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來,河北蔚縣深入落實全國、全省組織工作會議精神,制定出臺縣委《關于改進和完善鄉科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的意見》,著眼“四化四強”,突出對工作增量、工作成效和群眾滿意度的考核評價,有效激發了各級干部履職盡責、干事創業的工作熱情。
差異化分類,增強考核單位可比性。打破以往考核所有單位大排隊、“一把尺子量全縣”的弊端,將全縣考核對象劃分為鄉鎮、縣直兩個大類,根據全縣發展規劃和各自資源稟賦、發展定位、現實條件,將22個鄉鎮劃分為6個綜合發展和16個特色發展鄉鎮;根據工作職能特點,將118個縣直單位劃分為黨群政務、經濟發展、執法監督、社會服務、垂直管理5種類型。對不同類型的領導班子,分別設置不同內容、不同權重的考核指標,實行差異化考核。同一類型的鄉鎮和縣直領導班子根據考核綜合得分進行橫向比較,同類同考、同臺比試,在相近基礎、相近職能的鄉鎮和單位類別中產生優秀,有效解決了各鄉鎮、各單位“基礎差異難排隊、職能不同難比較”的問題,引導各鄉鎮、各部門找準工作定位、明確主攻方向。
數字化考評,增強指標設置客觀性。突出對各鄉鎮和縣直單位年度工作增量的考核,不論基礎論發展、不看老本看新功,以全年工作完成量決定考核分值和排位等次。鄉鎮設置項目建設、民營經濟、扶貧攻堅、農村面貌改造提升、造林綠化、平安建設、基層組織建設7項考核指標,囊括經濟、民生、生態、基礎建設等方面。對縣直單位,重點考核其在履行部門職責、服務項目建設、服務重點工作、服務環境建設、服務基層群眾“一履職四服務”中完成指標任務、爭跑資金、優化環境、服務群眾等情況。增量分值不設上限,工作越重、干得越好、得分越多。實行加減考核,將日常拉練觀摩評分計入年度總分,設置“正”“負”兩方面指標,對受到市級以上表彰獎勵、經驗做法交流推廣、貢獻突出、專項考核指標全市靠前的領導班子給予加分,對出現重大問題被上級通報處理、專項考核全市排名末位、執法監管或服務不到位被投訴的領導班子的給予減分。通過增量和加減分指標的組合設置,客觀評價工作成績,為各鄉鎮、各部門履崗盡責、創先爭優造足空間,充分調動各單位和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多元化評價,增強不同主體參與面。健全社會評價體系,擴大社會各層面主體在干部考核中的參與程度,有效解決以往考核評價主體單一、群眾參與不夠、考核面窄、信息量小等問題。設置上級領導、職能部門、鄉鎮干部、村兩委干部、鎮直單位負責人、兩代表一委員、普通黨員群眾、考核組等8類評價主體,采取定量評分和民主測評、作風建設反向測評、廉政測評、民意調查、縣領導評價“一定量五評價”方式,對鄉鎮進行考核評價。設置上級領導、鄉鎮正職、服務對象、兩代表一委員、單位干部職工、考核組等6類評價主體,通過領導、鄉鎮、社會和群眾“四個滿意度”測評,對縣直部門進行考核評價。通過交叉評價和無記名測評,形成定性與定量結合、內部與外部結合、上評與下評結合、班子與個人結合的評價機制,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和公開性。
剛性化運用,增強考核結果權威性。實行“工作實績靠算賬、干部形象靠測評、滿意程度問民意”,不搞平衡照顧,憑考核結果論英雄、用干部。組成由縣委常委和縣人大、政府、政協領導干部任組長的8個高規格考核組,對各單位進行嚴格考核。在“一把手”述職述廉的基礎上,要求各單位每名班子成員在考核測評大會上逐一登臺述職述廉,公開晾成績、找不足、比優劣,讓干部有危機、坐不住。建立激勵獎懲機制,避免考用脫節,做到考核結果與表彰獎勵和干部選拔任用“雙掛鉤”,對評為“優秀”等次的班子和干部表彰獎勵、優先培養重用,對評為“一般”等次的班子主要領導進行誡勉談話或組織調整,對評定為“不稱職”干部予以免職、責令辭職或降職處理;實行干部考核綜合量化提名辦法,按照不低于40%的權重,將近3年干部考核情況作為確定初始提名人選和擬提拔人選考察對象的重要依據,真正實現“讓成績為干部說話、讓干部用成績說話”。(蔚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