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2009年12月成立,現有機關黨委1個,黨支部7個,黨員215名。全市人社系統現有縣區人社局11個,鄉鎮(街道、辦事處)人社所170個。去年以來,菏澤市人社局黨組堅持“精誠團結、敢于擔當、常懷敬畏、狠抓落實”的工作理念,把開展掛職鄉鎮人社所“第一副所長”活動,作為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載體,在全市人社系統抽調163名黨員干部,到170個鄉鎮人社所掛職“第一副所長”,大力推進工作任務落地,服務職能下沉,在開展具有菏澤特色的服務型機關黨組織建設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豐碩的理念成果、實踐成果和制度成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山東省委、省政府、省人社廳和菏澤市委、市政府領導同志對此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一、背景與起因
(一)時代命題。黨的十八大提出要“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绷暯娇倳浽赋?,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必須扎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戰斗堡壘。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群眾服務需求日益增多,要做到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以群眾滿意為根本標準,必須找準開展服務、發揮作用的著力點和結合點,切實改進服務方式,這既是一個時代命題,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更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的必然要求。
(二)部門職責。人社部門作為服務民生的重要部門,是宏觀經濟的重要參與者、社會管理的重要執行者、公共服務的重要提供者、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維護者,承擔著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事人才、勞動關系等重要職責,服務好民生是人社部門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層工作中實現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的有機結合,如何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植于基層人社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動中,如何打造出貫徹“三嚴三實”要求的基層人社隊伍,這些都需要新的思維、新的方式推動制度創新和服務創新,這也是人社部門的擔當所在、使命使然。
(三)現實需要。菏澤是經濟欠發達市,基層基礎薄弱、公共資源短缺,群眾對民生服務需求迫切,民生服務壓力較大。鄉鎮人社所作為服務基層群眾的窗口,處在服務民生的最前沿、第一線?;鶎尤松缢h員干部服務方式、服務態度如何,直接關系著黨和政府的形象。雖然近年來鄉鎮基層人社所工作在各方面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同時也突出存在機構、編制、人員不到位,經費難以保障,制度建設和服務流程不健全不規范,服務手段單一等問題。如何更好地把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實到基層,接通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服務群眾“最后一步路”,是菏澤市人社局黨組面臨的現實問題。
基于上述情況和認識,菏澤市人社局新一屆領導班子經多方調研、實地考察、反復論證,審時度勢決定在全市人社系統抽調一批黨員干部,到鄉鎮人社所掛職“第一副所長”,著力打造民生服務“升級版”。
二、做法與經過
(一)以責任落實為重點,強化組織領導。制定下發了專門實施方案和工作推進時間表,明確了任務目標、方法步驟、責任分工。成立了以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有杰同志為組長,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李慶新同志為副組長、其他黨組成員為組員的全市人社系統掛職“第一副所長”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掛職“第一副所長”的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后勤保障等工作。各縣區人社局把“第一副所長”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堅守前沿一線,出主意想辦法,與業務工作一起謀劃、安排和推動。牡丹區人社局還對選派的“第一副所長”做出特別規定,掛任期間現任職務不免,脫離原崗位工作,任職期滿完成任務目標、年終考核前6名的,視業績安排職位。各鄉鎮積極在工作生活上為掛職黨員干部提供便利,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全市人社系統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以提升素質為重點,強化教育培訓。針對鄉鎮人社所工作人員業務不精、能力不高、服務意識不強的問題,市局舉辦了為期兩天的崗前業務培訓班,7個科室單位負責人和業務能手精心制作課件,分別就基層平臺建設、就業培訓、社會保險、監察維權等政策法規、業務程序,對163名掛職“第一副所長”進行了系統的業務培訓和輔導。各縣區也結合各自實際,組織舉辦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基層人員業務培訓班。同時,印發了“第一副所長”《政策指導手冊》和《工作日志》,建立工作守則、考勤等制度,明確工作“十不準”,要求掛職“第一副所長”嚴格按照中央“八項規定”要求,吃住在鄉鎮,不動用公共資源,不給基層添麻煩,帶頭樹立人社干部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
(三)以平臺建設為重點,強化職能下沉。報經市委、市政府同意在鄉鎮社會事業服務中心加掛人社所牌子。協調各縣區政府為基層人社所每年財政預算撥付不低于340萬元工作經費。增加人社所人員編制計劃,充實2名以上“三支一扶”大學生,確保鄉鎮人社所達到“有機構、有場地、有人員、有經費、有制度”“五有”標準。確立69項服務項目下沉到鄉鎮基層平臺,其中約束性項目49項,自行選擇項目20項。在鄉鎮人社所服務大廳設置“第一副所長”工作席,設置意見箱,工作人員掛牌實名制服務,黨員佩帶黨徽。制作發放“回訪卡”,讓前去辦事的群眾現場對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工作效率、廉潔情況等進行即時投票反饋,發現問題在第一時間內進行處理解決,較好地實現了服務項目的有效下沉。
(四)以轉變作風為重點,強化督導檢查。局黨組多次召開“第一副所長”調度會、座談會、觀摩會,聽取工作匯報,調度工作進展情況。實行局黨組成員包縣區制度,黨組各成員多次不打招呼,輕車簡從,直接到掛職“第一副所長”所在地實地調研走訪,現場聽取匯報,查看工作日志,詳細了解有關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提醒解決。組建由4名副縣級干部帶隊的督查小分隊,定期不定期地對掛職“第一副所長”的勤政廉政、崗位紀律、工作作風、聯系群眾、工作成效等情況進行巡回督導檢查,及時跟蹤問效。同時,建立情況通報制度,啟動《聚焦“第一副所長”工作簡報》,每月發布《掛職“第一副所長”動態》,宣傳先進典型,鞭策激勵后進。
三、成效與反響
(一)基層平臺功能由弱到強,服務群眾根基逐步夯實。2012年以前,全市80%的鄉鎮人社所基本沒有獨立辦公場所,有些鄉鎮即使有辦公室,但服務窗口較少,工作職能單一,許多工作無法正常運行。開展掛職“第一副所長”活動后,廣大掛職“第一副所長”抓住有利時機,充分利用相關政策,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加快推進服務平臺實體建設。高新區呂陵鎮“第一副所長”白建民,主動爭取資金和政策,目前該鎮正在興建一處600平方米的服務大廳,為人社所設置了辦公室、檔案室、調解室,購置了檔案設施。巨野縣龍堌鎮“第一副所長”祝傳魁,協調新增2個服務窗口、4個坐席,騰出2間房作為檔案室,設置了引導服務咨詢臺。目前,5個縣已建立了縣級綜合服務中心,并順利通過省廳規范化驗收,全市170個鄉鎮人社所完成了平臺實體建設,6061個行政村、社區全部設立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站”,基層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為民服務根基得到了有效夯實。
(二)服務隊伍素質由低到高,為民服務能力逐步增強。2012年以前,60%的基層人社所只有所長一人,沒有工作人員,有些即使有工作人員,但大部分是兼職,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服務力量較為薄弱。對此,掛職黨員干部在積極發揮言傳身教、傳幫帶影響作用的同時,協助所長通過落實崗位補貼、社保補貼及其他待遇吸引較高素質人員從事鄉鎮人社所服務工作,并為所有行政村配備服務協理員。目前,全市170個鄉鎮新增工作人員480人,為6061個行政村、社區配備協理員8546人,服務力量明顯增強。同時,在市人社局統一培訓的基礎上,掛職“第一副所長”采取集中學習培訓、崗位交流、案例研討等形式,有計劃、有重點、分層次、分階段組織實施培訓基層人員工作。東明縣陸圈鎮、東明集鎮“第一副所長”田項楠、張景增,積極配合縣人社局舉辦了由縣區掛職“第一副所長”、鄉鎮人社所長、村級協理員參加的培訓班,對就業、醫療、農保、仲裁、失業等業務流程進行了系統培訓。今年以來,全市掛職“第一副所長”共舉辦鄉村工作人員培訓班36個,培訓8500余人次,基層工作人員的政策水平、業務素質和服務技能有了明顯提高。
(三)綜合服務管理由粗到細,黨員干部作風逐步好轉。針對鄉鎮人社所普遍存在的服務用語不規范、基層資料亂堆放、規章制度不健全等問題,組織開展了窗口單位改進作風專項行動,實施精細化管理和服務。全面實行亮明身份、亮明承諾、亮明標準“三亮明”,做到辦事程序、辦事依據、辦事時限、辦事結果“四公開”,落實首問負責制、全程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五制度”,推行以一張笑臉相迎、一把椅子讓坐、一杯熱水暖心、一份真情待人、一顆公心辦事、一句好話相送“六個一”服務,列舉出30條業務窗口文明用語、9條電話接聽文明用語、15條信訪接待文明用語,杜絕“你懂還是我懂”等15條禁止用語。定陶縣仿山鎮在掛職“第一副所長”陳宗國的倡導下,實行“五不”工作標準,全所人員統一著裝,掛牌服務。鄆城縣武安鎮“第一副所長”程知科,指導建立了基礎臺帳、服務公示、工作“AB角”、財務管理制度,規范了儀容儀表、服務用語等行為。目前,全市各鄉鎮人社所服務態度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服務效能明顯提升。
(四)黨群干群關系由差到好,群眾滿意度逐步提升。原來市人社局黨組多次接到反映基層工作人員問題的上訪件,有些內容甚至在網絡散播,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掛職“第一副所長”派駐后,主動貼近實際,問需于民,飽含感情為百姓排憂解難。單縣李新莊鎮、謝集鄉“第一副所長”張新華、田軍,邀請市農業局果蔬辦、牡丹區農業局蔬菜辦等多名專家,走進田間地頭舉辦科技講座,現場解答農民疑問。成武縣開發區、伯樂集鎮“第一副所長”許和存、尹強,協調縣技工學校免費舉辦了中式面點培訓班。曹縣大集鄉“第一副所長”李文革,結合該鄉2村被授予中國“淘寶村”的優勢,邀請阿里巴巴旗下網絡營銷培訓機構淘寶大學資深講師,為350多名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等進行了電子商務技能培訓,受到了群眾的普遍好評。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人社系統上訪案件減少85%,有些縣區出現零上訪。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2萬人,860人創辦了個人企業,帶動2.5萬人實現了再就業,為基層化解矛盾、仲裁爭議、解決遺留問題520余件次。