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g08gg"></li>
<li id="g08gg"></li>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able id="g08gg"></table></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t>
    <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li id="g08gg"></li>
  • <li id="g08gg"></li><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頻道|黨建數據庫
    首頁 > 正文

    江蘇灌南:“一委一站”模式破解小微企業黨建難題


    發布時間:2016年07月21日 13: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隨著非公經濟迅猛發展,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全縣11個鄉鎮。面對小微企業黨建工作諸多矛盾和瓶頸問題,如何破解?灌南縣創新黨建工作思路,發揮工商部門的職能優勢、組織優勢和隊伍優勢,依托私營個體經濟協會,通過構建“一委一站(私個協會黨委,黨群工作站)”非公經濟黨建模式,創新“一站式全程服務、兩覆蓋黨群共建、三途徑動態管理、四同步統籌推進”的協會非公黨建工作法,有效破解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黨建難題,推進了非公企業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和黨建帶群建作用的有效發揮。

    一、背景與起因

    近年來,灌南縣非公有制經濟迅猛發展,除園區集聚的規模以上企業外,大量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分散在全縣11個鄉鎮。由于鄉鎮黨委對它們沒有行業管理權限和業務指導職責,導致單純依靠屬地管理模式“抓不住、管不好”,服務它們發展“沒抓手、不匹配”。在微小企業開展黨建工作,面臨著企業不支持、陣地不配套、經費難保障等諸多難題。如何破解?單純依靠組織自身部門的力量已經“鞭長莫及”、“力不從心”,必須統籌部門資源,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職能優勢,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才能實現微小企業管理到邊、服務到位,促進私營個體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基于此,灌南縣充分發揮工商部門的職能優勢、組織優勢和隊伍優勢,依托私營個體經濟協會,構建“一委一站(私個協會黨委,黨群工作站)”非公經濟黨建模式,有效破解了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黨建難題,推進了非公企業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和黨建帶群建作用的有效發揮。

    二、做法與成效

    一是順應形勢要求,創新非公經濟黨建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適應非公經濟黨建新形勢新任務,強化體制機制創新,確保黨建工作任務落到實處。一是建立雙重化管理體制。依托縣私營個體經濟協會,成立全市首家協會黨委,并根據工商分局區域設置和縣城區商圈樓宇、專業市場的分布特點,成立5個片區分會黨總支、10個商圈黨(總)支部。同時,對黨建工作職責作出界定,明確鄉鎮轄區內的非公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黨建工作由縣私營個體協會黨委負責,各鄉鎮黨委協助配合,形成了系統管理為主、屬地管理為輔的雙重化管理體制。二是構建區域化黨群服務體系。按照區域化大黨建思路,充分利用各級工商部門和私個協會的辦公場所,按照“一室多用”原則,把黨員之家、職工之家、青年之家、婦女之家整合在一起,建立6個片區黨群工作站。按照“6+4”模式拓展服務功能,即把黨群工作站打造成“黨群共建中心、黨群服務中心、人才舉薦中心、品牌戰略中心、融資理財中心、維權援助中心”和“金領黨員強責葆先基地、紅領黨員拓展提升基地、白領黨員創業孵化基地、藍領黨員成才培訓基地”。三是推行一體化黨群工作機制。由組織部牽頭,吸收工青婦、工商聯等10余家單位參與黨群共建,建立私個協會黨群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通過“三個聯合”,破解“三個難題”,促成“三個轉變”,即:聯合建立組織,破解黨組織覆蓋率不夠高的難題;聯合開展活動,破解黨建活動不正常的難題;聯合服務發展,破解作用發揮不突出的難題,促進非公經濟黨建工作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由“單一型”向“多元化”轉變,由“臨時型”向“常態化”轉變。

    二是著力破解難題,強化非公經濟黨建工作基礎保障。重點在人員配備、經費落實和制度完善上下功夫,夯實非公經濟黨建工作基礎。一是落實隊伍保障。重抓“兩支隊伍”建設,在全縣工商系統100多名干部中實行“一人雙崗、雙向兼職”,做到非公經濟黨建和工商、協會工作兩手抓;從黨群部門、經濟綜合部門、鄉鎮和涉企服務單位以及大學生村官中選派296名黨員干部擔任兼職黨建工作指導員,納入私個協會黨委管理,幫助開展黨建工作。二是落實經費保障。采取“四個一點”的辦法,建立活動經費多元化投入機制。即財政撥一點、部門出一點、黨費劃一點、企業贊助一點,建立專項工作基金100萬元,破解非公經濟黨建工作經費有限、來源不足的制約瓶頸。三是落實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黨群工作會商、黨群工作聯席會議、黨群工作分片包干、黨群工作懇談、黨群工作督查通報等制度,研究制定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若干標準及考評細則,切實解決非公經濟黨建無章可循問題。

    三是優化方法載體,提升抓黨建促發展的科學化水平。建立服務企業、服務職工長效機制,助推非公經濟黨組織“黨建強、發展強”。一是開展全程式黨建服務。堅持“在企業籌建時同步做好業主思想工作、在企業投產時同步組建黨組織、在企業部署工作時同步部署黨建工作、在駐企服務時同步指導黨建工作”的“四個同步”工作法,對企業黨建工作進行全程跟蹤服務。廣泛開展創建“雙強六好”黨組織和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黨員公開承諾等活動,促進企業黨組織履職盡責創先進、廣大黨員立足崗位爭優秀。目前,全縣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率達90.1%,50人以上企業黨員覆蓋率達100%,76名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和私營個體業主當選為縣級以上“兩代表一委員”。二是服務企業轉型升級。實施“藍領黨員成才計劃”,依托5個黨員成才培訓基地開辦“藍領課堂”,實行學分制流水式授課,幫助藍領黨員改善知識結構。在緊缺專業或主導產業中選送一批具有相當文化素質、工作業績突出的優秀藍領黨員,采取政府補貼的方式輸送到對口院校、知名企業進行進修深造,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持。搭建融資融智平臺,采集整理金融、教育、科技等部門信息,積極為相應企業牽線搭橋,促成銀企、校企合作,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目前,已幫助企業融資2.1億元,引進培養企業人才590名,促成“產學研”合作項目42個,培育國家重點新產品和省自主創新產品20個,高新技術產品126個。三是創造企業和諧發展環境。全面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成立勞動爭議調解庭,切實維護各方合法權益。組織50強企業開展“村企牽手行動”,幫助結對村建設基礎設施或發展特色產業,帶動剩余勞動力就業。成立“光彩公益基金”,引導業主黨員真情反哺社會,為扶貧濟困、公益慈善事業捐資捐款,奉獻愛心。目前,非公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8%,16家企業被評為省、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每年公益捐款1000多萬元。

    三、探索與啟示

    近三年的實踐證明,發揮私個協會職能作為推進非公黨建工作是一項成功探索,對于加強和改進非公經濟黨建工作具有深刻啟示:

    一是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必須夯實服務企業、促進發展這個根本。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根本任務是要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和監督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領導工會和共青團等群眾組織,團結凝聚職工群眾,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健康發展。離開這一點,黨組織就不能體現先進性,黨建工作就失去了意義和生命力。灌南非公企業黨建的實踐證明,只要我們的工作能夠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做大、做強、做優,維護好各方的合法權益,就一定能夠得到業主的理解和支持,受到廣大員工的歡迎和擁護

    二是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必須抓住整合資源,統籌推進這個途徑。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基礎弱,頭緒多,困難大,必須整合多方力量,統籌協作推進。灌南縣在推進非公黨建過程中,對私個協會和鄉鎮黨委、黨群部門、經濟綜合部門和企業黨建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形成多方聯動、各盡其責的工作格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踐證明,只有整合各方力量和資源,統籌推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才能形成強大合力,才能改變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相對薄弱的現狀。

    三是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必須突出以人為本、凝聚員工這個關鍵。灌南縣在推進非公黨建中通過實施“藍領黨員成才計劃”關注員工個人成長,促進職工的全面發展,彌補了精神缺失,滿足了成長訴求。通過全面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成立勞動爭議調解庭,切實保障了員工各項權益,維護了員工的主體地位,在非公經濟領域凝聚起最為廣泛的執政基礎。由于個人權益得到充分保障,職工“雇傭”心態基本消除,信任黨組織、聚集到黨組織周圍成為自覺行為。這表明,只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充分尊重員工主體地位,非公黨建才能打下扎實的群眾基礎,非公企業黨組織的凝聚力才會切實增強。

    国产av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