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其必要性
2012年以來,揭陽市委圍繞“打造粵東發展極,建設幸福新揭陽”核心任務,作出了打好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組合拳”的重大決策。這套組合拳,以幫扶整頓問題村、選派村“第一書記”、雙聯雙促三大活動為主體,緊緊圍繞揭陽的發展需要,以全新的思路,全方位、多層次、系統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其中先后三批從市縣鎮三級機關選派1061名村“第一書記”,都是從各級機關里精挑細選的、有發展潛力的優秀年輕干部。這些村“第一書記”全脫產駐扎在基層第一線,是各級機關部門“零距離”聯系服務基層群眾的先行者。實施這套“組合拳”三年多來,揭陽市基層黨組織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農村社會和諧穩定,黨群干群關系更加融洽。揭陽全市信訪量明顯下降,村級“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順利完成,并實現了“零上訪、零舉報、零違紀”?!暗谝粫洝惫ぷ髯鳛椤敖M合拳”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谶@項工作的實效性、創新性和可操作性,揭陽市才把選派村“第一書記”工作作為市委書記的書記項目。
項目實施情況
(一)思路和做法
1. 高層推動,在有序推進上聚合力。一是強化領導。 建立以揭陽市委統一領導、市委組織部統一管理協調、縣(市、區)協助管理、鄉鎮(街道)黨(工)委抓落實、派出單位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尤其是揭陽市委陳綠平書記把這項工作納入市委書記黨建創新項目,親自領辦、親自出招,揭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葉少明靠前指導、傾力落實,形成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機制。二是整合資源。把村“第一書記”選派工作與大學生村官、扶貧“雙到”、幫扶整頓問題村工作結合起來,以村“第一書記”選派活動作為一個架構聯動扶貧“雙到”、 幫扶整頓問題村等各項工作的部署落實。三是多方推動。充分整合各級群團部門和經濟職能部門力量,依托村“第一書記”選派活動將經濟發展、社會管理、維穩信訪和民生工程等各職能部門的優勢在基層“落地”,形成多方聯動、縱向貫通的工作格局。
2. 科學定位,在目標指向上動真格。揭陽市委從內外兩個維度定位選派村“第一書記”實踐活動,明確提出了選派目標要求,即干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作風大轉變、工作上臺階。按照“有設計、可持續、重實效”的原則,高起點謀劃,高要求定位,明確活動主體和工作職責。要求選派對象必須是政治素質高、大專文化以上、工作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干部。市直選派的150人中,本科以上學歷114人,占76%;35歲左右112人,占74%。規定村“第一書記”為市委派駐村工作“特派員”在基層履行“五員”職責,即:落實政策監督員、富民強村指導員、農村糾紛調解員、為民辦事服務員和政策法規宣傳員,切實起到指引方向、把握情況、溝通信息、凝聚民心、推動發展和總結經驗的作用。
3. 落地發力,在服務群眾上零距離。村“第一書記”堅持一線工作法,零距離服務群眾,給力基層。一是服務群眾在一線體現。所有村“第一書記”把姓名、聯系電話等全部公開,確保聯系群眾“全天候”,服務群眾“全方位”。二是民情民意在一線掌握。堅持一戶一走訪,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做到“三知三入”:即知百家門、知百家事、知百家情,村情入腦、思路入門、工作入位。三是發展思路在一線明晰。引導農民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搞好農業技術生產培訓,幫助農民掌握實用致富技術。四是黨建水平在一線提升。健全班子,完善制度,提高黨員干部素質,全面提升農村基層黨建水平。五是矛盾糾紛在一線化解。第一時間采取措施解決各類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在農村一線構筑維穩工作“防火墻”。
4. 務求實效,在創新載體上下功夫。在揭陽全市“第一書記”中深入開展“十個一”活動,即:撰寫“一份村情報告”、記好“一本駐村日記”、建立“一本駐村臺賬”、上好“一堂主題黨課”、發展“一名年輕黨員”、幫扶“一戶困難黨員戶”、辦好“一批實事好事”、成立“一個便民服務站”、 創新“一項工作亮點”、選樹“一批先進典型”?;顒娱_展以來,“第一書記”辦實事,發揮優勢,帶頭代辦群眾事務蔚然成風。揭陽全市村級換屆中,“第一書記”主動發揮積極作用,有力有效地推動了當地村級換屆順利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揭陽市在全市村“第一書記”中開展以“帶頭示范促活動、帶頭服務促黨建、帶頭解突促穩定、帶頭幫扶促民生、帶頭富民促發展”為主要內容的“五帶五促”活動,引導“第一書記”忠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爭做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表率。
5. 注重激勵,在管理考核上強保障。揭陽市委建立了激勵保障機制,明確規定選派干部到村任職保持“兩個不變”,即在村任職期間,干部身份和編制性質不變,在機關原工作崗位的待遇不變。實行“雙重待遇”,即村“第一書記”任職期滿,經考核表現突出的,原則上應提拔為上一職級待遇;對特別優秀的,也可以提拔為鄉鎮(街道)鎮長(辦事處主任)。享受在機關原工作崗位同等經濟待遇,并發放一定生活補助。同時,加強管理考核,建立年度考核制度,考核結果作為評先表彰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
(二)主要成效
1. 組織變“強”?!暗谝粫洝闭J真履行黨建工作職責,為落后村黨組織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積極創新黨建活動載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引導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深化黨務村務公開,及時公布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各類事項。加強農村制度建設,規范基層管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得到強化,村級組織運作不斷規范,服務群眾的能力得到不斷提升。據統計,揭陽全市村“第一書記”為駐點村發展黨員989人,培養后備干部775人,建立健全規章制度1598項。
2. 農民變“富”。村“第一書記”通過推進農村道路等項目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基礎設施落后問題,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通過充分發掘和利用內外資源,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致富、集體增收。 如“電商第一村”軍埔村“第一書記”李博,積極發揮推動發展的作用。目前,全村村民開設淘寶網店3000多家、實體店200多家,月交易量達80萬筆,月成交金額近1.36億元。據不完全統計,揭陽全市村“第一書記”共幫助引進和培育經濟項目232個,引導發展產業帶動農戶7089戶,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
3. 基層變“安”。村“第一書記”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解決好群眾合理訴求。深入化解社會矛盾,農村基層社會平穩安定,農民心平氣順、安于樂業,揭陽全市信訪量明顯下降?;顒娱_展以來,村“第一書記”參與排查、解決農村相對突出問題789宗,預防和化解群眾矛盾糾紛2295宗。真正實現把各類矛盾和不安全因素解決在當地、解決在基層,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出縣。
4. 農村變“靚”。村“第一書記”針對農村“臟亂差”等現象,迎難而上,主動出擊,依靠群眾,多措并舉整治環境衛生,使“臟亂差”變“凈潔美”。揭陽惠來縣華吳鎮東隴村“第一書記”曾雪元多渠道籌資290多萬元,建設村文化廣場、完善學校配套設施、安裝治安監控系統、整治村容村貌,使農村舊貌換新顏,村里的老黨員稱贊他“后生可畏”?;顒娱_展以來,村“第一書記”累計投入資金9000多萬元,為群眾辦好事實事1398件,進一步密切了干群關系。
5. 干部變“實”。村“第一書記”自覺落實市委要求,直面群眾的真實需求,直面農村發展的復雜矛盾,認真思考和探索農村發展新路子,在服務群眾中升華了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釋放了干事創業的潛能,錘煉了為民務實清廉的作風,增長了服務基層引領發展的才干。目前已有近百名優秀年輕干部作為揭陽市各級后備干部進行重點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