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產業園區是實體經濟聚集發展的主要平臺。近年來,貴州省貴陽市黨的建設工作聚焦全市大力推進產業園區建設、創新驅動實體經濟大跨越的發展戰略,以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為統領,在全市產業園區創新實施“建組織、建機制、建平臺,服務發展、服務穩定、服務群眾”的“三建設三服務”工作,把黨的建設全面融入園區建設、園區內企業發展、園區區域和諧平安創建、企業黨員和員工激勵關懷,凝聚形成了推動產業園區快速高效建設發展的強大合力,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背景起因
在黨的十八大關于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精神指導下,貴州省貴陽市緊緊抓住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的重大機遇,突出“北京—貴陽創新驅動區域合作”,加快推進以北京中關村貴陽科技園為核心的產業園區建設,著力打造以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聚集發展平臺,引導600多家國有和非公有制企業迅速入駐園區建設發展。全市13個各具產業特色的產業園區和1個綜合保稅區成為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招商引資的主要平臺和對外開放的第一窗口。
如何把中央關于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要求貫徹落實到產業園區,發揮好黨的凝聚和服務優勢促進產業園區快速建設發展,是貴陽市黨建工作圍繞中心、服務中心的一個新的命題和重大課題。近年來,貴陽市以服務為根本,在產業園區創新實施“建組織、建機制、建平臺,服務發展、服務穩定、服務群眾”的“三建設三服務”黨建工作載體,著力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轉化為服務園區建設發展的骨干力量,有效促進了產業園區建設提速增效。
二、主要做法
(一)建組織,黨建工作全覆蓋。建立結構合理、管理順暢的黨組織體系是加強黨的建設最基礎的工作。貴陽市在全市各產業園區辦成立黨委,領導產業園區全面工作。由區(市、縣)黨委書記兼任黨委書記,履行園區黨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職責,并配備1名黨委委員專職抓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推進園區內企業黨組織建設,在企業入駐園區第一時間,從市、縣組織部門、工信部門、招商部門等或園區選派協調能力強的黨員干部擔任黨建指導員和項目專員,幫助企業解決用水用電、招工用人、黨組織組建等困難和問題。本著有利于統一領導、有利于開展活動、有利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原則,通過單獨建、聯合建、掛靠建等方式,合理設置園區內企業黨組織,并根據工作需要,把支部建到產業鏈、建到項目組、建到工地上、建到團隊中。目前,共建立黨組織473個,全部覆蓋已入駐的641家規模以上企業。同時,按照“組建同步、機構精簡、職務交叉、活動聯辦、經費共用”原則,全面推進建立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
(二)建機制,運行管理規范化。建立運行有效、管理規范的工作機制是保證政治暢通、充分發揮好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的關鍵。實行黨員領導干部帶頭聯系服務園區和企業,市、縣黨員領導干部共建立139個園區和企業黨建工作聯系點,每季度至少一次到聯系點指導推進工作。實行園區大黨委機制,建立以園區辦黨委為核心、轄區內企業黨組織為基礎、駐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大黨委,以定期召開例會方式共商共決園區建設。落實產業園區黨建工作責任制,每年定期組織園區辦黨委書記就抓班子帶隊伍、抓組織強服務、抓建設促發展、抓廉政強作風的情況向市委進行專項述職,接受評議,并將結果作為干部考核和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推進市縣機關黨員干部聯系園區企業黨組織、企業黨員聯系員工作,先后選派兩批200名黨員干部到企業掛任黨組織副書記協助抓黨建工作。加強經費保障,對企業上繳的黨費全額返還,按每名黨員每年不低于100元的標準,將企業黨組織活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三)建平臺,關懷凝聚常態化。凝聚園區企業黨員和員工需要管理規范、吸引力強的活動平臺。著眼于園區企業發展和黨員員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突出抓好服務平臺、交流平臺、人才聚合平臺三大平臺建設。累計投入700萬元,在各產業園區集中建立面積在300平方米左右的園區黨員服務中心,開展集中培訓、開辦文化沙龍、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建起黨組織和黨員員工聯系溝通的交流平臺。在園區建設黨建網站、辦內部刊物、編發簡報,吸引廣大黨員和員工關注和參與黨的建設。始終把服務人、關懷人、溫暖人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推進“人才強園”工作,為引進人才解決好住房、子女入學、家屬就業等困難,建設700套人才公寓吸引高層次人才到園區服務。同時,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經費投入,建網站、辦刊物、搞活動,全面推進企業文化建設。
(四)服務發展,推動園區和企業快速建設。把黨建工作主動、全面融入園區和企業基礎建設,融入企業生產經營、技術創新的各個環節,突出發揮好干部和企業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以園區辦黨委統籌,部門協同配合,組織4000多名黨員干部組成的300多支項目服務隊、“帳篷工作隊”、“背包工作隊”進駐工地、駐扎企業,對基礎建設、產品生產運輸等各個環節提供“點對點”、“保姆式”服務。在企業,設立黨員示范崗、先鋒崗,成立黨員突擊隊、先鋒隊,廣泛開展“爭做好黨員”、“企業是我家,發展靠大家”活動,開展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團隊、生產先進、技術創新先進評選,在企業形成“人人爭先進、個個創一流”的濃厚氛圍,為企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五)服務穩定,創建平安和諧發展環境。和諧穩定才能發展。把園區黨建融入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大局,開展平安園區創建活動。通過共駐共建,加強園區黨組織與地方政法、公安、綜治、民政、安監、消防、交通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協調企業多渠道增加就業崗位、開發公益性崗位,或組織當地富余勞動力開展技能培訓等措施,充分吸納區域農村、社區富余勞動力就地就業或轉移就業。園區辦黨委在征地拆遷、就業用工、基礎建設等方面共商共決,各園區實現征地拆遷零上訪,幫助地方群眾辦實事340余件,企業和項目得以迅速入駐、迅速施工、迅速投產。同時,組織企業與地方黨組織結對共建,一起開展文體娛樂、政策宣傳活動,緊密溝通、順暢協調,增進了解團結,有效促進了區域內社會環境和諧穩定。
(六)服務群眾,實現改革成果與群眾共享。把園區黨建工作的服務對象定位在企業黨員和員工群眾、區域農村社區黨員群眾上。園區黨委統籌利用各方面資源,建立黨員之家、職工之家、困難幫扶站,設立愛心基金、建立互助小組,盡力幫助解決黨員和員工的困難和問題。企業黨組織充分發揮建設誠信企業的引領作用,引導和監督企業依法經營、按章納稅,廣泛聽取黨員和員工呼聲,高度關注工資、勞保福利、安全保障。按照企業需要定期組織開展技能培訓,使員工的工作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對企業的歸屬感不斷提升,勞資關系不斷融洽,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和農業生產轉型,解決周邊就業1100余人,促進園區建設與區域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互促雙贏。
三、初步成效
(一)保證政令暢通服務園區建設的能力不斷增強。通過抓組織覆蓋,抓機制建設和規范管理,抓黨建工作責任制落實,在市、縣、園區、園區企業以及園區區域內形成了縱向協調、橫向聯動的工作格局,整合和利用資源解決園區及企業建設發展困難和處理矛盾糾紛的能力明顯增強,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和部署得以快速落實。2013年,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產業園區加快發展的意見》后,園區升級行動計劃、培育四大千億產業集群等決策部署在園區迅速推進,當年新增標準廠房面積51萬平方米,所有園區實現“七通一平”,并將在2015年實現“九通一平”,全部達到一類園區標準。
(二)聚焦經濟建設服務企業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樹立跳出黨建抓黨建的理念,把黨的建設、黨的工作全面融入和服務于園區企業,對內強服務、對外抓協調,幫助打造企業文化,關心每一位員工生產生活,盡力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各種困難,使企業能夠放開手腳抓發展,園區企業為地方經濟作出了突出貢獻。2013年,園區工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70%,全市生產總值首次突破2000億元,貴陽市提前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
(三)堅持以人為本凝聚業主員工的能力明顯增強。黨建激發活力、增強實力、彰顯魅力。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園區和企業黨組織的有效作為,使企業在自身建設發展、與地方的矛盾糾紛、企業內部矛盾等問題得到快速妥善解決,廣大業主和企業員工對黨組織的認識不斷提高。貴州鋁城鋁業項目入駐白云工業園建設中,園區辦黨委派駐蹲點的項目服務隊日夜駐扎在工地,快速協調完成生產用電線路架設和通電,5天全面完成廠區的綠化、美化工作,使項目提前6個月實現點火投產。深受感染的公司董事長在項目投產不久,鄭重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產業園區,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員工達到1400名。
貴陽市產業園區黨建工作受到上級部門和各級新聞媒體的關注。2013年以來,《人民日報》、《中國組織人事報》、《企業黨建論壇》、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等新聞媒體先后刊發了貴陽市產業園區黨建工作的做法;中組部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調研督查組在實地調研后給予了“領導重視、工作扎實、成效明顯”的肯定。2013年初,貴陽市還承辦了貴州省產業園區黨建工作現場會。
四、探討
作為新的實體經濟發展區域,產業園區黨建工作面臨著許多問題,從發展的角度看,應突出解決好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要解決好區域共建的問題。產業園區不是封閉、獨立的生產區,在園區建設、企業生產、員工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會與區域所在地農村、社區、機關單位、社會組織等有著關系,因此,要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一定的活動方式將園區的“內”和“外”緊密聯系起來,推進資源共享、發展共進,從而實現和諧共處,平安共建,特別是以此為契機解決好農村勞動力轉移、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集體經濟的問題。
(二)要解決好服務理念不夠的問題。在企業具有自主生產和管理功能、各類人才高度聚集、人員信仰和文化構成復雜的產業園區,必須牢固樹立服務的理念,切實轉變工作方式、改進工作作風,寓管理于服務之中。要通過建立直接聯系的工作機制,推動市、縣和園區三級把服務觸角延伸到每一個企業、每一個黨員、每一名員工,以更好的服務來保障和推進企業發展,以企業更好的發展來落實和提升服務。
(三)要解決好企業黨務工作者缺乏的問題。與園區辦黨委配備有經驗豐富的黨務干部相比,企業黨務工作者少、熟悉業務的更少的問題普遍存在。因此,上級組織部門和園區辦黨委要把選拔、培訓、培養三個方面結合起來:一方面,在企業無合適人選時,引導企業從改革改制國有企業等具有黨務工作經驗的人員中選聘黨務工作者;另一方面,要組織企業現有黨務工作者開展業務培訓,以盡快提升工作能力;同時,要注重抓長遠,幫助企業從現有黨員中培養儲備一批后備力量,使黨的建設后繼有人,永遠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