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近年來,淮北市委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立足礦鎮交錯、地域偏小、城鎮化率和工業化率較高的市情實際,因地制宜,分類實施,扎實開展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工作,初步構建了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為加快全市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做法
1、建立結對共建工作機制。建立高位推進機制,成立高規格的領導小組,明確各基層黨組織書記為直接責任人的職責,定期研究解決結對共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建立結對共建工作季度督查、半年總結制度,把市直部門結對共建工作納入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把縣(區)結對共建情況納入全市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考核。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市、縣財政每年劃出專項資金支持共建活動,涉農部門每年切塊20%項目資金扶持結對村發展,市委組織部從市管留存黨費中給予后進村、難點村每年1萬元的專項黨建經費支持。
2、探索切實有效的共建形式。按照黨委部門聯弱村、經濟部門聯窮村、政法部門聯亂村、業務部門聯專業村、企業自愿聯村的原則開展結對共建。一是市縣(區)直黨組織與村開展結對共建。實行“5+1”結對幫扶,即:每個村指定一名市級領導和一名縣(區)領導聯系,一家市直部門和一家縣(區)直部門與村結對幫扶,選派一名年輕優秀機關干部到村任職。二是開展“村企”和“礦鎮”結對共建。主要采取非公企業和村黨組織“村企共建”、煤礦和駐地鄉鎮黨委“礦鎮共建”兩種形式。三是開展“互聯雙推”結對共建。組織主導產業相同或相近的村黨組織互聯共建,共同推動產業發展和黨組織建設。四是開展社區與共駐單位結對共建。組織社區與轄區內的機關、企業、學校、醫院等單位建立共駐共建關系,開展“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
3、認真落實共建各項任務。一是推進基層組織共建。引導結對雙方黨組織通過簽訂共建協議,制定共建計劃,明確共建目標,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二是推進黨員隊伍共管。組織開展“千名干部下基層、同創共建文明城”等活動,引導各級黨員干部紛紛走入基層、服務基層。三是推進干部人才共育。引導結對單位把結對村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重要平臺,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村任職,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幫助結對村培養干部和各類人才。四是推進科學發展共贏。引導結對單位幫助結對村理清發展思路,引進發展項目;引導非公企業、技術推廣機構到村建基地、設協會、辦市場,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五是推進困難群眾共幫。引導結對雙方黨員、干部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六是推進黨建資源共享。涉礦鎮、村利用礦區黨建活動陣地優勢,組織開展政治活動、教育培訓、文化娛樂等;各級體育、文化、科技等部門借助開放式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廣泛開展“送科普、送電影、送戲下鄉”等各類公益性服務活動。
三、成效
1、實現了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利雙贏。一方面,推動社會資源向農村基層的集聚,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2011年10月以來,全市結對單位共為結對村辦好事、實事3049件,幫扶資金1457萬元,爭取項目427個。另一方面,市、縣區直部門把結對村和社區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重要平臺,選派一批優秀年輕干部到村任職,培養鍛煉一批機關干部,進一步改進了機關工作作風。
2、激發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活力。近兩年來,該市“五星級”黨組織和黨員的數量明顯增加,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明顯增多;基層黨的建設成效明顯,該市利用開放式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經驗做法,入選全國首屆基層黨建最佳創新案例。
3、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2012年人均GDP達到4638美元,農民人純收入7400多元;全市工業化率已達60.8%(分別高于全國22.3 個百分點、全省14.2個百分點)、城鎮化率已達57.2% (分別高于全國4.6個百分點、全省10.7個百分點),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文明程度普遍較高;政治生態建設取得明顯進步,組織工作滿意度大幅提升。
四、啟示
1、深入開展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工作要強化認識。采取多種措施教育結對雙方充分認識到,深化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工作,是服務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新形勢下開展群眾工作、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基層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的內在需要。
2、深入開展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工作要創新理念。要創新城鄉黨組織“一盤棋”理念,打破鄉黨組織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工作模式;創新城鄉黨組織雙向互動理念,打破城鄉黨組織單項幫扶、互補借鑒的結對模式;創新城鄉黨組織資源共享理念,打破城鄉黨建資源配置失衡、封閉管理的運行方式,建立立體式、網絡化、多層次的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工作體系。
3、深入開展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工作要注重雙贏。要引導城市基層黨組織發揮主導作用,把農民發家致富、村集體經濟發展、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共建切入點,既注重送資金、送物資,又注重引項目、帶人才、傳技術,還注重幫思想、送文化。要積極探索創新城鄉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共同關切、共同需求、共同提高的黨建載體,推動共建工作實現雙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