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吉首市針對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問題,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2011年以來,我市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村級組織“紅色股份”試點工作,取得了成效,創造了新經驗,解決了少數民族地區農村黨組織“無錢辦事”的老大難。
一、案例背景
吉首市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轄4個街道、12個鄉鎮,人口30萬人。全市現有39個社區、138個行政村。此前,全市絕大部分村無集體經濟,村級組織活動經費和村干部報酬完全依靠市財政解決,村級組織興辦公益事業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不強。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數量發展迅速,而且經濟實力日漸增強,成為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龍頭”。針對這種情況,市委組織部、市農村經濟合作管理局、市扶貧辦、市財政局等部門下到農村基層調研,尋找村級組織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契合點。調研發現,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要做大做強普遍缺乏資金、土地等投入,而村黨組織、村委會有一定社會資源卻無項目可做,可以把二者結合起來,讓他們優勢互補、實現雙贏。于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11月在全市選擇出4個村啟動“紅色股份”試點工作。
三、案例做法
“紅色股份”是由村黨組織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聯合創辦一個紅色公司,作為發展村公益事業的實體,由該實體采取資金、土地入股或其他資產入股的形式,由村黨組織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聯合創辦一個公司,通過該公司實現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股份合作。在試點村召開黨員大會,推選出值得信任的黨員代表,黨支部與其簽訂協議,委托其以個人名義注冊公司并擔任法人,這個公司接受村黨支部的領導和支持,代表村集體參股農民專業合作社,獲得收益歸村集體所有。
(一)試點工作按照“雙方自愿、互惠互利、民主管理”的原則開展。對試點工作做到宣傳到位,讓群眾了解是怎么回事,使全村黨員和全體合作社成員都認識到位。吉首市的情況是,各村黨支部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試點都有很高的積極性,紛紛要求承擔試點工作。
(二)選擇產業特色明顯、市場開拓前景較好、內部管理較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試點。我市經過通盤考慮,選擇了馬頸坳鎮隘口村茶葉專業合作社、白巖鄉億利德中藥材合作社、太平鄉司馬村吉太養殖合作社和河溪鎮馬鞍村富旺春柑桔合作社等不同鄉鎮、不同專業的合作社作為試點社。
(三)整合本市財政、扶貧、科技、民族事務、農業和畜牧水產等部門的部分支農資金,保持原資金性質和投入渠道不變、投向不變、監管主體不變,改革投入機制,變資金支持為資本扶持、變資金運轉為資本運轉,使這些資金作為紅色公司原始股本投入農民專業合作社,所產生紅利屬于村集體所有,通過“四議兩公開”等程序后用于興辦村公益事業等。
(四)“紅色股份”注入的資本金主要用于解決專業合作社在生產、加工、流通和服務等環節資金短缺的問題。在合作形式上,根據投入的資金規模和合作社的實際需求,可以形式多樣、類型各異。既可以是單個項目或某個環節、某個板塊上的合作,也可以是整體項目上的合作。土地等資產入股則主要用于建立生產、加工基地等。
(五)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紅色公司選派人員進入監事會履行監理職能,不直接參與和干預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管理和經營,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獨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地位。村黨支部和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發揮自身優勢,在外部環境和組織勞務方面,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服務,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和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六)按照“股權平等,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積累共有”的原則,合理確定利益分配方式。紅色公司每年按照所占股資總額的比例分取紅利,紅利的50%用于擴大再生產,原則上作為追加股本,繼續投入到合作社中去,實現資本滾動發展;其余50%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采取“村賬鄉管”辦法,合理用于本村的公益事業及彌補村級工作經費不足。
(七)“紅色股份”股本金實行封閉運行、封閉管理,股權不折股量化到個人,不允許退股提現,不能抵押及內部轉讓,以確保資金安全并投入農業產業。市農經部門作為業務主管部門,全程對試點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指導和監督,強化政策引導,規范其內部運行機制,幫助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在資產評估、股權設置、配股擴股和股本收益等方面促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保證股權人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
(八)建立風險防范機制。指導試點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強化風險意識,每年從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積金、公益金和風險基金,提高依靠自身力量化解各種風險的能力。市財政局、市農經局定期對合作社的生產經營狀況進行了解,對合作社的資金運行情況進行審計和監管。強化監事會及合作社成員的內部監督責任,保障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章實行民主決策和民主理財。
(九)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我市要求市直各部門、各鄉鎮黨委和政府要貫徹好國家關于“三農”的相關政策;落實好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意見》及相關文件精神,積極從政策、資金等方面支持、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幫助解決其在生產、經營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問題;開展對村黨支部和專業合作社相關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政策水平、專業素質和經營能力;進一步完善合作社《章程》,促使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序健康發展。
(十)由市委組織部會同相關部門和鄉鎮黨委開展對“紅色股份”的效益評估,對工作規范、效益明顯的試點單位加大扶持力度,對工作不夠規范、成效不明顯的責令其整改,直至給予處罰。要求有關鄉鎮黨委把試點工作作為村級黨組織建設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任務來抓,由黨委書記親自掛帥,并明確專人負責試點工作。要求各參與試點單位及時研究試點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切實維護村集體、合作社和社員三方的合法權益。
三、案例成效
經過三年時間運行,吉首市“紅色股份”試點已經由第一年的4個推廣到今年的17個。整合“紅色股份”股本資本金345萬元。各試點村就依其所占股份多少、合作社效益情況,在試點第一年就獲得了“紅色股份”紅利,實現了集體經濟收益。其中隘口村在該村茶葉合作社入股“紅色股份”40萬元,獲紅利4萬元;司馬村在吉太養殖合作社入股20萬元,獲紅利2萬元;著落村在億利德中藥材合作社入股20萬元,獲紅利1.2萬元;馬鞍村在富旺春椪柑合作社入股22萬元,獲紅利2萬元。第一次分紅,且因所占股份有限,收益雖然不多,但卻使4個試點村一舉摘掉了集體經濟“空殼村”的帽子,意義可不一般。他們利用這些經費,初步辦了諸如道路修繕、水井建設、扶貧幫困等一些實事。(隘口村黨支部獲紅利40000元,其中20000元作為股本金進行茶葉產業再投入,實現“紅色股份”的滾動發展;2000元用于幫扶貧困黨員及科技示范戶,2000元用于維修因漲水受損的吊橋,6000元用于黨支部活動,10000元用于茶葉育苗,帶動未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致富。著落村黨支部獲紅利12000元,4000元用于開展黨員活動,3000元用于水井建設,5000元用于村級公路道路維護。司馬村黨支部獲紅利20000元,2000元用于幫扶困難黨員,18000元用于修路及改水。)司馬村、著落村兩個后山村支書感嘆,這么多年自己從來沒想到會有村集體經濟收益,從來沒想到自己興辦村公益事業會有這么大手筆,從來沒想到自己能在“紅色股份”試點工作的幫助下在村民中提升這么大的人氣。隘口村支書說,通過“紅色股份”試點工作,村集體搭上了茶葉產業發展的快車,圓了多年村集體經濟的“發財夢想”,如今我們為老百姓辦公益底氣足了,老百姓對村支兩委的信任度也大大提高了。
四、案例啟示
吉首市“紅色股份”試點的探索,為貧困地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供了新鮮經驗,并給我們以下啟示:
(一)“紅色股份”有效把國家惠農資金、村級組織、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開發鏈接起來,達到優勢互補,并形成一個既互相促進又互不干擾的共同體,優化了農村經濟社會體態。
(二)“紅色股份”提高了國家惠農資金的社會效益。同樣性質的惠農資金,其中整合為“紅色股份”那部分產生出的社會效益明顯大得多,體現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三)“紅色股份”加快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凹t色股份”的注入,既給農民專業合作社“輸血”又增強了其“造血”功能,合作社發展的內力更強勁了。農民組建合作社的積極性更高了、對合作社發展的信心更足了。
(四)增強了農村基層組織的經濟實力,提高了基層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凹t色股份”從理論上講能夠源源不斷為村集體帶來“紅利”,使村級組織有了比較穩固的“財源”,其凝聚力、戰斗力將不斷提升。
(五)“紅色股份”具有廣泛的拓展空間。目前吉首市的試點,主要是整合了部分農業資金入股,就入股的股本來講,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到土地、資金、技術入股甚至品牌這樣的無形資產入股;就投向來講,不僅參股農民專業合作社,還可以參股各類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