁。黨員志愿者通過幫助群眾解決發生在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用自身行動感染群眾、溫暖群眾,在群眾中樹立了可親、可信、可敬的共產黨員形象,有效打通了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激勵黨員嚴格要求自己以黨員身份作表率。黨員劃入“黨員責任區”,開展承諾、示諾、踐諾,從“8小時黨員”向“全天候黨員”轉變,在志愿服務活動中,時刻警醒黨員以共產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在群眾中作好表率作用。

    四是黨員黨性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得到充分歷練。通過建立科學的管理、考評機制,讓“黨員服務進社區、作用發揮進社區、監督管理進社區”,拓寬了黨員教育管理和監督的渠道,促使黨員在活動中錘煉自身的黨性意識、宗旨意識,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

    探討

    南明區的實踐表明,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讓黨員參與社區共駐共建,對于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夯實基層黨組織基礎,提升黨員黨性教育,推動社會健康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活動開展中發現的問題和現實需求,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深化推進常態化黨員志愿服務工作:

    (一)加強宣傳引導,形成良好氛圍。

    基層社區要根據實際情況,找準社區不同主體的利益結合點、感情共振點、群眾興奮點,組織開展各項活動,主動邀請駐區單位黨員參加,引導駐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增強社區意識,使駐區單位由“局外人”變成“熱心人”,讓轄區黨員習慣“單位下班,社區上班”,努力形成互動雙贏的局面。

    (二)加強統籌領導,深化區域化黨建。要進一步完善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充分發揮社區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組織發動好包括駐區單位在內的各類組織和單位,使本來分散于社會各個單位、各個部門、各個行業的黨員,在社會層面形成參與城市各項建設的中堅力量。

    (三)創新活動載體,豐富形式內容。堅持因“人”制宜,分類指導,根據報到黨員所從事職業、興趣愛好、技能特長和個人意愿,建立社區黨員聯絡站、文化活動小組和各類業余愛好協會,組建各類黨員志愿者隊伍,搭建好黨員發揮作用的平臺,使黨員自覺參與到社區志愿服務中。

    (四)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激勵機制。要建立轄區黨員社區表現定期考察反饋機制,社區黨委每半年將黨員參與社區建設活動的表現情況、考評結果,向其所在單位黨組織反饋;各級機關把黨員在社區的表現,作為開展黨員民主評議、年度考核、選拔任用、評先評優等工作的重要依據。同時,在號召轄區黨員參與志愿服務的同時,要多為困難黨員排憂解難,讓黨員切實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愛和溫暖。

    国产av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