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白水縣積極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方向和黨員分布狀況的新變化,努力探索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的新模式,充分發揮產業鏈黨組織的作用,實現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經濟發展的互動雙贏。
一、起因背景
近年來,白水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突飛猛進,呈現出多元化多層次的特點,基層黨組織的活動方式和黨員活動范圍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一是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批以優勢產業為主導,跨地域和行業,產、加、銷相銜接的特色產業,相當數量的黨員和農村經濟能人成為產業發展帶頭人、私營企業主或農民經紀人,活躍在生產經營的多個環節和領域。二是新農村建設的重大事務、經濟發展、黨員發展教育管理、后備干部的培養等需要黨組織直接領導和參與的工作都發生了重大變革,僅僅依靠傳統的黨組織設置方式難以最大程度地發揮效能。三是新型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導致了黨組織的工作與農村經濟發展結合點難以確定、黨員作用發揮難的問題。
針對這一現狀,白水縣提出了“打破行政地域區劃,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的工作思路,本著積極穩妥、逐步推進、適當超前的原則,在各鄉鎮自行建立農業產業化黨組織的基礎上,在全縣農村經濟合作總社上建立黨支部,以加強對其下屬合作社黨小組的教育和管理。使黨建始終圍繞產業發展服務,實現黨建與經濟工作同頻共振,互動雙贏。
二、主要做法
實踐中,該縣始終按照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的要求,創新設置形式,規范功能職責,明確活動方式,初步建立了以建制村黨組織為主體、產業黨支部為骨干的新型農村基層黨組織構架。
1.創新設置形式。以產業分類為主要依據,結合各鄉鎮、村的區域特點、產業特色、經濟規模、黨員人數和職業分布實際,新設立的專業黨組織大體上有四種形式:一是產業黨組織,依托“一村一品”示范基地建立黨小組,把抓黨建與興產業緊密結合起來;二是協會黨組織,圍繞特色產業發展,在黨員較多的農村產業協會設立黨組織;三是合作社黨組織,把從事農產品產、供、銷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中的黨員組織起來建立黨組織;四是企業黨組織,以產業化龍頭骨干企業為主體,采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等方式建立黨組織。截至目前,先后在部分條件成熟的果業(種植、加工、倉儲)、蔬菜、養殖等專業合作社(協會)龍頭企業中建立產業化黨支部21個、黨小組80余個,共涉及黨員570余人,覆蓋全縣10個鄉鎮90余個村;在煤炭、建筑、運輸等行業建立黨支部5個;在酒店、超市、商貿等服務行業建立黨支部17個。
2.確定隸屬關系。新組建的專業性農村基層黨組織,采取以屬地管理和行業管理相結合的管理原則。同一行政村內,具備建立條件的,可跨組建立專業黨小組,隸屬行政村黨組織管理;同一鄉鎮內跨村建立專業黨支部,隸屬所在鄉鎮黨委管理;跨鄉鎮建立專業黨支部的,隸屬于所在地鄉鎮黨委和職能部門黨委管理。
3.規范功能職責。為使改進設置后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有效運行,對村級黨組織和各專業黨組織職能進行劃分,明確各產業黨組織屬功能性黨組織,與行政村黨組織平行。主要職責是在上級黨組織領導下,在專業社(協會)中發展黨員,并對所屬黨員進行登記管理;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措施并組織實施;充分發揮黨員的帶動作用,推動產業發展,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各產業黨組織成立后都制定完善了產業黨支部工作職責、發展黨員、考核評比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保證了支部工作有章可循。堯禾鎮漢寨村的圣女果協會黨支部成立后,把主要職能定位為“四抓”,即:抓政策宣傳,提高黨員群眾發展產業意識,引導產業健康運行;抓學習培訓,提高農民素質,增強致富本領;抓能人帶動,壯大產業規模,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抓人才培養,吸收優秀人才,為黨組織輸送“新鮮血液”,激發黨組織活力。同時,黨支部圍繞推動產業發展,從技術指導、生產管理到市場銷售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現發展會員216人,分布在全縣18個行政村,使產業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4.明確活動方式。產業黨組織除參加上級黨組織統一組織的活動外,以在本產業內開展富有自身特色的活動為主。重點圍繞推進產業發展,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和實用技術培訓,提高黨員、社(會)員的專業技能和素質,增強黨組織活動的吸引力。組織黨員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提高黨員“雙帶”能力。對跨村、跨鄉鎮加入的黨員,本著有利于發揮黨員特長、有利于加強管理、有利于進行針對性教育的原則,實行個人自愿和組織安排相結合,統一編到相應的黨組織中,保證黨員正常參加活動。西固鎮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成立之前,原有協會中的10名黨員分散在7個村。本村支部組織活動時,這些黨員不是因忙于生產不能參加,就是因內容或形式單一而被動應付。產業黨支部的成立,把這些目標、志趣和利益相同的黨員組織到一起,突出產業特色開展各類活動,黨員參與熱情空前高漲,積極為產業發展獻計獻策。
三、主要成效
黨組織設置形式的改進,帶來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領域、工作重點和工作形式的新變化,形成了全新的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為農村基層黨組織更好地服務發展搭建了新平臺,主要表現為“三個實現”:
1.實現了村級黨組織工作角色和領導方式的轉變。按照黨員特點和產業結構設置的產業黨組織,工作重心在服務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上,拓展了黨組織領導農村工作的領域,找到了農村市場經濟條件下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的新途徑,實現了黨建與經濟工作的和諧共進。同時,隨著產業黨組織的成立,一批集聚在農村產業鏈上的致富能人被及時吸收入黨,農村基層黨組織發展先進生產力得到了具體體現。今年以來,該縣產業黨組織共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6名,發展新黨員6名,產業帶頭人、致富能手中有37人被選進黨組織或村委會,38人被列為村級后備干部,為黨的基層組織增添了新活力。
2.實現了農村政治組織資源與經濟組織資源的相互融合。農村各類經濟組織擁有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等經營管理優勢,專業黨組織則具有上級黨組織支持幫助和組織領導、政策引導、發動群眾等社會動員力的政治優勢,兩種資源在具體的項目、服務上,實現了有效對接和優勢互補。改進組織設置形式后,黨組織依托經濟組織為群眾解決生產難題,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把服務滲透到各個生產環節,解決了農民生產的諸多難題,推動了產業發展。西固鎮王河村圍繞當地優勢產業,積極創辦了貝蕾王蔬菜專業合作社,并在合作社基礎上建立了黨支部,黨支部多方協調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為合作社社員提供信息、舉辦技術培訓、找訂單、跑市場,使種植規模不斷擴大,迅速發展成為當地的一個重點富民產業,現有會員710余人,人均收入在8100元以上。
3.實現了農村發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新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形式,適應了農村市場化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順應了廣大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強烈愿望。在黨組織和農民黨員的組織宣傳和引領帶動下,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和風險抵御力不斷增強,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昌盛果業公司依托蘋果農民合作總社,在全縣10個鄉鎮都成立了分社,同時輻射宜君、洛川、黃陵、澄城等周邊縣區,輻射會員達2100多戶??偵缫劳胁⒐军h支部,在各分社建立黨小組,按照《黨章》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章程》開展活動,致力于統一組織和規范各類農村蘋果協會行為,充分發揮聯結黨和政府與農民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四、啟示
白水縣在農業產業鏈上建立黨組織的做法,給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做好新形勢下的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啟示一:基層黨建工作必須緊跟經濟發展步伐?!皣@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是基層黨建工作永久不變的主題,經濟工作拓展到哪里,黨建工作就要跟進到哪里,黨員流動到哪里,黨組織就要延伸到哪里。白水縣“把黨組織建在農業產業鏈上”的工作思路,正好順應了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開展產業鏈黨建工作,該縣既實現了黨組織對農村黨員的無縫覆蓋,又為產業鏈經濟組織注入了新鮮血液和新的活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農業產業化、農民市場化進程。
啟示二:基層黨組織必須準確進行功能定位。實施政企分開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環節,減少直接干預是改善黨的領導的應有之義。適應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發展需要建立的基層黨組織,必須準確界定自己的功能和職責,減少自己的行政傾向和行政色彩,放手、放膽讓新經濟、新社會組織發展。白水縣產業鏈黨組織確立的“參與而不干預、引導而不主導、協辦而不包辦”產業鏈經濟事務的工作方針,對促進產業鏈經濟組織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啟示三:基層黨建工作必須有效整合各方力量?;鶎狱h建工作領域廣、頭緒多、事務雜,僅憑單打獨斗是干不好基層黨建工作的。只有跳出黨務部門的小框框,樹立借力運作的“大黨建”理念,發揮物質生產部門和社會管理部門的力量,把各項工作統籌起來抓,基層黨建才可能卓有成效。白水縣把農業產業鏈黨建和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創建學習型村鎮活動結合起來抓,在22個涉農企業、行業協會建立黨組織,融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和遠程教育終端站點為一體的高標準學習陣地,在鏈外企業以給補貼的方式設立產業鏈“黨員干部培訓崗”,有效解決了產業鏈黨建陣地不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