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g08gg"></li>
<li id="g08gg"></li>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able id="g08gg"></table></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rt id="g08gg"></rt></tt>
  • <tt id="g08gg"></tt>
    <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li id="g08gg"></li>
  • <li id="g08gg"></li><li id="g08gg"><tt id="g08gg"></tt></li>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頻道|黨建數據庫
    首頁 > 正文

    湖北遠安:創新選育管用機制 實施百村后備工程


    發布時間:2016年07月20日 15:0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廣大農村干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中堅和骨干力量,肩負著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展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維護一方穩定的重任?!盀檎?,唯在得人”,培養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村級后備干部是一項帶有基礎性、全局性、長期性的戰略任務。近年來,遠安縣立足縣情、創新思路,不斷探索加強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有效路徑,成效顯著。

    一、動因

    長期以來,困擾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是“缺膽、缺智、缺錢、缺人”,“四缺”中最關鍵的問題是“缺人”,解決了“人”的問題,其他問題也必將迎刃而解。兩年前,遠安縣村干部與后備隊伍中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

    (一)素質不高。全縣117個村居共有干部543人,高中以上文憑309人,占56.91%。大部分村居干部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掌握知識陳舊,接收新知識能力欠缺,“能力恐慌”現象嚴重,對市場經濟知識、信息化知識知之甚少,自身學習不夠,對現行路線方針政策的掌握不透徹。部分村黨組織,特別是后進村黨組織帶頭人行政能力偏低,思想觀念陳舊,開拓創新精神缺乏、帶領致富本領不足、發展集體經濟能力較弱,在實際工作中常陷入了“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新辦法不會用”境地,村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急劇弱化。

    (二)人才斷層。長期受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絕大多數鄉土人才外流,有文化、有知識的農村年輕人和能人在外經商、務工,農村實用人力資源匱乏。少數村干部“官本位”思想嚴重,淡漠后備干部的培養,造成后備干部儲量不足、能力素質偏低。村組合并后,村干部的工作壓力、難度越來越大,鄉鎮一級往往對村干部特別是主職干部鼓勵宣傳多,批評教育少,監督管理松,村干部“新陳代謝”緩慢,導致干部梯隊結構斷裂。2011年換屆后,全縣35歲以下的在職村干部只有69人,僅占12.71%。

    (三)待遇偏低。2008年以來,遠安縣嚴格落實《湖北省增加村干部崗位補貼實施辦法》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勵保障機制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逐步建立健全了村干部工資增長機制,工資平均水平突破1.5萬余元。而村級后備干部的工資待遇暫未出臺系列辦法,主要來源是村級轉移支付資金,但可支配資金也非常有限,后備干部工資水平達不到村“兩委”干部的1/5。偏低待遇吸引不了有能力的人“脫鉤”參加村級事務管理,也嚴重影響了后備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四)備用脫節。自2008年以來,部分村居根據工作需要,討論確定了2-3名年輕人作為后備干部培養,但他們大多都處于“備而無用、備而不用”狀態。主要是因為村黨組織對他們的培養只停留在表冊上,無具體工作崗位,不直接參與管理村里事務,無獨當一面開展工作機會,他們長期“后備”且流動性較大,存在有名無實成長難的問題,形成了備而無用的局面。

    (五)培訓不實。農村后備干部教育培訓的長效機制不全,以往村級后備干部培訓主要采取發放資料自學、利用網絡平臺助學、綜合業務(技能)短訓、“以會代訓”等形式,實屬零散型、過渡性、短期型培訓,力度小,實效低。還普遍存培訓陣地建設滯后,縣內培訓資源整合低效等問題。鄉鎮、村級在“傳、幫、帶”上只停留在口號和宣傳上,沒有落實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之中,阻礙了村級后備干部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高。

    二、做法

    2011年11月,遠安縣成立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為組長,縣委政策研究室、縣委組織部組織科、調研室等同志組成的調研小組,深入全縣七個鄉鎮,歷時兩個月,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縣委及時出臺了《遠安縣關于選拔培養農村(社區)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將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管理、任用、保障等工作納入縣委統一部署,由鄉鎮黨委牽頭負責,農村(社區)黨組織具體抓落實。

    (一)凝聚共識。通過電視臺、網絡、電話、短信、宣傳欄發布選拔公告,鄉鎮黨委派出117個駐村工作組,深入宣傳,宣講政策,廣泛動員,重點消除“村干部不想選,村民不愿選,能人不參選”的思想顧慮。對素質較優且有意獻身農村發展的外出務工青年通過電話、QQ聯系動員參選,宣傳不留“死角”?!皟苫盟挠幸粺o”(年輕化、知識化;政治素質好、思想品德好、群眾基礎好;有奉獻精神、有“雙帶”本領、有辦公技能、有協調能力;無不良表現)選拔標準深入人心。近年來,全縣報名參選人數達1535余人。

    (二)陽光選拔。選拔的關鍵是環節公開透明。一是規范程序。選拔必須通過推薦報名、資格預審、筆試面試、資格復審、組織考察、鄉鎮黨委票決、結果公示、發文任職等8項程序,并編印成村級后備干部公選操作手冊,告知群眾選拔步驟,透明選撥過程。二是嚴把入口。擴大群眾實名舉薦權,群眾可實名舉薦或聯名署名舉薦符合基本條件的人選直接進入筆試環節。審慎使用資格預審權,由各村老干部、村黨組織書記、群眾代表組成資格預審組,對本村擬參選人員的基本素質、在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表現、遵紀守法的意識等方面進行全面審查,凡是未通過預審人員一律不能參選。三是全程記錄。整個選拔過程從報名開始直至發文任職的8大步驟、14類表格、200余項選任過程信息,實行專人紀實記錄、鄉鎮黨委審核、縣委歸檔備查,并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在去年對村級后備干部群眾公認度、滿意度測評中,分值均達96.81%以上。

    (三)高效培養。教育培訓是村級后備干部成長、成熟、成才的重要環節,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有效整合縣內培訓資源,有針對性教育培訓,不斷提升村級后備干部隊伍素質。一是縣委出臺了《遠安縣農村(社區)后備干部培訓規劃(2011—2015)》,將村級后備干部培訓納入全縣干部教育培訓整體規劃,縣財政每年列支50萬元用于村級后備干部專項教育培訓。培訓按照“年度定主題、分批次輪訓、全脫產參訓”,確保每名后備干部每年至少參加縣、鄉各類培訓一次且累計天數不低于8天。二是創新培訓方式。探索建立了“1+3+X”教育培訓長效機制,即:“1”以縣級黨校為主要陣地;“3”以鄉鎮干部教育平臺(干部夜校、青年干部學院等)、村(社區)遠程電教終端、縣內外產業(黨建)示范基地為二級培訓陣地;“X”培訓主題包含:學歷教育、政治理論、市場經濟、現代管理、農村實用科技等。近2年來,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45場次,培訓人數895人次。三是實行“1+2”跟蹤培養機制。配備一名鄉鎮班子成員,一名鄉鎮干部和一名村組干部為導師,通過明責任、定任務、教方法、傳經驗等舉措,負責跟蹤聯系培養后備干部。近年來,縣委分批分層次組織200余名村級后備干部到武漢百步亭社區、咸寧通山、??祱蛑魏哟宓鹊赜^摩學習。

    (四)備用結合。一是明確定崗分工。鄉鎮提供團支部書記、村主任助理、黨支部副書記等職務,根據工作需要設立宣傳調解信訪維穩等10余個崗位,上崗后明確分管工作、崗位職責,直接參與村級事務管理、中心工作和各項階段性任務。二是健全進出機制。對村級后備干部實行鄉鎮黨委和村居黨組織雙重管理模式,定期對后備干部的學習培訓、現實表現、工作實績等情況進行跟蹤考核。根據日常掌握情況和黨內外群眾評議意見,及時調整后備干部,成熟的提拔進入“兩委”班子、未成熟的繼續培養鍛煉觀察、不合格的及時進行談話引導。2012年,經各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聯合考察,全縣共有26名后備干部因考核成績不合格而辭退,同時重新選拔聘任了33名青年補充進后備干部隊伍。三是建立成長檔案??h委先后投資近5萬元建立個人信息檔案庫,實行檔案專人專管。按照“培養規劃、思想匯報、工作實績、現實表現、考核考察、試用情況、民主測評、教育培訓、選任信息”等內容為每名后備干部建立“成長檔案”。通過分析、研判成長檔案,適時選用,有效避免“急拿急用”。

    (五)激勵保障??h財政每年撥付近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支付村級后備干部工資、養老保險、意外傷害險等開支,形成了“工作有待遇、干好有前途、退職有保障”激勵保障機制。全縣后備干部工資待遇參照本村(社區)副職干部發放,對實績突出、群眾公認度高的后備干部宣傳、表彰和獎勵,并提拔擔任村“兩委”班子成員。2013年,全縣共有25名后備干部擔任支委、財經、治調委員等職務。今年,遠安縣委又擬將從能力突出、表現優秀、基礎牢固的村級后備干部中遴選一批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充實鄉鎮力量,充分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熱情。

    (六)管理監督??h委制定了《遠安縣農村(社區)后備干部管理辦法》,一是強化鄉鎮黨委履行對后備干部管理監督的職責,要充分運用“個人述職與民主評議、平時考核與年度考核、不定期考核和階段性工作考核”相結合的績效管理考核方法,實行優進劣汰、激勵先進、鞭策后進。二是明確村黨組織帶頭人為后備干部培養第一責任人,村黨組織帶頭人與鄉鎮黨委簽訂《村級后備干部培養目標責任制》,將后備干部培養納入村級黨建目標責任制中進行專項考核,促使村黨組織書記真心、主動“幫、培、用”后備干部,要求其上崗后1個月內必須到組、2個月內必須到戶、半年內熟悉業務、1年后獨當一面。三是健全學習、工作、紀律、作風等制度,后備干部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的主動意識不斷增強,自覺規范行為、提升效能,在村干部隊伍建設中營造了良好的風氣。

    三、成效

    (一)后繼乏人問題得到明顯改善。通過選拔儲備一批村級后備干部,堅持“選育并重、備用結合”,從根本上保證了村干部的來源和素質,為村“兩委”班子運行、長遠建設和建立科學選用機制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證。在換屆中能夠為選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選。在屆中班子調整時,能夠及時予以充實,保持了村級班子和村干部隊伍的持續穩定,截止目前,全縣共發文任職上崗村級后備干部376人,為農村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干部隊伍結構得到明顯優化。通過拓寬選拔渠道,強化培養措施,按需培訓,發揮老黨員、老干部的傳幫帶作用,不斷提高了后備干部的政治素質、“雙帶”能力和處理農村實際問題的能力。村級后備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文化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合理,村級干部隊伍結構得到明顯優化。2013年,選撥的302名村級后備干部中35歲以下且有致富項目的占95%,群眾滿意率達98.35%以上,高中學歷的91名,占30.01%,大專以上學歷的211名,占69.87%,黨員191名,占63.25%,女性39名,占12.91%。

    (三)工作積極性得到明顯增強。通過創新后備干部選拔任用機制,把那些愿干事、樂干事、會干事、不出事的農村“能人”引進來、備起來,為村黨組織發展引來活水,給那些不愿干、不會干的村干部敲響警鐘,“鯰魚效應”突顯?!肮ぷ饔小畡蓬^’、經濟有‘甜頭’、政治有‘奔頭’、事業有‘干頭’”的激勵保障機制運行,干部隊伍的干事創業熱情得到了持繼激發,工作執行力、主動性、創新意識明顯增強。

    (四)后進村整頓轉化進程明顯加快。通過村級后備干部選配到村任職,進一步拓寬村黨組織書記選任渠道,有利于把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組織協調能力突出的后備干部選任為后進村黨組織書記,對后進村轉化、提檔、升級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2012年,全縣遴選了2名后備干部分別到后進村擔任村黨組織書記,經過一年的努力,后進村晉位升級轉化率達100%。

    (五)村級黨組織履職服務能力明顯提升。通過積極創新后備干部選拔培養機制,發揮農村能人的“領頭雁”、輻射源作用,推動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選準配強村“兩委”班子,著實提高村級黨組織服務群眾、發展村級經濟、引領群眾創業致富的核心服務能力。近三年來,有36個村黨組織通過組織當地群眾發展景觀植物、高效現代農業等產業,積極對上爭取上項目,加快農村閑置土地流轉等途徑,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突破20萬元大關。

    国产av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