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起因
2002年7月,南京市挹江門街道工委積極探索密切轄區單位黨組織活動方式,努力開展社區黨建工作新嘗試,經與轄區單位協商,邀請了轄區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社區在職黨員代表、離退休黨員代表、社區居民代表大會中的黨員代表到街道開會,并吸收他們為“社區黨建議事會”首批成員?!吧鐓^黨建議事會”會長均由駐區單位黨組織中政治素質較高、熱心社區服務、熟悉黨務工作的領導干部或社區內有威望的離退休黨員擔任,社區黨組織負責人承擔制定計劃、匯報聯絡等。這一創新的組織載體,以“社區黨建議事會”這一組織載體為紐帶,形成了適應本街道社區共駐共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社區黨建工作新機制。
二、具體做法
第一,建立新機制,帶來了社區黨組織的新活力?!吧鐓^黨建議事會”,是社區各類黨組織和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新型組織紐帶。街道黨工委在廣泛征求轄區單位代表的意見基礎上,研究建立了相應的“社區黨建議事會”工作制度,擴大了社區黨組織工作的力量。一是目標管理制度?!吧鐓^黨建議事會”由社區黨組織牽頭,每季召開一次,并由一名社區工作者負責日常事務。社區轄區單位黨組織要把參與落實“社區黨建議事會”的意見決議,列為單位總體工作規劃,并將參與落實共創社區黨建工作情況作為其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二是定期征求意見制度。在每季度的“社區黨建議事會”議事期間,街道、社區都安排一定的時間直接聽取與會單位代表對社區黨建工作的意見,并發放《征詢建議信》,征求代表成員對社區重大事項活動建議和要求,并在規定的期限內將意見處理情況反饋給駐區單位。三是信息傳遞制度。社區黨組織通過“社區黨建議事會”這一組織載體,把社區建設發展的重大事項、工作思路,及時向單位黨組織通報,把區委、街道工委有關社區黨建工作會議精神等及時向單位黨組織轉達,加快信息傳遞,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四是情況分析制度。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建立起信息網絡,加強與社區黨組織的聯系,每月對轄區單位黨建議事會成員單位提供的社區黨建工作意見情況,進行梳理分析處理。五是評選表彰制度。在做好區年度表彰社區黨建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基礎上,街道每年都組織評選參與街道社區黨建活動的先進單位黨組織和黨員積極分子,在黨的紀念日會上或街道社區黨建工作會議上給予宣傳表揚?!吧鐓^黨建議事會”這一新的工作機制的建立,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自身建設,加大了對社區黨員教育管理的力度。街道丁山、戴家巷等社區黨組織針對不少轄區單位黨組織規模小,活動條件有限,單獨組織上黨課、進行時事政治報告有一定的難度,社區黨校就把服務的對象從以離退休黨員為主,擴大為各單位黨組織服務,社區的每次黨課教育,都通知單位黨組織參加,擴大了黨員教育的覆蓋面。模范西路社區黨組織為了使黨員干部在八小時內由單位管,“八小時外”由社區管,使黨員時刻置于黨組織的監督之下,研究制定了《社區黨員雙重管理制度》,以“社區黨建議事會”的名義,下發到社區單位黨組織;還聘請轄區單位10名積極分子為社區黨風監督員,定期對社區“窗口”單位進行了明查暗訪,由社區黨組織定期向黨員所在單位的黨組織進行通報。通過以上形式既強化了對黨員的管理教育,又把黨員的先進性體現在社區日常生活中,密切了黨同群眾的聯系,不斷增強了黨組織在社區工作中的活力。
第二,“四聯”方式,匯集了單位黨組織的資源優勢?!吧鐓^黨建議事會”這一新的組織紐帶建立,打破了以往條塊分割為主要特征的傳統黨建工作格局,進一步發揮單位黨組織作用,形成了地區“大黨建”的政治資源。一是重大任務聯做。面對2003年突如其來的非典型肺炎的侵襲,街道工委及時組織召開了“地區黨建聯席會”,由“社區黨建議事會”成員為組長,組建了挹江門地區防非典領導小組。轄區單位十四所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大量資助;鐵路中心醫院、區中醫院派人分別為社區送上消毒液、口罩,定期為社區居民樓棟進行消毒工作,還派專家上門多次為社區居民講解有關防非知識;南京政治學院、經濟學院等轄區單位還組織人員制作防非典電化教材、宣傳圖片,自編“抗非典三字經”在社區居民中傳唱。通過轄區單位共同努力,確保了社區抗非工作的順利進行,挹江門街道地區被上級評為抗非典先進單位。2012年,在創先爭優活動中,街道工委充分發揮“社區黨建議事會”的作用,針對黨員群眾提出的有關問題,分別召開了街道“社區黨建議事會”,組織聚集社區單位力量資源,在街道、社區、駐地企事業黨組織中分別開展了“先鋒工程”、 “凝聚力工程”和“基石工程” 等建設活動,讓居民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活動帶來的實惠變化,進一步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親和凝聚力。二是公益事業聯辦。社區黨組織以“社區黨建議事會”為契機,廣泛開展了共建“美好家園”等活動。轄區單位普遍樹立了“駐在社區、關心社區、服務社區、建設社區”的理念,積極支持配合社區搞好公益性群眾性工作。察哈爾路社區黨建議事會成員單位核工業部272大隊,在得知社區黨員活動用房小、設施缺乏的情況后,主動提供價值10萬元的物資幫助翻建活動用房。還比如,模范西路社區定淮門3號小區是社區中居住密集的小區,對小區的環境要求較高。社區與轄區單位協商多方籌資,對該小區進行了徹底改造出新:修建了道路、興建了車棚、鋪設了草坪、建造了健身廣場,并在小區內配備了全市第一家標準式健身器材,使小區集健身、娛樂、休閑于一身,深受居民群眾的歡迎。
三是文體活動聯誼。每逢春節、國慶等重大節日,社區都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轄區單位都派出最強陣容,推薦最好的運動員和歌手,并為社區群眾提供開展活動場地、音響、甚至運動員、演員的生活保障等,從而滿足了社區居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街道還積極培育社團組織,組建了多支特色文體團隊。比如,挹江門社區老年藝術團、少兒藝術團、體育協會等,揚劇隊、腰鼓隊、青青舞蹈隊等20多支群眾性文體活動隊伍。2004年街道被評為“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街道從2005年起,連續多年被市區評為“六送文體進社區”先進單位。 四是文明和諧社區聯創。街道各社區黨組織以“社區黨建議事會”活動形式,在轄區內積極開展創建文明和諧社區競賽活動。社區與轄區單位溝通,簽訂了創建文明和諧社區活動的責任書,成立了治保會,民調站、護廠、護校隊等駐區群防群治組織,共同維護社區安全、共創社區文明和諧。社區還依靠社區在職黨員、積極分子,及時了解社情、民意和社區居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駐區單位還派出專業人員,深入開展創建文明和諧社區宣傳服務活動,形成了強大的創建合力,取得了明顯的效果。2013年度,街道9個社區全部被區評為三星級以上的文明和諧社區,其中四星級文明和諧社區3個,三星級社區6個,走在全區社區建設的前頭,街道工委書記在區組織的推進會上作經驗典型發言。
第三,組織協調,提升了為社區居民群眾辦實事水平。街道各社區黨組織以“社區黨建議事會”為紐帶,根據駐區單位的不同專業、特點,協調各類組織間關系,動員、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大大提高了為社區居民群眾辦實事的水平和能力。一是努力促使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街道充分利用駐區單位信息資源優勢,建立了社區勞動再就業服務站,對轄區下崗失業人員做到了家庭情況清、身體狀況清、就業定向清、技能培訓清。近年來,模范西路社區黨組織還充分依托轄區十四所服務中心、寧冶公司、蘇果超市等大企業單位,僅去年就為社區解決了7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009年街道充分利用“社區黨建議事會”平臺,匯聚地區人力物力資源,切實幫扶弱勢群體再就業,全年新增就業崗位1938人,實現再就業847人,幫扶困難人員再就業304人,全年累計發放低保金3221戶6902人次,121萬多元,做到了各項優撫政策落實到位,實現了低保全覆蓋。街道被評為“基本無失業街道”。二是努力實施“扶貧濟困工程”。街道與駐區單位組織聯系溝通,建立了轄區共抓“扶貧濟困工程”活動責任制,動員單位黨組織參與“扶貧濟困工程”。今年初,街道工委與駐區單位研究制定了“扶貧濟困工程”責任書,并健全相應的幫扶制度,要求轄區有正常收入的在職社區黨員、工作者、家庭條件好的社區積極分子與生活困難的社區居民群眾結成“一助一”幫扶對子,定期上門服務,對進入低保人員,逢年過節都要上門慰問,給予一些優惠政策;對殘疾人、烈軍屬定期走訪,了解他們在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2008年度街道轄區單位黨組織籌集資金60多萬元,先后幫扶社區困難戶980余戶,其中有370余戶脫貧。街道榮獲 “送溫暖”先進集體。三是努力實現社區居民自治。社區黨建議事會協商社區事務時,對涉及社區建設的一些重大問題,把議事會的共識要求,交社區成員代表大會決策,從而把黨的意圖通過合法途徑,轉變為社區群眾的共同意愿。魯迅園社區283號小區,是六十年代的老小區,治安管理難度大,居民群眾反映強烈。社區黨總支組織了兩期“議事會”,發動社區黨員和群眾圍繞如何搞好社區治安廣泛開展討論,并設立專欄公布各方意見,讓社區群眾評議。經過十多天的討論,大家達成共識,一致表決通過建立物業委員會管理小區的決議,使得社區治安有了根本的好轉。近年來通過這一方式,社區黨組織還引導居民群眾順利解決了社區內寵物飼養、亂扔亂放、消防通道疏通、綠地護養等一系列疑難問題,逐步形成了社區性問題大家議、老大難性問題大家管的社區自治局面。四是努力確保社區平安和諧。街道工委依據轄區單位黨組織力量建立了聯防合作,在社區實行“居戶聯防”的社區治安管理新模式,構建了社區“信訪疏導網絡”。轄區單位不僅幫助駐區居民安裝平安E門,共同出資聘請門衛等,還動員組織單位在職黨員、青年團員、志愿者2200余人,組成了挹江門地區“綜合治理協會”,明確責任、分片包干、為民解難,做到“面上有人轉、線上有人巡、點上有人守”,筑起群防群治的銅墻鐵壁。2002年以來,街道連續六年被市評為“綜合治理先進單位”,2012年被區評為“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街道”,為居民群眾創造了安定和諧的居住環境。
三、成效與體會
十多年來,在上級組織部的具體幫助指導下,街道各社區黨組織堅持充分發揮“社區黨建議事會”紐帶作用,使同一地域內不同系統、單位的黨組織和黨員共同關注的地區性、社會性、群眾性的工作,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省委常委、時任市委書記羅志軍,時任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長楊植,曾在區領導等陪同下視察了街道模范西路“社區黨建議事會”工作,給予高度的評價。街道“社區黨建議事會”的作用經驗做法,曾分別被《社區黨建》、《黨建縱橫》、《金陵嘹望》等全國、省市黨建報刊媒體和網站轉載刊發,為探索推進新形勢下社區黨建工作,提供了較好的理論實踐成果。
在“社區黨建議事會”這一組織紐帶作用下,社區工作從過去的“單兵作戰”,發展到今天的“集團作戰”,力量聚集壯大了,水平能力提升了,為適應新形勢下 “大黨建”格局,提供有力的組織協調和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